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知识与理论
电子电路设计:掌握模拟/数字电路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源管理(DC-DC、LDO等)、EMC/EMI设计。
半导体器件原理:理解微控制器(MCU)、处理器(MPU)、FPGA、传感器、ADC/DAC等核心器件特性。
嵌入式系统架构:熟悉冯·诺依曼/哈佛架构、总线结构(如AHB、APB)、时钟系统、低功耗设计(休眠模式、动态调频等)。
2. 核心硬件技能
PCB设计与仿真:
熟练使用EDA工具(Altium Designer、Cadence Allegro、KiCad)。
多层板布线、高速信号处理(阻抗匹配、串扰抑制)、热设计。
仿真工具(如SPICE、HyperLynx)验证信号/电源完整性。
处理器与接口技术:
主流MCU/MPU(ARM Cortex系列、RISC-V、ESP32等)开发。
常用通信协议(I²C、SPI、UART、CAN、USB、Ethernet、MIPI)。
无线通信(BLE、Wi-Fi、Zigbee、LoRa、NB-IoT)。
硬件调试与测试:
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仪定位问题。
熟悉JTAG/SWD调试接口,掌握故障注入与可靠性测试方法。
3. 软件与系统协同能力
嵌入式软件开发:
精通C/C++,了解汇编语言优化关键代码。
熟悉RTOS(FreeRTOS、Zephyr)及Linux驱动开发。
软硬件协同设计:
通过FPGA/CPLD实现硬件加速,优化系统性能。
掌握硬件抽象层(HAL)设计,提升跨平台兼容性。
工具链与自动化:
脚本语言(Python、Shell)实现自动化测试/数据处理。
版本控制(Git)、持续集成(CI/CD)流程。
4. 行业特定技能
物联网(IoT):熟悉MQTT、CoAP协议,掌握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
汽车电子:符合AEC-Q100标准,熟悉CAN FD、AutoSAR架构。
工业控制:了解PLC通信(Modbus、PROFINET)、功能安全(IEC 61508)。
消费电子:优化成本与功耗,熟悉量产测试(DFT)流程。
5. 扩展能力与趋势
AI边缘计算:部署轻量化模型(TinyML)、使用NPU/TPU加速推理。
安全性设计:硬件加密(HSM、TPM)、防侧信道攻击、固件安全更新(OTA)。
开源生态:参与RISC-V社区,利用开源工具链(如PlatformIO、Yocto)。
敏捷开发:适应快速迭代,掌握硬件敏捷开发(如硬件看板、模块化设计)。
6. 软技能与工程素养
跨学科协作:与软件、机械、测试团队高效沟通。
文档能力:撰写规范的设计文档、测试报告、BOM表。
成本与供应链意识:器件选型考虑供货周期、替代方案。
持续学习:跟踪RISC-V、Chiplet、硅光电子等前沿技术。
7. 行业认证(可选)
权威证书:ARM认证工程师、IPC CID(PCB设计)、CompTIA IoT+。
安全认证:ISO 26262(汽车)、IEC 62443(工业)。
未来趋势关注
异构计算:CPU+GPU+FPGA混合架构设计。
先进制程挑战:应对7nm以下工艺的漏电、散热问题。
可持续发展:绿色硬件设计(可回收材料、能耗优化)。
嵌入式硬件工程师需在深度与广度间平衡,既精通传统技术,又能快速拥抱新兴领域(如AIoT、车联网),方能在智能化时代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