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AI智能体平台"仍然停留在"高级玩具"层级,真正能干活、能连接业务流程的还凤毛麟角。
本文分享我对工具 → 数字员工 → 智能体平台三层架构的理解,以及我正在落地一个能生成、校验、发送考核报告的"数字员工"时的技术设计与实现过程。
一、不是所有"智能体"都能干活:工具才是关键
当前智能体平台五花八门:Agent、Bot、AI助手... 看似什么都能干,但一旦你想让它"真正做事",比如:
- 打开一个 Excel 文件,读取数据、校验格式
- 访问公司后台系统发起一个审批流程
- 上传图片自动压缩重命名
- 登录企业邮箱发送一份日报
你会发现,大部分智能体平台根本做不了,或者只能通过提示词"委婉表达",最后还是得人来操作。这是因为:它们缺乏"工具属性"。
工具属性指什么?
就是它具备 明确的 API 接口能力或代码执行能力,能操作真实系统、文件、网络,而不是停留在对话层面的虚拟建议。
二、什么是"数字员工"?它是工具的组合体
我们可以把一个"能干活的智能体"拆解为三层:
层级 | 定义 | 示例 |
---|---|---|
🧰 工具 | 可执行的单一任务工具,封装明确接口 | read_excel() , send_email() , compress_image() |
🧑💻 数字员工 | 多工具组合的业务流程模块,可完成完整任务 | "自动生成考核报告并发邮件" |
🧠 智能体平台 | 托管、调度、交互的平台 | 可以嵌入飞书、钉钉、Web 的 Bot Framework |
换句话说,数字员工是多个工具的编排逻辑,是从"技能"到"服务"的过渡体。
例如我正构建的一个考核自动化数字员工,背后其实是这样一个流程:
- 读取 Excel 考核数据 →
- 调用规则引擎生成评语 →
- 写入模板 Word 文档 →
- 自动转换为 PDF →
- 根据员工邮箱批量发送邮件
这些每一步都是一个"工具",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这个 AI 才能被称为"员工"而不是"机器人"。
三、当前智能体平台的断点:工具能力太薄弱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智能体平台都做不好落地?
- 只会对话,不会动手
- 缺乏插件机制和运行沙箱
- 无法调用外部 API 或执行本地指令
- 无法绑定企业内系统(如 ERP、审批流、钉钉后台等)
所以,只能开始自己做:把"数字员工"的流程逻辑写成脚本或模块化函数,然后通过 MCP(模型连接协议)桥接大模型与工具层。
四、MCP:自己的"连接器"
设计:写一个 generate_summary(dataframe)
函数,然后用以下 MCP 格式描述:
json
{
"tool": "generate_summary",
"params": {
"dataframe": "{{user_upload}}"
},
"description": "对上传的数据生成文本概括"
}
大模型收到任务指令后,不直接"胡说八道",而是返回要调用的工具名称和参数结构,然后我们通过 MCP runtime 执行。
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
- 可控:所有操作都在定义清晰的工具范围内
- 可维护:工具升级不会破坏流程
- 可集成:未来可以部署到飞书Bot、Slack、钉钉应用等任意平台
五、构建实例:考核自动化数字员工
这是目前在用的一个真实场景:
📌 背景需求:
企业每月需要给上百名员工生成考核报告,过程复杂:
- 人事上传 Excel 表格,内容杂乱
- 需要根据规则自动生成评语
- 填写进模板 Word 文档中,转为 PDF
- 批量发邮件到个人邮箱
🧩 技术实现架构:
-
接口层:Flask 服务 + MCP runtime
-
工具层:
read_excel(path)
validate_format(df)
generate_comment(name, score)
fill_word_template(data)
convert_to_pdf(path)
send_email_with_attachment(email, path)
-
调度逻辑:定义为
json
流程 + 大模型语言分析补充
💡 开发工具:
- Cursor:用于代码组织、函数封装、自动测试编写
- Python + pandas + openpyxl + win32com:工具函数开发
- 移动云智能体平台:部署交互入口 + 权限接入
上线后预期效果:
- 整体考核报告流程从人工3天 → 数字员工2小时完成
- 报错率从30%下降到5%
- 报表统一规范、可审计
六、未来方向:开发者定义工具,平台负责集成
我的观点是:不应该依赖大模型去"做所有事" ,而是:
- 程序员定义标准化工具(函数、API、容器服务)
- 平台通过 MCP 结构完成调用与调度
- 大模型参与流程选择与参数构造
最终形成这样的生态:
Tool API + MCP 标准 + 智能体平台宿主 → 面向企业落地的 AI 数字员工系统
🏁总结
大模型不是魔法,------除非你给它更多真正能执行的工具。
想让 AI 真正"干活",程序员不能缺席。你不是在写 prompt,你是在设计一整条"人机协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