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模型运行过程概述

整体过程

大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其生命周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训练推理。这两个过程有着不同的目标、资源需求和技术挑战。

大模型的训练是一个复杂且资源密集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收集和准备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清洗和预处理后将被用来指导模型学习。在模型设计阶段,工程师们会选择或开发适合任务需求的神经网络架构,对于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这通常意味着采用深度多层的解码器结构如Transformer。

初始化之后,模型开始接受数据输入,在前向传播过程中生成预测输出,并通过损失函数对比预测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来计算误差;随后,系统会执行反向传播,基于计算出的梯度调整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值,这一过程不断迭代直至模型性能趋于稳定或者满足特定的停止条件。在整个训练期间,开发者还会利用验证集评估模型的表现,进行超参数调优以及应用正则化等技术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

最终,当模型达到预期效果时,其参数会被保存下来,为后续的推理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

大模型的推理过程是指在模型已经完成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新的、未见过的数据进行预测或生成响应的任务。这一过程首先涉及到将训练好的模型及其参数加载到内存中,然后对用户提供的新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确保其格式与模型输入要求相匹配。接下来,通过前向传播的方式,模型基于这些新输入计算出预测结果,对于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这通常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可能涉及文本补全、翻译或是问答等形式的任务执行。

最后,推理得到的结果会经过后处理步骤,例如将模型输出的token序列转换为人类可读的文本形式,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对结果进行适当的格式化调整,最终将处理后的信息呈现给用户或集成到相关应用程序中,整个推理过程不仅需要保证准确性,还特别强调实时性和效率,尤其是在实际部署环境中,如何有效管理资源、降低延迟以及提高吞吐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模型训练

大模型的训练过程通常围绕预训练微调两个主要阶段展开,这两个阶段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方法,共同致力于提升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

预训练是大模型训练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模型被设计为尽可能大规模地从广泛的数据源中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预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集往往是海量且未标注的文本数据,涵盖了各种主题和领域,以确保模型能够获得广泛的语言知识。模型通过自监督学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即它自己根据输入数据的特点来设置学习任务,例如预测句子中的遮蔽词(如BERT模型中的masked language modeling)或预测下一个句子(next sentence prediction)。这种训练方式使得模型可以学到丰富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上下文信息,而不需要依赖于昂贵的人工标注数据。预训练阶段的目标是让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以便为后续的特定任务做准备。

当预训练完成后,进入微调阶段。在这个阶段,已经拥有丰富语言知识的模型将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优化。微调使用的是较小规模但经过人工标注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中包含了与目标任务直接相关的样例。通过在这些特定领域的数据上进一步训练,模型可以调整其参数,使其更加适应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情感分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微调阶段的训练往往需要更少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因为它是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仅需对模型的部分参数进行更新即可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此外,微调还可以包括一些专门的设计,如加入额外的层或者修改损失函数,以更好地匹配目标任务的需求。

模型推理

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LLM)大多采用了仅包含解码器(Decoder Only)的Transformer架构,这种设计简化了模型结构,并且在某些任务上表现出色。其推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启动阶段生成阶段 (或解码阶段)。

  1. 启动阶段

    • 在这个阶段,模型接收一个起始词元(通常是特殊的开始标记),这个起始词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任务提示或者是前文的一部分。
    • 对于一些应用,比如文本补全或者对话系统,用户提供的上下文(prompt)会在这个阶段被处理。这些输入会被转化为模型内部表示形式(例如通过嵌入层得到词向量),并传递给解码器的第一层。
  2. 生成(或解码)阶段

    • 解码阶段是自回归的过程,在每个时间步中,模型基于之前生成的所有词元来预测下一个词元。
    • 一旦生成了第一个词元,它就会被添加到上下文中,作为下一步预测新词元的条件之一。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设的最大长度或者生成了结束标记。
    • 每一步生成的新词元都通过softmax函数转换为概率分布,然后根据某种策略(如贪婪搜索、束搜索或抽样)从中选择一个最有可能的词元。

这两个阶段在硬件利用上有着不同的特征。启动阶段可能涉及更多的计算资源初始化,而生成阶段则更关注于如何高效地迭代生成序列。此外,为了提高效率,还会采用诸如量化、内核融合等优化手段,并考虑算术强度和内存带宽等因素,确保模型能够在实际部署环境中提供良好的性能表现。

相关推荐
盈达科技7 分钟前
盈达科技:登顶GEO优化全球制高点,以AICC定义AI时代内容智能优化新标杆
大数据·人工智能
安冬的码畜日常13 分钟前
【AI 加持下的 Python 编程实战 2_10】DIY 拓展:从扫雷小游戏开发再探问题分解与 AI 代码调试能力(中)
开发语言·前端·人工智能·ai·扫雷游戏·ai辅助编程·辅助编程
古希腊掌管学习的神14 分钟前
[LangGraph教程]LangGraph04——支持人机协作的聊天机器人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机器人·agent
FIT2CLOUD飞致云21 分钟前
问答页面支持拖拽和复制粘贴文件,MaxKB企业级AI助手v1.10.6 LTS版本发布
人工智能·开源
起个破名想半天了22 分钟前
计算机视觉cv入门之答题卡自动批阅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早睡早起吧26 分钟前
目标检测篇---Fast R-CNN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cnn
爱喝奶茶的企鹅43 分钟前
Ethan独立开发产品日报 | 2025-04-24
人工智能·程序员·开源
鸿蒙布道师1 小时前
OpenAI为何觊觎Chrome?AI时代浏览器争夺战背后的深层逻辑
前端·人工智能·chrome·深度学习·opencv·自然语言处理·chatgpt
生信宝典1 小时前
Nature method: 生物研究中的语言模型入门指南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飞哥数智坊1 小时前
从零开始:用“扣子”打造你的专属Word审查智能体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