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主要采用三种核心协议方案:MCP(模型协作协议)、Function Calling(函数调用)和A2A(代理间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
MCP专注于多模型间的协同工作,适用于需要多个AI代理协作处理的复杂任务场景;Function Calling提供标准化函数接口,是最简化的单点功能调用方案;A2A则定位为代理间的高效通信协议,支持异步消息传递和大规模分布式部署。
这三种协议在通信机制、开发复杂度、执行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项目需求,从功能复杂度、性能要求、集成难度等维度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
以下是四种主要技术方案的详细对比,通过具体指标展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些技术方案分别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从简单功能调用到复杂系统协作,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比较项目 | LangChain LCEL | Function Calling | MCP | A2A |
---|---|---|---|---|
主要用途 | 实现多步骤操作流程 | 让AI理解并执行单个命令 | 统一AI系统连接多种工具或数据 | 让多个AI系统共同完成任务 |
技术类型 | 编程框架 | AI基础功能 | 连接标准 | 系统间通讯标准 |
工作方式 | 一个AI按顺序完成多个任务 | 一个AI执行一个具体操作 | 一个AI同时使用多种工具 | 多个AI协同工作做决定 |
常见应用 | 客服对话系统、文件处理流程 | 查天气预报、搜索数据库 | 公司内部系统数据交换 | 物流管理、跨平台任务安排 |
使用难度 | 中等(需要会Python编程) | 简单(直接调用接口) | 较难(需要搭建专用服务器) | 非常难(需要设计分布式系统) |
总体成本 | 中等(开发和维护成本适中) | 低(按使用次数付费) | 高(设备投入大) | 非常高(系统协调要求复杂) |
主流AI技术方案比较指南
1. LangChain LCEL(LangChain表达式语言)
-
开发目的:替代固定流程代码,让用户可以更灵活地组合多个AI功能
-
核心特点:
- 采用链式调用方式组合多个模型或工具
- 自动管理各步骤之间的数据传递
- 内置错误处理和备用方案
-
适用情况:
- 适合:需要灵活调整步骤顺序的业务流程(如带多种分支选择的客服流程)
- 不适合:要求快速响应的场景(多步骤处理较慢)
2.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
-
开发目的:让AI能直接调用程序接口而不仅仅是输出文字
-
核心特点:
- AI能自动解析用户指令并匹配对应的功能接口
- 支持同时调用多个接口(如GPT-4 Turbo最多3个)
- 自动检查参数格式
-
适用情况:
- 适合:简单直接的操作(如把"查天气"转为查询接口)
- 不适合: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复杂任务
3. MCP(模型上下文协议)
-
开发目的:为企业统一管理AI和各种系统的对接
-
核心特点:
- 包含两部分:管理工具的中心服务器和AI接入端
- 实时同步各系统的状态变化
- 提供统一的服务描述规范
-
适用情况:
- 适合:需要接入大量系统的企业(如银行后台系统)
- 不适合:小型实验项目(部署成本太高)
4. A2A(智能体间通信协议)
-
开发目的:让多个AI系统能够协同工作
-
核心特点:
- 提供互相发现和协作的机制
- 支持分解大任务并汇总结果
- 内置解决协作冲突的算法
-
适用情况:
- 适合:跨公司的联合项目(如多家物流公司协同调度)
- 不适合:单一系统内部的简单任务

项目落地成本与风险参考
项目花费预估(中等规模项目,3年使用周期)
支出类型 | LCEL | 函数调用 | MCP | A2A |
---|---|---|---|---|
初期搭建费用 | 8万元 | 1万元 | 50万元 | 120万元 |
每年维护人力 | 15万元 | 3万元 | 30万元 | 80万元 |
功能扩展额外费用 | 按需增加资源 | 按使用次数计费 | 增量越大费用越高 | 快速攀升 |
故障可能损失 | 中等 | 较小 | 较大 | 极大 |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 LCEL:流程链条某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影响整个过程
- MCP:系统升级时容易出现各部分版本不匹配
- A2A:多个AI之间可能出现互相卡住的状况
技术选型实用建议
根据场景选择方案
- 单一功能对接→ 选函数调用(最省钱)
- 企业内部系统整合→ 选MCP配合流程控制(适合严格管理的环境)
- 跨企业协作→ 选A2A加合约保障(需要处理意外情况的机制)
- 快速测试验证→ 选LCEL(正式上线建议改造成更稳定的架构)

项目实战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智能体协作系统(A2A)
- 单独使用A2A自带的设备发现功能
- 不要同时开启MCP的服务注册功能(容易造成系统识别混乱)
2️⃣流程编排工具(LCEL)
- 每个处理步骤都要设置最长等待时间
- 避免一个环节卡死影响整个流程
3️⃣企业级对接协议(MCP)
- 实施前先统一定义好接口说明规范
- 建立标准的工具描述库(确保各方理解一致)
4️⃣函数调用功能
- 对传入参数做严格限制和检查
- 特别注意防范恶意输入(类似网站常见的SQL注入攻击)

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技术演进主要路径
🔹混合架构方案 • 企业内系统对接用MCP • 跨企业协作使用A2A • 典型应用:供应链金融等多方数据交换场景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标准化困难
- MCP接口标准与现有开放API规范冲突
- A2A的服务发现功能如何适配现在主流的K8s系统
- 不同系统间的安全认证如何统一(比如让OAuth2.0能在A2A中正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