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约定大于配置"
面试速记:
SpringBoot框架定义好的一套默认规则 ,通过预设默认规则,让你少写配置,专注于业务逻辑,这里的约定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做好默认配置,比如默认选择tomcat作为服务器
2.约定项目结构,比如扫描src/java/main下的代码作为源码,以及resource/static让框架能自动扫描到静态资源
3.通过application.yml简化自定义配置,只需要修改自己需要配置的参数,不需要重头配置
SpringBoot八股中有一个词就是"约定大于配置",可能是翻译诟病,总之本人看这个概念非常抽象,下面举一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先给出概念定义:
约定大于配置是Spring Boot的核心设计理念,它通过预设合理的默认行为和项目规范,大幅减少开发者需要手动配置的步骤,从而提升开发效率和项目标准化程度。
举例
想象你买了一套精装房,开发商已经帮你铺好了地板、装好了门窗、配好了水电。你不需要自己从头设计水管怎么走、电线怎么铺,而是直接按默认的布局使用(预设合理的默认行为和项目规范)。如果某个地方不符合你的需求(比如想把厨房改成开放式),你再单独调整------这就是**"约定大于配置"**的核心思想。
所以可以看出"约定"即是框架定义好的一套默认规则 ,通过预设默认规则,让你少写配置,专注于业务逻辑
具体到 SpringBoot 中的应用:
- 默认做好配置选择
SpringBoot 预设了大量开发中的常见配置(比如数据库连接、Web服务器、日志等),你不需要手动写繁琐的 XML 或代码配置。比如:- 默认使用内嵌的 Tomcat 作为服务器。
- 默认扫描
src/main/java
下的代码作为项目源码。
- 约定项目代码结构,自动生效
如果你遵守 SpringBoot 的约定(比如把代码放在特定的包名或目录下),框架会自动识别并生效功能。例如:- 把控制器类放在
com.example.demo.controller
包下,SpringBoot 会自动识别为 Web 控制器。 - 按 Maven/Gradle 的标准目录结构存放代码,框架会自动找到资源文件。
- 把控制器类放在
- 简化配置,按需修改
如果你需要个性化配置(比如更换数据库或端口号),只需在application.properties
或application.yml
中修改对应的参数即可,不需要推翻默认设定。
好处:
- 提升开发效率:不用重复写模板化的配置代码。
- 团队协作更统一:大家遵守相同的约定,代码结构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