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光环境下如何手持相机拍摄静物:摄影曝光之等效曝光认知

写在前面


  • 博文内容为一次博物馆静物拍摄笔记的简单总结
  • 内容涉及:弱光环境拍摄静物如何选择,以及等效曝光的认知
  • 理解不足小伙伴帮忙指正 😃,生活加油

我看远山,远山悲悯

持续分享技术干货,感兴趣小伙伴可以关注下 _


采用快门优先的方式拍摄

一般情况下,如果使用半自动曝光,弱光静物拍摄更多的建议是用光圈优先的模式,同时控制景深和光量,所谓光圈优先,即光圈值固定, 快门速度ISO 根据等效曝光自动计算。

但是我周末在博物馆拍摄钟表是发现,在弱光情况下, 如果使用光圈优先的模式(一般拍摄静物选择大光圈,浅景深,虚化背景),光圈值恒定,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往往是光量不够,只能降低快门速度或者提高ISO,往往为了更少的噪点(习惯性必须尽可能地使用最低的ISO),降低快门速度的话,就需要长时间的曝光,如果快门被长时间打开,曝光过程中拍摄对象或相机的任何移动都可能导致图像模糊

所以在画面中,离相机近物体在低速快门下会显得更模糊,因为它们在单位时间内覆盖的像素更多,显示的动作幅度也更大。同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影响模糊的效果。横向移动的物体会产生明显的水平模糊,而接近或远离相机的物体会产生径向模糊

即便是通过等效曝光计算的安全快门速度,因为离拍摄物体太近了,还是会有抖动的情况

所以对于弱光环境的下静物拍摄,我觉得还是使用快门优先的方式合适一点,或者使用手动曝光,如果希望光圈优先,那么可以大胆的提高 ISO。

下面是在 呼和浩特博物馆拍的同一个钟表的

第一次使用 光圈优先拍摄: 28毫米 f/4 1/8秒 ISO 200 曝光偏差0 无闪光,虽然在 ISO 200 的情况下得到了正确的曝光,但是可以看存在很明显的径向模糊,这样模糊的照片是无法容忍的,给人一种没有对焦的感觉,快门速度 1/8秒,这个时候的快门速度是 慢于 安全快门速度1/28

下面是使用快门优先拍摄: 26毫米 f/4 1/320秒 ISO 6400 曝光偏差 0.6 无闪光, 可以看到,明显的噪点, ISO 6400 属于高感光范围,虽然能提升暗光环境拍摄成功率,但会显著增加噪点并降低动态范围,但是快门速度 1/320秒 解决了上面径向模糊的问题,受相机镜头的影响,当前焦距下这里的光圈值是无法调整的。在实际拍摄中考虑,手动调整曝光补偿-0.6档,适当的给更多的曝光,降低 ISO。

快门速度如何调整?

一般来说,使用1/焦距的快门速度可以作为起点(如果你有一支200mm的镜头,应该用1/200秒的快门速度。用一支500mm的镜头需要1/500秒的快门速度,一支15mm的镜头只需要1/15秒的快门速度)。

所以通常,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与焦距的倒数一样快(例如,使用50mm镜头时,快门速度至少应为1/50秒)。这被称为我们上面讲的安全快门速度

这个规则基于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当使用较长的焦距时,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任何微小的相机移动都会导致图像中的较大位移

当拍摄静物时,一般希望浅景深,已静物为主体,画面构图相对单调简单,如果离静物比较远,需要增大焦距。

不管怎么调整,静物拍摄单位时间内会覆盖更多的像素,尤其弱光条件下,所以对快门速度比较苛刻,在加上手持相机本身的因素,比如你还背着双肩包,周围全是人等等,所以快门速度往往需要低于 安全快门速度,才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

20毫米 f/3.5 1/30秒 IS0 400 曝光偏差 -0.3 无闪光 光圈优先的模式下,即使使用1/30秒的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速度),但是还是出现了明显的径向模糊

50毫米 f/5.6 1/125秒 IS0 3200 曝光偏差 -1.3 无闪光 改用快门优先,使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可以明显看到画面清晰度提升,同时在构图上,更突出静物主体,画面更干净。

测光模式的选择

在弱光环境下手持拍摄静物时,使用点测光能显著提升曝光精准度与画面表现力

弱光环境下,相机自动测光易受暗部或复杂背景干扰,导致主体过曝或欠曝。点测光仅对画面 ​​1%-4%的极小区域​​(如静物的高光或细节部位)进行测光,确保主体关键部分曝光准确。

例如,拍摄烛光下的摆件时,对烛光照射的局部纹理测光,可避免背景过暗或主体过亮的问题。例如,对静物受光面测光,保留高光细节的同时让阴影自然过渡,避免"死黑"或"过曝"

弱光场景常伴随明暗反差(如静物一侧受窗光、另一侧处于阴影),点测光可忽略背景干扰,专注于主体与光源的平衡

等效曝光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铁三角等效曝光定律(倒易律)允许摄影师在保持整体曝光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光圈、ISO的任意组合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上面的照片,ISO 一致,利用等效曝光,可以得到不同的景深效果,我们来看看这是为什么?

描述到达传感器的光量的测量单位叫作光圈系数(f-stop):

  • 当将光圈的大小增加一倍并让两倍的光射入时,你就增加了1挡光圈系数,反之一样
  • 当你提高1档快门速度,将到达传感器的光量减半时,就减少了1挡光圈系数
  • 当你将ISO从400降低至200时(1档),减少了1挡光圈系数,你便需要两倍的光量或者增加1挡光圈系数

在调节快门速度时1挡光圈系数所产生的差异,与调节光圈或ISO时1挡光圈系数所产生的差异相同。也就是说整体曝光相同,而具体设置存在差异就能够打造等效曝光。

假如使用了ISO 6400、f/2.8 的光圈和1/15秒的快门速度:

  • 为了得到了准确曝光的照片,我把ISO从1600降低至200,两者之间相差了3 挡光圈系数(1600-800-400-200-100)
  • 为了增加景深,我把光圈从f/2.8缩小至 f/5.6,相当于2挡光圈系数(f/2.8-f/4.0-f/5.6)

这意味着我必须将快门速度总共调整5挡光圈系数才能恢复到准确的曝光。所以,我将快门速度调整了5挡光圈系数,将快门速度从1/15秒增加至2秒(中间跳过了1/8秒、1/4秒、1/2秒、1秒)

在实际的拍摄中,合理的等效曝光,可以让我们获得更精准的曝光,不必因光线条件限制而牺牲创作意图,获得更丰富的画面表现力:

  • 使用大光圈(f/2.8)配合高速快门(1/800秒)可凝固运动瞬间并虚化背景;
  • 小光圈(f/16)结合慢门(1/15秒)则能呈现全景深和动态模糊。

在复杂光照环境中(如逆光、夜景),等效曝光提供多种技术路径:

  • 强光场景:通过降低ISO(100)和小光圈(f/11)避免过曝,同时保证快门速度(1/250秒)防止手抖;
  • 弱光场景:提高ISO(3200)配合大光圈(f/1.8),即使快门速度降至1/30秒仍可手持拍摄

博文部分内容参考

© 文中涉及参考链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


《摄影曝光:拍出好照片的49个关键技法》

https://mp.weixin.qq.com/s/RexQZ_BRHlp7D6arEM5ozA


© 2018-至今 liruilonger@gmail.com, 保持署名-非商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4.0)

相关推荐
youngong14 小时前
强迫症之用相机快门数批量重命名文件
数码相机·文件管理
weixin_466485114 天前
halcon标定助手的使用
数码相机
诸葛务农6 天前
ToF(飞行时间)相机在人形机器人非接触式传感领域内的应用
数码相机·机器人
塞北山巅6 天前
相机自动曝光(AE)核心算法——从参数调节到亮度标定
数码相机·算法
美摄科技7 天前
相机sdk是什么意思?
数码相机
phyit7 天前
全景相机领域,影石何以杀出重围?
数码相机
鄃鳕7 天前
装饰器【Python】
开发语言·python·数码相机
聪明不喝牛奶7 天前
【已解决】海康威视相机如何升级固件
数码相机
PAQQ7 天前
1站--视觉搬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相机部分
数码相机·机器人
诸葛务农7 天前
人形机器人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触觉传感技术
数码相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