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 会成为下一个 HTTP 吗?看懂 AI 交流的下一个前线

MCP 会成为下一个 HTTP 吗?看懂 AI 交流的下一个前线

还记得互联网刚起步那会儿吗?各种协议乱七八糟,访问方式千奇百怪。后来有了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它不只是个协议,而是那个 标准化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如何沟通的协议,解锁了如今互联互通、可交互的网络世界。HTTP 提供了一种通用语言,让信息可以自由流动。

时光快进到今天的 AI 革命。我们在跟越来越强大的大语言模型(LLM)和 AI 代理打交道,可很多交互却显得割裂:模型常常幻觉,难以无缝接入实时信息和工具,也很难真正替用户办事。每次请求几乎都是孤立处理。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不是快要为 AI 交互构建一个新的基础协议层?像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这样的东西,会不会像当年的 HTTP 对 web 一样,成为 AI 时代的基石?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是什么?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是一个开放协议,用来标准化应用如何把上下文提供给 LLM,以及 AI 助手如何连接到数据所在的系统,比如内容库、业务工具、开发环境。把它想成 AI 应用领域的 "USB-C",让模型能够用统一的方式接入各种数据源和工具。它的核心目标,就是让 LLM 和 AI 系统获取所需上下文,从而给出更好、更相关的响应。

MCP 解决了模型与数据源隔绝的问题------每接入一个新源都得写一次定制集成。MCP 提供的是一个单一、开放的标准,而不是碎片化的定制方案。
技术上 ,MCP 在 LLM 应用(称为 host,如 AI 聊天界面或 IDE)与外部数据源及工具(通过 server 提供)之间实现无缝集成。host 里有 client,与这些 server 建立连接,通信通过 JSON-RPC 2.0 的有状态 消息完成。

MCP 标准化框架包括:

共享上下文信息 :把相关数据(resources)提供给语言模型或用户。

开放工具与能力 :允许 AI 模型执行 server 提供的函数或工具,需用户明确授权以保证安全。

构建可组合工作流 :用模板消息(prompts)创建集成式工作流。

归根结底,MCP 想用更简单、可靠、可扩展的方式,给 AI 系统安全的双向访问,让它们拿到所需数据和能力,取代碎片化的集成。

HTTP 的类比:启蒙式革命

HTTP 的妙处不只是技术规格,而是它作为"赋能者"的角色。通过定义简单、标准的资源请求与响应方式,它催生了整个 web 生态的大爆发,为网络世界铺设了轨道。

MCP 在 AI 领域潜力相似。就像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LSP)把编程语言支持标准化集成到 IDE,MCP 想把上下文和工具的整合方式标准化到 AI 应用生态里。标准化上下文管理和通信后,它可以:

解锁有状态且能办事的 AI :超越简单问答,变成能利用外部数据和工具的持续、上下文感知助手。

促进互操作 :为不同的 AI 模型、平台、工具构建共同语言,便于在 LLM 供应商间切换。

加速开发 :提供标准化的积木和越来越多的现成集成,而不用重复造轮子。

就像 HTTP 普及了信息访问,MCP 有望普及打造复杂、集成式 AI 系统的能力,用更可持续的架构替代今天碎片化的做法。

核心差异:起源与焦点

虽然影响可类比,MCP 与 HTTP 还是有显著不同:

起源和目的 :HTTP 源于链接、检索静态超文本文档的需求;MCP 源于现代 AI 的复杂需求------让 LLM 应用无缝接入外部数据和工具获取上下文,聚焦于连接 AI 助手与数据所在系统。

信息类型与交互方式 :HTTP 主要在无状态的请求-响应模型中传输定义明确的资源(HTML、JSON、图片等)。MCP 管理的是动态演变的上下文,包括数据资源、可执行工具、工作流提示,采用 JSON-RPC 2.0 的有状态 双向连接。

架构 :HTTP 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侧重资源检索;MCP 的 client-server 架构更具体------host(LLM 应用)、client(host 内连接器)、server(提供上下文/工具)。

发展路径:HTTP 由学术界和 IETF 等组织演进;MCP 起源于 Anthropic 的开源倡议,正以开放标准协作开发,并借鉴了 LSP 等协议。

另一个类比:图书馆

再换个角度:

HTTP 像旧式图书馆的气送系统

• 你写一张单子,只能请求一本特定书(就像 URL)。

• 把单子塞进管道(发 HTTP 请求)。

• 某处的图书管理员找到那本书,只把那本书送回给你(HTTP 响应)。

• 想要别的书、地图或用复印机?得再写一张单子。系统只负责取指定物件。

MCP 像现代图书馆的统一服务台

• 你走向服务台(AI 应用/host),提出研究目标(任务)。

• 管理员用统一电脑界面(MCP)连接所有馆藏与工具。

• 通过这个系统,他们可以:

• 搜索主目录、专业数据库、数字档案(访问资源/上下文)。

• 操作打印机、扫描仪、缩微胶片,甚至申请馆际互借(使用工具)。

• 访问在线期刊或外部学术门户(连到不同 server)。

• 记录你的研究笔记并根据进展推荐材料(维护上下文)。

• 引导你完成研究流程(提示/工作流)。

关键就在于这套**标准化系统(MCP)**让管理员(AI host)能无缝协调各种信息和工具,帮你实现整体目标,而不仅是一次次单件取书。

MCP 对开发者的重要性

向上下文感知 AI 转型,对开发者意味着:

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打造能用外部工具和数据完成复杂任务的 AI 代理,真正互动。

效率与灵活性 :接入现成集成,省去重复写连接器,并更容易切换 LLM 提供商。

安全落地 :借助 MCP 规范中以安全和用户同意为核心的最佳实践,保护数据访问。

全新应用范式:让生成式 AI 与实时数据、外部系统交互无缝融合,孕育新类型应用。

在 Google Cloud 上用 MCP 构建未来

随着这些新协议和模式出现,稳健、灵活的平台至关重要。Google Cloud 提供构建和部署下一代上下文感知 AI 应用所需的工具与基础设施:

智能模型与平台 :Vertex AI 是端到端 AI 平台,可训练、微调并部署强大的基础模型,还提供 Vertex AI Agents,善于理解上下文、语言细微差别并编排复杂任务------这些都是利用 MCP 概念的核心能力。平台上既有 Gemini、Imagen、Veo2、Lyria 等自家模型,也有 Claude、Llama、Gemma 等第三方与开源模型。

可扩展的有状态部署 :管理上下文或充当 MCP 中介的服务器逻辑,需要能高效处理状态并扩展的基础设施。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支持 StatefulSets,非常适合需要持久身份和存储的工作负载------比如管理用户会话和上下文数据库。Vertex AI Agent Engine 还提供托管运行环境,开发者可用 LangGraph、Agent Development Kit 或 CrewAI 写自定义代理逻辑,Google Cloud 负责扩缩、安全和基础设施。

无缝数据与工具集成:MCP 的生命力在于连接模型与外部系统。Google Cloud 的数据库(Cloud SQL、Spanner、Firestore)、消息服务(Pub/Sub)和 API 管理工具,让整合这些关键组件变得容易。

前路

MCP 会是新的 HTTP 吗?也许不是字面意义的"一对一替代"。HTTP 仍是 web 的支柱。但就"标准化基础通信层、催生创新浪潮"的潜在影响而言,两者确有相似之处。

AI 亟需标准化的上下文管理。MCP 提供了一个通用、开放的标准,用单一协议替代碎片化集成。无论最终是 MCP 还是一系列相关协议,这一层都对突破当今 AI 限制至关重要。想构建真正互动、集成、智能的明日应用,开发者必须理解并准备迎接这一变革。

相关推荐
NocoBase3 分钟前
GitHub 上最值得关注的 14 个开源 AI 低代码工具
人工智能·低代码·github
无风听海14 分钟前
神经网络之语义空间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cxr82831 分钟前
AI提示工程第一性原理:精通原子提示,激发语言模型的基本单位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X.AI6661 小时前
YouTube评论情感分析项目84%正确率:基于BERT的实战复现与原理解析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bert
艾莉丝努力练剑1 小时前
【C++:继承】面向对象编程精要:C++继承机制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
开发语言·c++·人工智能·继承·c++进阶
小宁爱Python1 小时前
从零搭建 RAG 智能问答系统 6:Text2SQL 与工作流实现数据库查询
数据库·人工智能·python·django
Hard_Liquor1 小时前
Datawhale秋训营-“大运河杯”数据开发应用创新大赛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
运维行者_1 小时前
AWS云服务故障复盘——从故障中汲取的 IT 运维经验
大数据·linux·运维·服务器·人工智能·云计算·aws
Saniffer_SH2 小时前
搭载高性能GPU的英伟达Nvidia DGX Spark桌面性能小怪兽国内首台开箱视频!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ubuntu·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边缘计算
数字化脑洞实验室2 小时前
AI决策vs人工决策:效率的底层逻辑与选择边界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