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day02

文章目录


前言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掌握了TF-IDF特征词重要度特征提取以及无量纲化处理的相关知识和用法

一、TF-IDF特征词重要度特征提取

  • 机器学习算法在处理文本时有广泛应用,在分析文本时,我们常常使用词频(TF),逆文档频率(IDF)反映文本中的关键词
  • 词频(Term Frequency, TF), 表示一个词在当前篇文章中的重要性
  • 逆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IDF), 反映了词在整个文档集合中的稀有程度
  • TF-IDF可以反映词语在某文本中的重要程度

以下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 需要注意的是,在sklearn库中对TF和IDF的公式进行了优化,sklearn中直接使用一个词在某文档中出现的次数 作为TF,而IDF的计算公式如下:
    I D F ( t ) = log ⁡ ⁡ ( 总文档数 + 1 包含词 t 的文档数 + 1 ) + 1 IDF(t)=\log⁡(\dfrac{总文档数+1}{包含词t的文档数+1})+1 IDF(t)=log⁡(包含词t的文档数+1总文档数+1)+1

API: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TfidfVectorizer()

该API的用法和结果与CountVectorizer相似,只是此API返回的是TF-IDF组成的系数矩阵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my_cut(text):
    return " ".join(jieba.cut(text))
data=["教育学会会长期间,坚定支持民办教育事业!",  "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事业","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data=[my_cut(i) for i in data]
# print(data)
# print("词频",CountVectorizer().fit_transform(data).toarray())
transfer=TfidfVectorizer()
res=transfer.fit_transform(data)
print(pd.DataFrame(res.toarray(),columns=transfer.get_feature_names_out()))

二、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顾名思义就是消除单位对数据的影响

1.最大最小值归一化

  • 归一化公式如下:

    API:sklearn.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
    该API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归一化到指定的范围内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data = [[12,22,4],[22,23,1],[11,23,9]]
transfer = MinMaxScaler((0,1)) #默认是0-1
data = transfer.fit_transform(data)

2.normalize归一化

  • normalize归一化可以对数据的行或列分别进行归一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L1归一化,使用数据的绝对值相加作为分母,特征值作为分子
    2.L2归一化,使用平方作为分母,特征值作为分子
    3.max归一化,只用最大值作为分母,特征值作为分子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normalize
# Normalizer归一化
data = [[12,22,4],[22,23,1],[11,23,9]]
data_scaler = normalize(data,"l2",axis=0)
print(data_scaler) 

3.StanderScaler标准化

前两种归一化方法会受到数据中的异常点的影响,导致鲁棒性较差,使用标准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标准化公式:

    API:sklearn.preprocessing.StanderScaler()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标准化归一化
data = [[12,22,4],[22,23,1],[11,23,9]]
scaler = StandardScaler()
# scaler.fit(data) # 统计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并保存下来
# scaler.transform(data) #进行标准化转换
data_scaler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
print(data_scaler)
  • 注意到创建转换器类对象后fit和transform可以分开进行,fit用于统计并保存当前数据的均值和方差,transform使用保存的均值和方差进行对应转换,如果有两组数据,只对第一组数据fit,那么第二组数据使用transform时会使用第一组数据的均值和方差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标准化归一化
data = [[12,22,4],[22,23,1],[11,23,9]]
scaler = StandardScaler()
scaler.fit(data) # 统计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并保存下来
scaler.transform(data) #进行标准化转换

data2 = [[13,21,5]]
data2 = scaler.transform(data2) #此时使用的是data的均值与方差
print(data2)

THE END

相关推荐
IT_陈寒几秒前
Java性能调优的7个被低估的技巧:从代码到JVM全链路优化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电子脑洞工坊5 分钟前
以opencv为例说明怎么才算会用一个库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渡我白衣7 分钟前
链接的迷雾:odr、弱符号与静态库的三国杀
android·java·开发语言·c++·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云卓SKYDROID8 分钟前
无人机探测器技术要点解析
人工智能·无人机·材质·高科技·云卓科技
机器之心12 分钟前
全球第二、国内第一!最强文本的文心5.0 Preview一手实测来了
人工智能·openai
FreeCode38 分钟前
LangChain1.0智能体开发:运行时(Runtime)
人工智能·langchain·agent
柳安忆40 分钟前
【论文阅读与项目复现】Hypothesis Generation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汉克老师42 分钟前
CCF--LMCC大语言模型能力认证官方样题(第一赛(青少年组)第二部分 程序题 (26--30))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lmcc
Mr_Oak1 小时前
【multi-model】moco系列&SimCLR&BEiT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视觉·transformer·对比学习
小白跃升坊1 小时前
信息检索类智能体构建范式
人工智能·ai·全文检索·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