ORB-SLAM2 ---- 非线性优化在SLAM中的应用(一)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要讲非线性优化

相信大家在学习一段时间SLAM后,会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代码能看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特别是优化部分)。第二个问题就是数学问题,SLAM最难最迷人的部分在于它很多原理归结到了数学问题上。在看优化的时候,因为g2o库的原因,很多数学公式的内在逻辑没有在代码中展现出来,这几篇文章将从最开始的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一步步的推导到优化中用到的列文伯格-马夸尔方法。将非线性优化放在这里将是因为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会更加的容易。

二、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


上述公式是最简单的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x表示相机的位姿,y表示路标的坐标,z表示路标在相机中的像素坐标。我们将其与ORB-SLAM2联系起来,这里的x可以表示每一帧相机的位姿,y表示地图点的世界坐标,z表示地图点在某一帧中的投影像素坐标(特征点的像素坐标)。w和v分别表示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中的噪声。通常认为噪声符合高斯分布,如上图所示。这两个模型相机位姿x和像素点坐标z看起来像是待求量,但是在学过一段时间SLAM后就知道,我们关注的是相机的位姿和地图点的时间坐标,也就是x和y。

三、最大似然估计

在上述的两个模型中讲到,我们要求的量是x和y,也就是在u和z的条件下求x和y,这里的u(在追踪线程的恒速跟踪模型中,跟踪速度就相当于u)和z(我们提取的特征点在某一帧中的去畸变坐标)是已知量。故我们要求的是在u和z的情况下x和y的值。这看起来是一个直接计算的问题,但是其中要噪声的干扰使得我们无法求得一个准确得x和y,我们能做的是找出尽可能小得误差下相机得位姿和地图点坐标(x和y)。这个问题就转换成一个概率问题:

我们利用贝叶斯公式将其展开:

可以看出分母与x和y无关,可以将看作比例系数,正比于似然乘以先验。求出x、y条件下z、u的最大概率可以反推,z、u条件下x、y的最大概率,而由于SLAM中没有先验,即求最大似然。

四、SLAM中最小二乘的应用

我们这里以观测模型为例子,讲解单个误差的构成。由上述的观测模型和噪声的高斯特性可以推出下面的公式,我用比较抽象的简笔画简述了原因:

高斯模公式如下图所示,让其取负对数更加容易求解后面的问题

由于对数函数是单调增加的函数,取负对数就是单调减少,故要求最大似然,就要求负对数函数的最小值对应的x,这个公式的第一项与x无关也可以省略,我们将观测模型的高斯表达式代入,即我们要求的是:

我们一开始是以观察模型的一个误差为例,其他误差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将所有的误差累加到一起,求最小值,所得到的x和y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x和y。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相机的位姿和地图点的坐标准确,所以不因该求单个误差最小时的x和y,而是所有误差加起来最小时的x和y,即:

公式中的第一项时累积运动误差,第二项为累积观测误差。我们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误差项越多,单个误差对相机位姿个地图点坐标的影响就越小,这就是我们在学习优化时怎加约束的原因。

五、总结

本次讲解的内容文字可能不太直观难懂,我自己花了两页纸的空间以流程的形式一步步的进行了推导,能更直观看出每一个步骤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推到过程。

相关推荐
量子-Alex1 分钟前
【目标检测】【Transformer】Swin Transformer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transformer
GISer_Jing1 分钟前
AI知识梳理——RAG、Agent、ReAct、LangChain、LangGraph、MCP、Function Calling、JSON-RPC
人工智能
Stara05111 小时前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HSA)增强的YOLOv11主干网络—面向高精度目标检测的结构创新与性能优化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yolov11
YuSun_WK1 小时前
目标跟踪相关综述文章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
Lester_11011 小时前
嵌入式学习笔记 - STM32 ADC 模块工作模式总结
笔记·学习
一切皆有可能!!1 小时前
RAG数据处理:PDF/HTML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kyle~1 小时前
深度学习---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 KD)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那雨倾城2 小时前
使用 OpenCV 将图像中标记特定颜色区域
人工智能·python·opencv·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whoarethenext2 小时前
c/c++的opencv的图像预处理讲解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预处理
金融小师妹3 小时前
应用BERT-GCN跨模态情绪分析:贸易缓和与金价波动的AI归因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