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问是否可以跳到数组最后一个下标,有的同学可能会思考如何模拟跳跃这个操作,但这是比较困难的,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可以换一种思路,我们不需要知道具体是如何跳到最后一个下标的,而是找到最大的跳跃范围。如果该跳跃范围可以覆盖最后一个下标,就说明我们一定可以通过某种跳跃策略到达最后一个下标。更具体来说,不一定非要明确一次究竟跳几步,而是每次取最大的跳跃步数,这个就是可以跳跃的覆盖范围。这个范围内,别管是怎么跳的,反正一定可以跳过来。所谓的贪心也就是体现在:局部最优:每次取最大跳跃步数(取最大覆盖范围);整体最优: 最后得到整体最大覆盖范围,看是否能到终点。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代码的书写上还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大家可以结合下面的代码及详细注释理解此题。
代码及详细注释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anJump(vector<int>& nums) {
//数组长度为1,进行剪枝
if(nums.size() == 1){
return true;
}
int cover = 0;
//用cover变量控制for循环的遍历范围
//每遍历到一个元素,如果该元素的跳跃范围更大,
//cover 就得到该元素数值(新的覆盖范围)的补充,让 i 继续移动下去。
for(int i = 0;i <= cover;i++){
cover = max(cover,i + nums[i]);
if(cover >= nums.size() - 1){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