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AE
, VAE
, VQ-VAE
是一系列的工作,其中VAE
更是构成了整个AIGC的重要基石,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 AE
AE(AutoEncoder)是一种自编码器,能够将一个图片压缩成一个较短的向量。其结构如下所示。
它有一对编码器和解码器, 编码器负责将图片压缩到一个较短的向量,而解码器负责将较短的向量恢复成图片。在训练的时候,两者做loss。但是这样的话会有一个问题,即Decoder只认识Encoder的向量,一旦我们扔掉Encoder,那么Decoder将会变得毫无用处。
2. VAE
如果我们能够限制住AE的编码空间,使其能够符合某个数学分布,比如标准正态分布,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标准正态分布中随机采样给Decoder,那么就能够生成随机的图了。VAE就是来干这事儿的网络。网络结构如下:
3. VQ-VAE
但是VAE生成图的质量普遍不高,有人认为原因是因为VAE把图片编码成了连续的变量,但是我们在描述物体时,转化为离散变量会更为自然。比如我们描述一个人,不会说胖0.6, 性别是0.5, 年龄是0.3。而是说男或女,年龄20。
但是把图像编码成离散化之后,就又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 神经网络擅长处理连续的数值,而不擅长处理离散数据。解决方法是借鉴nlp中处理离散单词的方法,将
连续数据处理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连续向量上
- 另外一个问题是,离散空间不太好采样,因此不能像VAE那样进行随机图像生成。
VQVAE的作者的做法是,通过PixelCNN随机在数学分布中采样,生成小图像,再用VQGAN的decoder翻译小图像成大图像。
具体做法如下:
- 训练VQGAN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编码器负责将图像压缩到小图像,解码器负责将小图像还原成大图
- 训练PixelCNN, 让它拥有能够从随机分布中采样成小图像的能力
- 扔掉VQGAN的编码器,接上PixelCNN, 使得VQVAE拥有从随机分布中采样图像的能力
那么VQGAN怎么生成离散向量的呢?
作者设计了一个embedding space
。
为了能够让编码器的输入向量、embedding space, 以及解码器的输入张量embedding
关联起来,作者做了如下方案:
假设codebook已经训练完毕,对于编码器的每个输入z(x), 通过最近邻找到embedding中与之最相近的向量z(q), 然后用z(q)替换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