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 面向连接:一定是「一对一」才能连接,不能像 UDP 协议可以一个主机同时向多个主机发送消息,也就是一对多,是无法做到的;
- 字节流:用户消息通过 TCP 协议传输时,消息可能会被操作系统「分组」成多个的 TCP 报文,如果接收方的程序如果不知道「消息的边界」,是无法读出一个有效的用户消息的。并且 TCP 报文是「有序的」,当「前一个」TCP 报文没有收到的时候,即使它先收到了后面的 TCP 报文,那么也不能扔给应用层去处理,同时对「重复」的 TCP 报文会自动丢弃。
为什么需要TCP?
首先网络模型拆分这么多层,是分层思想的成果
传输层专门负责数据的传输可靠
网络层是不可靠的,它不保证网络包的按序交付以及数据完整性

序列号(Seq):在建立连接时由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作为其初始值
确认应答号(Ack):指下一次「期望」收到的数据的序列号
二者是TCP保证消息可靠传输的一种手段
控制位:
- URG(Urgent):该位为 1 时,此报文中有紧急数据,需要优先处理
- ACK(Acknowledgment):该位为 1 时,「确认应答」的字段变为有效,TCP 规定除了最初建立连接时的 SYN 包之外该位必须设置为 1 。
- PSH(push):该位为 1 时,收到此报文时表示立即将数据交给应用层处理,不等缓冲区填满或等待更多数据
- RST(Reset):该位为 1 时,表示 TCP 连接中出现异常必须强制断开连接。
- SYN(Synchronize):该位为 1 时,表示希望建立连接,并在其「序列号」的字段进行序列号初始值的设定。
- FIN:该位为 1 时,表示今后不会再有数据发送,希望断开连接。当通信结束希望断开连接时,通信双方的主机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换 FIN 位为 1 的 TCP 段
窗口大小:
发送方的窗口大小,告诉对方自己缓冲区还能接收多少数据
校验和:
发送端填充,接收端检验TCP报文是否有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