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cache aside策略

Cache Aside策略

Cache Aside 是一种常用的缓存和数据库读写策略,"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是其中更新数据的一种方式。

  1. 原理:当有数据更新操作时,先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成功后再将对应的缓存数据删除。后续查询该数据时,由于缓存中没有对应数据(已被删除),就会去数据库中查询最新的数据,然后再将查询到的数据更新到缓存中,以供后续查询使用。

  2. 优点:实现相对简单,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保证数据库和缓存数据的一致性,适合数据更新频率不是特别高,并且对缓存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极其严格的场景。

  3. 缺点: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比如,线程 A 更新数据库,还没来得及删除缓存时,线程 B 发起读请求,发现缓存存在,就读取了旧的缓存数据,然后线程 A 删除了缓存,后续线程 B 又更新了缓存,导致缓存中是旧数据。

  4.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延时双删来减少数据不一致的概率。即先删除缓存,更新数据库,等待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要预估数据库更新和其他线程读取的时间)后再删除一次缓存。

示例代码(以 Java 语言,结合 Spring 框架,使用 Redis 作为缓存为例):

java 复制代码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User(User user) {
        // 更新数据库
        userRepository.save(user);
        // 删除缓存
        redisTemplate.delete("user:" + user.getId());
    }
}

缓存的延时双删策略

缓存的延时双删策略是在Cache Aside策略基础上,为解决高并发下数据不一致问题而优化的一种缓存更新策略。

基本原理

  • 先删除缓存,然后更新数据库。这一步是为了让后续请求能及时从数据库获取最新数据,避免读取到旧的缓存数据。

  • 延迟一段时间后再次删除缓存。这段延迟时间是为了确保在数据库更新完成后,可能存在的并发读请求已经从数据库读取到新数据并更新了缓存,此时再次删除缓存可以防止旧数据再次被写入缓存。

代码示例

java 复制代码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User(User user) {
        // 第一次删除缓存
        redisTemplate.delete("user:" + user.getId());
        // 更新数据库
        userRepository.save(user);
        // 模拟延迟,这里使用线程休眠来模拟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第二次删除缓存
        redisTemplate.delete("user:" + user.getId());
    }
}
 

注意事项

  1. 延迟时间设置:需要根据系统中数据库更新的速度、缓存数据的读写频率等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如果设置过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设置过长,则可能导致缓存长时间处于不一致状态。
  2. 并发问题处理:即使采用了延时双删策略,在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如果在两次删除缓存之间,有大量并发请求同时读取旧缓存数据并更新缓存,还是可能导致缓存中出现旧数据。可以结合其他手段,如分布式锁来进一步保证数据一致性。
  3.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且存在高并发读写操作的场景,但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性能开销。
相关推荐
Cyanto3 小时前
深入MyBatis:CRUD操作与高级查询实战
java·数据库·mybatis
datascome3 小时前
文章发布易优CMS(Eyoucms)网站技巧
数据库·经验分享·爬虫·数据采集·eyoucms·易优cms
有想法的py工程师4 小时前
PostgreSQL 锁等待监控,查找等待中的锁
数据库
学不会就看4 小时前
Django--02模型和管理站点
数据库·oracle·django
←か淡定☆ ヾ5 小时前
SQL Server 2008R2 到 2012 数据库迁移完整指南
数据库·sql server
瀚高PG实验室5 小时前
Arcgis连接HGDB报错
数据库·arcgis·瀚高数据库
IT小辉同学5 小时前
PostgreSQL 与 MySQL 获取字段注释并转换为驼峰命名教程
数据库·mysql·postgresql
xinghunzhiye20106 小时前
redis升级
数据库·redis·缓存
一只fish6 小时前
MySQL 8.0 OCP 1Z0-908 题目解析(21)
数据库·mysql
涛思数据(TDengine)6 小时前
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 SSRS:专为工业、能源场景打造的报表解决方案
大数据·数据库·物联网·时序数据库·td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