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l算子
- cv2.Sobel(src, ddepth, dx, dy, ksize=3, scale=1, delta=0, borderType=None)
功能
- 用于计算图像梯度(gradient)的函数
参数
- src: 输入图像,它应该是灰度图像。
- ddepth: 输出图像的所需深度(数据类型)。通常,你可以使用 -1 来表示与输入图像相同的深度,或者使用如 cv2.CV_64F 等来指定特定的深度。由于梯度计算可能产生负值,因此建议使用能够包含负数的数据类型。
- dx: x 方向上的导数阶数。如果你想要计算 x 方向上的梯度,设置这个参数为 1;如果你不关心 x 方向上的梯度,设置这个参数为 0。
- dy: y 方向上的导数阶数。如果你想要计算 y 方向上的梯度,设置这个参数为 1;如果你不关心 y 方向上的梯度,设置这个参数为 0。通常,你不会同时设置 dx 和 dy 都为 0。
- ksize: Sobel 核的大小。它必须是 1、3、5、7 或 9 之一。这个参数决定了用于计算梯度的滤波器的大小。
- scale: 可选参数,表示计算梯度时的缩放因子。默认值为 1,表示不进行缩放
- delta: 可选参数,表示在将结果存储到目标图像之前要添加到结果中的可选增量值。
- borderType: 像素外推方法,例如 cv2.BORDER_DEFAULT、cv2.BORDER_REFLECT 等
Laplacian算子
- cv2.Laplacian(src, ddepth, ksize=1, scale=1, delta=0, borderType=None)
功能
用于计算图像的拉普拉斯算子(Laplacian)
参数
- src: 输入图像,它应该是灰度图像。
- ddepth: 输出图像的所需深度。这个参数决定了输出图像的深度(数据类型)。通常,你可以使用 -1 来表示与输入图像相同的深度,或者使用 cv2.CV_64F 等来指定特定的深度。由于拉普拉斯算子可能产生负值,因此通常建议使用能够包含负数的数据类型,如 cv2.CV_64F。
- ksize: 算子的大小。它必须是 1、3、5 或 7 之一。这个参数决定了用于计算拉普拉斯算子的滤波器的大小。大小为 1 时表示使用 4 邻域拉普拉斯算子,其他大小则使用更大的滤波器。
- scale: 可选参数,表示计算拉普拉斯算子时的缩放因子。默认值为 1,表示不进行缩放。你可以通过调整这个参数来放大或缩小拉普拉斯算子的结果。
- delta: 可选参数,表示在将结果存储到目标图像之前要添加到结果中的可选增量值。默认值为 0,表示不添加增量。
- borderType: 像素外推方法,例如 cv2.BORDER_DEFAULT、cv2.BORDER_REFLECT 等。这个参数决定了在图像边界处如何处理像素外推。当 ksize 大于 1 时,这个参数才有意义。
Canny算子
- cv2.Canny(image, threshold1, threshold2, edges, apertureSize, L2gradient)
功能
- 用于边缘检测的函数
参数
- image: 输入图像,它应该是一个灰度图像(单通道)。
- threshold1: 第一个阈值,用于边缘检测的滞后过程。这个值较低,用于确定边缘的初始点。
- threshold2: 第二个阈值,用于边缘检测的滞后过程。这个值较高,用于确定边缘的最终点。如果某个像素点的梯度值高于这个阈值,它被认为是边缘;如果低于这个值但高于threshold1,并且与高于threshold2的像素点相连,它也被认为是边缘。
- edges: 输出图像,与输入图像大小相同,但通常是二值图像(即只包含边缘和非边缘的像素)。
- apertureSize(可选,默认为3): Sobel算子的大小,它决定了梯度计算的邻域大小。它必须是1、3、5或7之一。
- L2gradient(可选,默认为False): 一个布尔值,指示是否使用更精确的L2范数进行梯度计算。如果为True,则使用L2范数(即欧几里得距离);如果为False,则使用L1范数(即曼哈顿距离)。L2范数通常更精确,但计算成本也更高。
findContours函数
- cv2.findContours(image, mode, method, contour, hierarchy, offset.)
功能
- 用于检测图像轮廓的函数
参数
- image (必需): 输入图像,通常是一个二值图像(即只包含黑白两种颜色的图像),其中白色部分代表要检测的对象,黑色部分代表背景。也可以是非二值图像,但通常需要先进行某种形式的预处理,如阈值分割或边缘检测。
- mode (可选,某些版本中必需): 轮廓检索模式。它决定了函数如何检测轮廓。常见的模式有:
- cv2.RETR_EXTERNAL:只检索最外层轮廓。
- cv2.RETR_LIST:检索所有轮廓,但不创建任何父子关系。
- cv2.RETR_CCOMP:检索所有轮廓,并将它们组织为两层结构,其中顶层是连通域的外边界,底层是孔的内边界。
- cv2.RETR_TREE:检索所有轮廓,并重建完整的层次结构。
- method (可选,某些版本中必需): 轮廓近似方法。它决定了轮廓的近似程度。常见的方法有:
- cv2.CHAIN_APPROX_NONE:存储所有的轮廓点,不进行任何近似。
- cv2.CHAIN_APPROX_SIMPLE:压缩水平、垂直和对角线段,只保留它们的终点。
- cv2.CHAIN_APPROX_TC89_L1、cv2.CHAIN_APPROX_TC89_KCOS:应用 Teh-Chin 链式近似算法的一种变体。
- contours (某些版本中作为返回值): 在某些 OpenCV 版本中,这个参数是用来存储检测到的轮廓的。它是一个 Python 列表,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轮廓,轮廓是由点组成的 NumPy 数组。
- hierarchy (某些版本中作为返回值): 轮廓的层次结构信息。这是一个 NumPy 数组,包含了关于轮廓之间关系的信息(例如,哪个轮廓是另一个轮廓的父轮廓或子轮廓)。
- offset (可选,默认为 (0, 0)): 轮廓点的偏移量。这个参数允许你在原始图像坐标系的基础上对轮廓点进行平移。
drawContours函数
- cv2.drawContours(image, contours, contourIdx, color, thickness, lineType, hierarchy, maxLevel, offset)
功能
- 用于在图像上绘制轮廓的函数
参数
- image (必需): 这是要在其上绘制轮廓的输入图像。它应该是一个三通道图像(例如,彩色图像)或单通道图像(例如,灰度图像),但通常是三通道图像,以便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绘制轮廓。
- contours (必需): 这是一个 Python 列表,包含要绘制的所有轮廓。每个轮廓都是一个点集,通常是由 cv2.findContours() 函数返回的 NumPy 数组。
- contourIdx (可选,默认为 -1): 指定要绘制的轮廓的索引。如果为 -1,则绘制所有轮廓。否则,只绘制指定索引处的轮廓。
- color (可选,默认为 (0, 255, 0)): 轮廓的颜色。它是一个三元组,表示 BGR(蓝、绿、红)颜色空间中的颜色。例如,(0, 255, 0) 表示绿色。
- thickness (可选,默认为 1): 轮廓的厚度。如果为正数,则轮廓将被绘制为指定厚度的线条。如果为负数(例如 -1),则轮廓内部将被填充。
- lineType (可选,默认为 cv2.LINE_8): 线条的类型。它决定了轮廓线条的平滑度。cv2.LINE_8 表示 8-连通线,cv2.LINE_4 表示 4-连通线,cv2.LINE_AA 表示抗锯齿线。
- hierarchy (可选,默认为 None): 轮廓的层次结构信息。这是一个 NumPy 数组,通常由 cv2.findContours() 函数返回。它包含了关于轮廓之间关系的信息,例如哪个轮廓是另一个轮廓的父轮廓或子轮廓。在绘制所有轮廓时,这个参数通常不需要。
- maxLevel (可选,默认为 INT_MAX): 用于控制绘制轮廓的层次深度。当 contourIdx 参数为 -1 时,这个参数才有效。它决定了要绘制的轮廓的最大层次深度。
- offset (可选,默认为 (0, 0)): 轮廓点的偏移量。这个参数允许你在原始图像坐标系的基础上对轮廓点进行平移。
透视变换函数
- cv2.warpPerspective(src, M, dsize, dst=None, flags=cv2.INTER_LINEAR, borderMode=cv2.BORDER_CONSTANT, borderValue=None)
功能
- 用于对图像进行透视变换的函数
参数
- src: 输入图像,即你想要进行透视变换的源图像。
- M: 透视变换矩阵,通常是一个 3x3 的矩阵,可以通过 cv2.getPerspectiveTransform() 函数计算得到。这个矩阵定义了源图像中的点如何映射到目标图像中的点。
- dsize: 输出图像的尺寸,以 (width, height) 的形式表示。这是变换后图像的尺寸。
- dst: 输出图像,这是一个可选参数。
- flags: 插值方法。
- borderMode: 边界填充方法。
- borderValue: 边界颜色【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