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都写作文都会比较苦恼,因为那会真没什么墨水可以写,还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修饰手法,委婉的构造各种意境让读者来阅读理解哈哈,这时的我挺吃亏的,相比一些看了很多文章的大佬而言,随手写一篇"释怀",我都很闷逼这是什么意思,仿佛那会我们需要华丽的词藻超过同龄人的文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丰富的阅历才是最大的文采。曾经《百家讲坛》有位老师讲过,能让你读懂书籍的不是文字,而是阅历,经历过感受过,所以感同身受,而不是在各种人为描述出来的意境下去yy体会。
最近刷到李明博的自传《经营未来》,我感觉他的阅历比一般人丰富很多,也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他的做事方式,还有性格。
经典苦难的理解
仿佛我们有个传统,喜欢通过对比苦难让自己感觉很幸福,也仿佛每个成功人士都喜欢讲自己残破的过往。
我的想法
1、这是一种文化,奋斗者文化
每个人的理解可以认为它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我认为是环境、时代的产物,因为人口太密集,要出人头地,这种狼性文化必不可少。
但是如果被人用来当成工具,那是坏,不去改善环境,不去解决问题,通过比惨的方式来体现幸福,这是不对的。
2、人性
同样还是《百家讲坛》的老师讲,人性其实就是见不得你过得好,如果你出头了大家就想打压你。如果你露出你过得很不好,然后大口吃饭,大家觉得你理所应当,你都这么累了吃口肉怎么了哈哈。
3、值得我们学习
不可否认,在这种艰难的困境里面,有人倒下了,有人重塑自身,而李嘉诚、李明博都这样的案例,不得不去干,一贫如洗,想要进步想方设法去做,在这个过程塑造性格、做事方式。
不同人的做法,虽然无法直接影响当时困境的结局,但是对于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
主人翁的历程
我的想法不是直接通过灌鸡汤的方式,给大家强行喂,有点干巴巴的感觉,我想通过讲述主人翁的故事,大家一起来感受。
- 读书的时候
他父母去了日本打工,有点钱寄给老家的亲戚,总算攒了点钱,后来回来之后,在海上遇到灾难翻船了·导致所带的资产也丢失了,可以说一贫如洗。
后来家里为了供养老大还是老二读书,这样的经济条件更不允许他读书,那么做起了买卖生意,比如说水果。
有一次他老师跟他说可以读个大学,这样以后工作总比现在学历好,但是家里这个经济情况他妈妈不答应。最后达成的做法是去读夜校,他自己找了一份收拾垃圾的工作,收入还可以,刚好把学费交了。
- 工作的时候
严厉的做事风格,当时他作为有点学问的年轻人当了组长,底下就有一些老资历的人,还有一些知识分子,长此以往作风比较散漫,老人不喜欢学习进步,因为当时他们用的是美国货,跟自己生产还不太一样,型号那些。
他开了个会,说以后谁不清楚哪些型号,那么我不允许批准采购、维修之类的审批。通过手里的权限,让大家重视起来,去学习机器的型号、特性,整顿好作风。
同时他自己也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将一台机器拆了,每个型号记起来,然后再将他们组装回去,有一句有意思的话:"掌握机器,才掌握了人"
我认为是这样的,只有你专业性让大家信服,才能指挥得动人,处理得了问题。
- 工作高光、惊险时刻
这有点像《人民名义》里面的祁同伟,受过一q然后晋升厅长,往往普通人需要这些高光时刻才能得以晋升,不像天生自带光环所向披靡哈哈。
李明博也有类似的高光,那就是去泰国发展业务,期间起了骚乱,他被人堵着干,但是他死死抱住公司的保险柜,不把钱给他们。后来也是因为这件事,他也得到了器重。
- 参z的时候
从一个商业代理人到参z,他比较大的转变,里面有两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词,一个是决策力,另一个促进力。
决策力
当时他遇到新办公楼的建设,以前的方案也有人提出来,就是搬去一个新的地方,因为现在这个老旧的设施已经不足以支撑现有的服务能力。但是受到一些舆论的压力,比如说成本问题,居民行政的方便等等。
后来他力排众议,在旧地址上盖了新大楼,虽然同样也有舆论压力,但是他还是坚决搞成了。他是这么说的:"当压力越大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问题的必要性跟可行性"。
如果新的大楼能够解决办公效率的问题,同时兼顾居民办事的便捷,那么就去干就完事了。
促进力
这是一种在困境里面,努力寻找突破口的力量。
他就遇到这么一件事,就是有一条河流,因为外来人口流入,原本那块青葱的样子,变成破烂不堪,他想要规划成绿化用地。但是有个难题就是那边有很多小商贩,你劝导也不好搞,人家需要生计。
在这种阻力很大的情况下,他实地的考察了,偶然发现有个公园在改建,可以让小商贩去那儿摆摊,这个过程虽然有点肢体冲突,但是最终还是事情办妥了。
我的感受:在我观察的优秀的人身上,发现一股比较强的行动力,就是想好的事情,规划好立即去做,遇到困难摇人解决,寻找突破口解决。一开始我把它定义为行动力,马上去干,让我学习另一个名称叫促进力,在困境里面努力寻找突破口。
阅历
不得不承认,在一次次工作中较真,也让他得到晋升的机会,创造一些高光时刻;正是一次次打击,让人塑造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这是阅读所得不来的感悟。
经历岁月的洗礼,阅历就像时间的树轮,书写着每个人过往的经历,以及过往的时光,可能是快乐的,可能是黑暗的。
这里不禁想起王阳明的心学,内核稳定,知行合一。将自己认知、精神打造兼顾,通过人为的改造能力对外做功,将事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