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1.本文所提供的所有 AI 使用示例及提示词,仅用于学术写作技巧交流与 AI 功能探索测试,无任何唆使或鼓励利用 AI 抄袭作业、学术造假的意图。
2.文章中提及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升与 AI 交互的能力,合理运用 AI 辅助学习和研究,最终成果的原创性与合规性需使用者自行负责。
3.对于读者因不当使用文中内容,违反学术规范、法律法规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情况,本文作者及发布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前言
没有听不懂话的AI,只有不会调教AI的人。(自己瞎说的)当你把AI当人看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是多么好用的高效工具。
书接上文,接下来,我们展示AI的使用大忌------"AI味"。
目录
一.什么叫"AI味"
在国外的校园里,曾有外国人调侃中国留学生是"小莎士比亚",原因是这些留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腔调太过正式,遣词造句完全照搬书本上的规范语法,说起话来就像从陈旧的语法书中直接"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缺少日常交流中那种自然流畅的情感起伏与灵活多变的口语化表达。这种过度正式、缺乏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与AI生成内容时那种机械遵循既定模式、难以融入真实情感与灵动变化的特点如出一辙,就如同AI在模拟人类语言表达时呈现出的"AI味"。

在文章创作领域也是如此,如果一篇文章读起来条理虽清晰,但叙述平淡无奇、用词单调重复、情感表达生硬,整体风格像是按照固定模板批量生产出来的,那这大概率就是带有浓重"AI味"的作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并非出自人类创作者饱含情感与创意的手笔,而是AI的产物,显得"一眼假" 。
举个例子,当我们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一篇典型的"AI味"文章可能会这样写:"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有重要应用。它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它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这样的表述虽然没错,但平铺直叙,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就像AI简单罗列要点。
但是你知道这个有用吗?没有,所以继续往下看。
二.如何消散"AI味"
1.打好基础
(1).优化语法与句子结构
语法错误和复杂啰嗦的句子会影响论文质量。我们要仔细校对语法和拼写错误,优化句子结构,减少冗余表达。
例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可优化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校对以下段落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并进行必要的修正:【段落内容】。
2.请协助我优化以下句子的结构,使其表达更清晰流畅:【句子列表】。
3.请帮我精简以下段落,去除冗余和重复表达:【段落内容】。
4.请协助我调整以下复杂句子的结构,使其更易理解:【复杂句列表】。
5.请帮我改写以下段落,确保语法正确且表达简洁:【段落内容】。
(2).丰富语言表达与多样化句型
写文章时,重复单调的句型和常见词汇会让文章显得平淡无奇。我们要学会运用多样化的句子结构,增强词汇丰富性,还要巧妙使用过渡词和连接词,让段落间逻辑更流畅。
例子:比如,当我们描述一个实验结果时,普通的表达可能是"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成绩比 B组高。"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句型改写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令人瞩目的是,A组在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B组,这一结果充分表明了实验处理的有效性。"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我改写以下段落,使其句型更加多样化,避免重复:【段落内容】。
原句: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改后: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讨,最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请协助我替换以下文本中的常见词汇,提升词汇丰富性:【文本内容】。
例子:把"好"替换为"优异","出色","卓越"等。
3.请帮我为以下句子添加适当的过渡词,增强段落连贯性:【句子列表】。
原句:实验设置了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了新方法。
改后:首先,实验设置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了新方法。
4.请协助我将以下简单句转化为复合句或复杂句:【简单句列表】。
原句:他学习努力。他取得好成绩。
改后:由于他学习十分努力,所以他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请帮我润色以下段落,使其语言更加学术化且富有表现力:【段落内容】。
原句:这个方法有点用。
改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解决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强调口语化
学术论文虽讲究严谨性,但过于一本正经的表述容易让文章显得枯燥乏味,拉远与读者的距离。适度融入网络热梗、采用更贴近日常交流的口语化表达,能为论文增添趣味性和易读性,让严肃的学术内容也能 "活" 起来,就像在学术盛宴中加入一些轻松的 "调味剂",使读者更愿意沉浸其中。
比如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里,适当使用 "破防了""emo 了" 等年轻人熟悉的网络用语来描述青少年情绪状态,或者用 "摆烂不可取,躺平不可能" 这样朗朗上口的表述来强调积极面对心理问题的重要性,能瞬间拉近与年轻读者群体的距离,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论文观点 。
不过,在融入口语化表达和热梗时,要把握好 "度",确保不会因过度娱乐化而削弱论文的学术性。例如在经济学论文中讨论市场波动,用 "过山车式行情" 形容价格起伏,既形象生动又不会偏离学术语境。
具体提示词如下:
1.请将以下段落转化为更口语化的表达,适当融入网络热梗:【段落内容】。
原句:该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改后:这情况跟坐过山车似的,周期性变化超明显。
2.请帮我在论述【主题】时,加入一些轻松有趣的口语化表述,增强文章可读性:【论述内容】。
3.我希望文章在保持学术内核的同时,能更接地气、有趣,麻烦用口语化语言和热梗润色以下内容:【需润色内容】。
4.请协助我用更贴近日常聊天的方式,重新阐述以下学术观点,并适当加入热梗:【学术观点】。
5.请检查以下段落的语言风格是否过于严肃,帮我调整得更口语化、有趣一些:【段落内容】。
2.塑造风格
(1).个人风格与学术声音的融合
在保证客观性的同时,我们要融入个人观点和表达风格,避免机械表达。
例子:在文学评论论文中,在客观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对作品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展现个人的学术风格,让论文更具可读性。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在以下段落中融入个人的观点,增强论文的独特性:【段落内容】。
2,.请协助我调整以下句子,使其更加自然流畅,避免机械式表达:【句子列表】。
3.请帮我在保持客观性的前提下,添加一些个人见解和分析:【段落内容】。
4.请协助我平衡论文中的客观描述与主观分析,提升整体学术声音:【段落内容】。
5.请帮我润色以下段落,使其既符合学术规范,又展现个人的写作风格:【段落内容】。
(2).使用专业术语与定义
专业术语能体现论文专业性,但要准确使用,这个术语首次出现时一定要解释清楚。
例子: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中,"区块链"首次出现时,应解释为"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不可篡改"。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准确使用以下专业术语,并提供必要的解释:【术语列表】。
2.请协助我在以下段落中加入专业术语,并确保其使用正确:【段落内容】。
3.请帮我解释以下首次出现的专业术语,确保读者理解:【术语及上下文】。
4.请协助我检查以下文本中专业术语的使用是否准确,并进行修正:【文本内容】。
5.请帮我优化以下段落,合理使用专业术语,提升学术性:【段落内容】。
3.强化专业性
(1).增强学术严谨性
学术论文讲究严谨,准确引用参考文献、避免抄袭、确保论据充分是基本要求。
在撰写关于医学研究的论文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必须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注明作者、年份、期刊名称等信息。如果引用不规范,就会影响论文的可信度。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检查以下引用是否符合【指定格式,如APA、MLA】的要求,并进行修正:【引用内2,.容】。
2.请协助我重述以下段落,避免抄袭,并确保学术严谨性:【段落内容】。
3.请帮我为以下论点提供更多的支持性证据和文献引用:【论点内容】。
4.请协助我确保以下段落中的所有主张都有充分的引用支持:【段落内容】。
5.请帮我整理参考文献列表,确保所有引用都正确列出并格式统一:【参考文献列表】。
(2).增强论证深度与逻辑严密性
深入的分析、全面的论证和紧密的逻辑是一篇好论文的必备要素。我们在论述观点时,要提供详细解释,引入反面观点并合理反驳,确保论点连贯。
例子:以探讨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为例,在提出"互联网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这一观点后,不仅要阐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创新,还应引入反面观点,如"有人认为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商业模式难以适应,可能走向衰落",然后通过分析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案例,如一些老字号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业绩增长,进行有力反驳。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扩展以下论点,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论点内容】。
2.请协助我为以下观点添加反面观点并进行反驳:【观点内容】。
3.请帮我检查以下段落的逻辑连贯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段落内容】。
4.请协助我在以下论证中加入更多支持性证据和例子:【论证内容】。
5.请帮我增强以下讨论部分的深度,提供更详细的分析:【讨论内容】。
(3).增强文章的整体连贯性与流畅性
文章各部分之间需要自然过渡,逻辑顺序合理,主题保持一致。
例子:在一篇关于社会现象分析的文章中,从现象描述过渡到原因分析时,可以使用"基于上述现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这样的过渡句,使文章更连贯。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为以下段落添加过渡句,确保内容连贯:【段落内容】。
2,.请协助我调整以下章节的顺序,使其逻辑更加清晰:【章节内容描述】。
3.请帮我检查并优化以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段落A内容】与【段落B内容】。
4.请协助我确保以下段落保持主题一致性,并避免偏离主要研究问题:【段落内容】。
5.请帮我撰写一段过渡文本,将以下两个部分自然连接起来:【部分A内容】与【部分B内容】。
4.实现拓展提升
(1).个性化与独特视角
想要文章脱颖而出,就得有独特的视角和个人见解。我们可以在客观描述基础上加入个人思考,突出研究创新性,多使用具体案例增强说服力。
例子:在研究城市文化建设时,除了阐述普遍的城市文化建设措施,还可以结合自己对家乡城市文化建设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在追求现代化城市文化的同时,应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避免千城一面"的独特观点,并以家乡传统手工艺在城市文化活动中焕发新生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帮助我在以下段落中加入个人见解和分析,提升文章的独特视角:【段落内容】。
2.请协助我明确指出我的研究在以下内容中的创新性和独特贡献:【研究内容描述】。
3.请帮我为以下理论框架添加具体的案例或实例,增强实际应用性:【理论框架描述】。
4.请协助我撰写一段,展示我对【文章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见解描述】。
5.请帮我将以下通用观点转化为具有个性化和独特视角的论述:【观点内容】。
(2).模仿风格写作
在学术与创作的道路上,模仿优秀的文风是提升写作能力、丰富表达形式的有效途径。通过模仿他人的文笔写文章,既能学习借鉴经典的写作手法,又能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沉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例子:在研究文学领域的论文写作中,若想模仿某位著名学者严谨且富有诗意的文风,可以将其经典论述片段作为参考,让AI分析其用词习惯、句式结构以及论述逻辑。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以往自谦风格的文章提供给AI,引导它在模仿其他文风的基础上,保留自身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样一来,AI便能生成符合特定风格要求,同时又不丢失个人特色的内容。
具体的提示词和操作如下:
1.请模仿【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的文风,改写以下段落:【段落内容】。例如模仿鲁迅犀利且深刻的文风,将普通论述改写得更具批判性和感染力。
2.这里是我以往自谦风格的文章:【文章内容】,请在模仿【具体风格】的同时,保留我原有的语言特色,撰写一段关于【主题】的内容。
3.请分析【经典作品]】的文风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结合我的写作习惯,重新创作以下内容:【原始内容】。
4.我希望文章既有【某位作家】的【具体风格特点,如细腻抒情】,又能体现我个人简洁明了的表达习惯,请帮我撰写:【写作要求】。
5.请以【特定风格】为模板,参考我提供的文章案例,对以下内容进行风格化改写,同时保持我的个人风格印记:【需改写内容】。
5.其他
1.参考前面写的AI 对话高效输入指令攻略(二):关于豆包的指令,进行角色赋值,如学术论文导师、创意文案专家、行业分析师等,让它以相应的角色视角理解需求 ,从而更贴合人的说话习惯。
2.借助 Python 的自然语言处理库(如 NLTK、spaCy)代码示例,直观呈现对文本的具体处理过程。
例如,用 NLTK 库代码实现对输入文本的词汇替换:
python
import nltk
from nltk.corpus import wordnet
def replace_common_words(text):
words = text.split()
new_words = []
for word in words:
synsets = wordnet.synsets(word)
if synsets:
new_word = synsets[0].lemmas()[0].name()
if new_word != word:
new_words.append(new_word)
else:
new_words.append(word)
else:
new_words.append(word)
return " ".join(new_words)
text = "这是一个普通的句子,需要替换常见词汇。"
print(replace_common_words(text))
总结
在与 AI 协作创作的过程中,"AI 味" 是阻碍文章品质进阶的关键瓶颈。若想让文字跳出机械输出的框架,彰显真实创作的温度与深度,需要我们以系统性思维进行优化。
语法与表达是根基,从修正基础语法错误到丰富句型结构,再融入鲜活的口语化表达,能够为文章注入自然灵动的 "生命力";塑造风格则是赋予文章独特气质的关键,将个人观点与学术规范融合,合理运用专业术语,能让文字既有辨识度又不失严谨性;强化专业性要求我们在论证逻辑、文献引用与整体连贯性上精益求精,确保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而实现拓展提升,则需要打破常规视角,挖掘个性化见解,通过模仿经典文风沉淀自身写作特色。
此外,学会对 AI 进行角色赋值,将其转化为学术导师、行业专家等特定身份,能进一步缩小 AI 输出与人类思维的差距。同时,借助 Python 等工具的技术支撑,还能让文本优化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具象实践。唯有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才能真正驾驭 AI 辅助写作,让每一篇文章既保留人类创作的灵魂,又兼具高效产出的优势,在学术与创作的道路上绽放独特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