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心是安定的,那么,外界也就安静了。就像陶渊明说的:心远地自偏。不是走到偏远无人的边荒才能得到片刻清净,不需要使用洪荒之力去挣脱生活的枷锁,这是陶渊明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雅量。如果你自己是好的男人或女人,那么,你就会遇见好的女人或男人。如果你的心是喜乐的,那么,无论做什么,即使只是随便走一走,你也会变得很健康。如果你的心是美丽的,那么你只要做回你自己,做回上苍赋予你的那个样子,你就是美丽的。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剎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
南传禅宗的宗旨认为:善知识,净心 。也就是认为自己就把心清净了下来是最重要的知识或者生存智慧。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一直呵护的身体,会渐渐腐朽;我们辛苦奋斗而获得的财富,不会跟随我们而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悲痛,但很快会把我们忘记。不客气的讲,你的身体、财富、自以为能掌握的一切其实都是向大自然借来的,不论你是否爱惜、是否难舍、是够满意,一旦到了期限,你还得最终还回去,哪怕是你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什么会陪伴我们而去,向着一个不可知的远方?只有我们的心灵。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等,唯独忘了现在、将来、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在遥远的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藏着一部伟大的书,谁得到了这部书,谁就能永生。通往小岛的道路充满了千难万险,无数的英雄为了探寻那部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终于,有一个英雄成功地到达了小岛,取到了那部书,打开一看,每一页都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他自己的容颜。历尽千辛万苦,上下求索,得到的真理是:你要回到你自己。
回到自己,当然不是回到我们的容貌之上,容貌在岁月里像花一样盛开然后凋谢,永不凋谢的是我们灵魂的花朵,因此,回到自己,是回到我们的心灵。
再说一遍:功名、财富、美色的追求与得到,并不能带来恒定的幸福,因为这些欲望,都是基于身体而引发,身体本身都会腐朽,依附于身体的一切也无法长存。释迦牟尼佛涅磐寂灭的时候说:"自以为灯,自以为靠。"而觉悟其实就是心灵自由,彻底放松的生活方式。
一位在集中营等待死亡的女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天空还不曾定量分配,我很快乐。这句话让人感到沉痛,也尤其让人沉思。有钱时快乐,没有钱时也快乐;有恋人时快乐,没有恋人时也快乐;有名气时快乐,没有名气时也快乐。不为自己的快乐设置任何条件,只要在呼吸,在感觉,就能够快乐(没心没肺,容易快乐和满足,心思单纯^_*,这是道家的赤子之心啊)。你只要安心做回你自己,做回上苍赋予你的那个样子,你就是美的。
安心即美,觉悟其实就是心灵自由,彻底放松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