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经典例题】杨辉三角问题

💓 博客主页:倔强的石头的CSDN主页****

📝Gitee主页:倔强的石头的gitee主页****

⏩ 文章专栏:C++经典例题

期待您的关注

目录

一、问题描述

二、解题思路

[解法 1 思路](#解法 1 思路)

[解法 2 思路](#解法 2 思路)

三、代码实现

[解法 1 代码](#解法 1 代码)

[解法 2 代码](#解法 2 代码)

四、总结


"杨辉三角" 问题是一道经典的算法题目,它不仅考验对数组操作的熟练程度,还需要深入理解杨辉三角的数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问题的描述、解题思路以及两种不同的代码实现方案。

一、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非负整数 numRows,要求生成「杨辉三角」的前 numRows 行。

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例如,当 numRows = 5 时,生成的杨辉三角如下:

cpp 复制代码
[

[1],

[1,1],

[1,2,1],

[1,3,3,1],

[1,4,6,4,1]

]

杨辉三角只是在逻辑上想象为一个等腰三角形

在计算机中实际存储,其实是这样的:

二、解题思路

解法 1 思路

初始化结果数组

  • 首先创建一个二维向量 result,也就是vector<vector<int>>,它的大小为 numRows,这将用于存储杨辉三角的每一行。
  • 内层vector的大小根据行号 i 来确定,第 i 行有 i + 1 个元素。并且将每一行的所有元素初始化为 1,这是因为杨辉三角每一行的首尾元素都是 1

计算中间元素

  • 从第三行(索引为 2)开始,因为前两行已经全部初始化为 1,不需要额外计算。
  • 对于每一行的中间元素(索引 j 从 1 到该行元素个数减 2),其值等于上一行同一列的元素 result[i - 1][j - 1] 加上上一行前一列的元素 result[i - 1][j]。通过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行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行的元素位置,从而完成杨辉三角的生成。

解法 2 思路

处理边界情况

  • 首先首先创建一个二维向量 result,vector<vector<int>>,检查输入的 numRows 是否为 0,如果是,则直接返回空的 vectot<vector<int>> result ,因为不需要生成任何行。
  • 接着处理 numRows 为 1 的情况,将第一行 [1] 直接添加到 result 中并返回。

初始化前两行

  • 当 numRows 大于 1 时,先将第一行 [1] 和第二行 [1, 1] 添加到 result 中。

生成后续行

当numRows超过2时,才需要计算

  • 从第三行(索引为 2)开始生成。
  • 对于每一行,首先创建一个大小为 i + 1 的vector <int>row。
  • 明确每行的首元素 row[0] 和尾元素 row[i] 都为 1。
  • 对于中间元素(索引 j 从 1 到 i - 1),其值同样通过上一行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得到,即 row[j] = result[i - 1][j - 1] + result[i - 1][j]。最后将生成的行 row 添加到 result 中

三、代码实现

解法 1 代码

cpp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1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int numRows) 
    {
        vector<vector<int>> result(numRows, vector<int>());

        for (int i = 0; i < numRows; ++i) // 每行确定数据个数,并全部初始化为1
        {
            result[i].resize(i + 1, 1);
        }

        for (int i = 2; i < numRows; ++i) // 依次计算每行除首尾元素外的值,前两行不需要计算
        {
            for (int j = 1; j < result[i].size() - 1; ++j) 
            {
                result[i][j] = result[i - 1][j - 1] + result[i - 1][j];
            }
        }

        return result;
    }
};

解法 2 代码

cpp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2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int numRows) 
    {
        vector<vector<int>> result;
        if (numRows == 0) return result;

        // 处理第一行
        result.push_back({ 1 });
        if (numRows == 1) return result;

        // 处理第二行
        result.push_back({ 1, 1 });
       

        // 从第三行开始生成
        for (int i = 2; i < numRows; ++i) 
        {
            vector<int> row(i + 1);
            row[0] = 1; // 首元素为1
            row[i] = 1; // 尾元素为1

            // 计算中间元素
            for (int j = 1; j < i; ++j) 
            {
                row[j] = result[i - 1][j - 1] + result[i - 1][j];
            }
    
            result.push_back(row);
        }

    return result;
    }
};

四、总结

这两种解法都通过对杨辉三角特性的理解,利用循环和数组操作来生成所需的杨辉三角。

解法 1 相对更简洁,通过一次初始化所有行并填充首尾元素为 1,再集中计算中间元素。

解法 2 则更具逻辑性,逐步处理每一行,先处理边界情况,再依次生成后续行。

两种解法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基本相同,时间复杂度为 O(numRows^2)),因为需要遍历杨辉三角的每一个元素;

空间复杂度同样为 (O(numRows^2)),用于存储生成的杨辉三角。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深入分析和实现,能够有效提升对数组操作和算法设计的能力。

相关推荐
金融小师妹1 小时前
应用BERT-GCN跨模态情绪分析:贸易缓和与金价波动的AI归因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
广州智造1 小时前
OptiStruct实例:3D实体转子分析
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数学建模·3d·性能优化
Trent19853 小时前
影楼精修-肤色统一算法解析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机视觉
feifeigo1233 小时前
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之数据分类的fcm算法
图像处理·算法·分类
北上ing4 小时前
算法练习:19.JZ29 顺时针打印矩阵
算法·leetcode·矩阵
.格子衫.5 小时前
真题卷001——算法备赛
算法
XiaoyaoCarter5 小时前
每日一道leetcode
c++·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二分查找·深度优先·前缀树
Hygge-star5 小时前
【数据结构】二分查找5.12
java·数据结构·程序人生·算法·学习方法
June`7 小时前
专题二:二叉树的深度搜索(二叉树剪枝)
c++·算法·深度优先·剪枝
好吃的肘子8 小时前
Elasticsearch架构原理
开发语言·算法·elasticsearch·架构·jen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