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在作为函数的返回值,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获取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
代码思路:
设计思路
输入: 输入一个整数 n,表示要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长度。
输出: 输出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其中每个元素为斐波那契数列的相应值。
算法:
- 如果 n 小于等于0,则返回 null。
- 创建一个长度为 n 的数组,初始化前两个元素为 1。
- 从第三个元素开始,通过递归的方式填充后续的斐波那契数值。
- 返回填充完的数组。
代码实现:
java
public class TestArray {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
if(n <= 0){
return null;
}
int[] array = new int[n];
array[0] = array[1]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array[i] = array[i-1] + array[i-2];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fib(10);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
1. fib 方法
java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
if(n <= 0){
return null;
}
int[] array = new int[n]; // 创建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数组
array[0] = array[1] = 1; // 初始化数组的前两个元素为1
for (int i = 2; i < n; ++i) {
array[i] = array[i-1] + array[i-2]; // 后续元素是前两个元素之和
}
return array; // 返回包含斐波那契数列的数组
}
功能:
这个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给定的 n 生成一个斐波那契数列,返回一个包含前 n 个斐波那契数的数组。
详细步骤:
输入检查: 如果 n <= 0,表示无效输入,因此返回 null。
数组初始化: 创建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 array,并初始化前两个元素 array[0] 和 array[1] 为 1(这两个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个数)。
循环生成斐波那契数列: 从 i = 2 开始,通过 array[i] = array[i-1] + array[i-2] 的递推关系生成后续的斐波那契数列值。
返回结果: 最后返回这个已经填充了斐波那契数列值的数组。
- main 方法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fib(10); // 调用fib方法,获取斐波那契数列前10个数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打印每个斐波那契数
}
}
功能:
在 main 方法中调用 fib(10) 来生成一个包含前 10 个斐波那契数的数组。
然后通过循环遍历该数组,并使用 System.out.println() 输出每个数值。
实现截图:
当 fib(10) 被调用时,数组将被填充为: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这些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个数字。
因此这段代码通过定义一个 fib 方法实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生成,返回一个包含指定数量斐波那契数值的数组。通过一个简单的 for 循环生成后续数值,最终在 main 方法中打印输出该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