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一章概述重点复习笔记

目录

没有出现的章节对应的期末考占比比较低,可以选择性查看哦

概述

1.2网络边缘

一:多种接入网类型

1.3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性能区别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数值示例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1.4分组交换中的性能(吞吐量,丢包和延迟)

分组交换的四大延迟以及计算方式

瓶颈链路和端到端吞吐量

1.5协议层次以及服务模型

OSI模型以及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

[ISO/OSI 参考模型(七层):](#ISO/OSI 参考模型(七层):)

各个层次协议的数据单元(PDU)以及封装过程

TCP/IP协议栈各层的典型协议


概述

一些常用协议及其对应的端口1:

  1.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默认端口 80,用于网页浏览和数据传输。
  2.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默认端口 443,在 HTTP 协议基础上提供了数据加
  3. FTP(文件传输协议):控制通道端口 21,数据通道端口 20。
  4.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默认端口 25,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5. POP3(邮局协议版本 3):默认端口 110,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6. DNS(域名系统):默认端口 53,用于域名解析,支持 TCP 和 UDP。
  7.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默认端口 23,提供明文的远程登录服务。
  8.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端端口号为 67,客户机端端口号为 68。

1.2网络边缘

一:多种接入网类型

  •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 采用的是现存的到交换局的DSLAM的电话线,DSL线路上数据被传到互联网,语音被传到电话网
    • 2.5Mbps上行,24Mbps下行
    • DSL每个用户一个专用线路到中心
  •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 不对称,最高30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2Mbps上行传输速率
    • 线缆和光纤网络将家庭用户介入到ISP路由器
    • 各个用户共享到线缆头部的接入网络
  • 光纤(光纤接入网)
    • Fiber Optic Access Network
    • 抗干扰能力强,带宽可达100Mbps-10Gps
    • 容量极大,FTTH(光纤到户)FTTB(到楼)
  • 双绞线(Twisted Pair)
    • 结构: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按一定密度绞合而成,多根双绞线包裹在护套内形成电缆(如常见的网线)。
    • 特点:成本低、布线灵活,广泛用于以太网(如 10/100/1000BASE-T)和电话网络。
    • 传输方式:通过电信号传输数据,抗干扰能力取决于绞合密度和屏蔽层(分为非屏蔽双绞线 UTP 和屏蔽双绞线 STP)。多半是直接接入到用户家里的
  • 无线接入网络
    • 各个无限端系统共享无线接入网(从端系统到无线路由器)

1.3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性能区别

  • 由互联路由器组成的网状结构
  • 核心问题:数据如何穿越网络?

方式:

  • 电路交换:每次通话专用电路(如电话网)
  • 分组交换:数据分成小包穿越网络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 端到端资源为"呼叫"保留(如带宽、交换容量)
  • 资源专用、不可共享
  • 性能有保障,需建立连接

资源划分方式:

  • 频分复用(FDM)
  • 时分复用(TDM)

数值示例

传输640kb文件,链路速率1.536Mbps,TDM有24时隙/秒,建立电路耗时500ms:

  • 每条链路分得:1.536Mbps / 24 = 64kbps
  • 文件传输时间:640kb / 64kbps = 10s
  • 总耗时 = 10s + 0.5s = 10.5s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 数据分为分组,动态共享网络资源
  • 每个分组占用整个链路带宽
  • 实现方式:
    •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 分组到达后排队(可能引发拥塞)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支持突发型通信
  • 资源共享、无需建立连接
  • 但可能引发拥塞 → 分组延迟/丢失
  • 音视频类应用需类似电路交换的服务保障(带宽预留)

1.4分组交换中的性能(吞吐量,丢包和延迟)

分组交换的四大延迟以及计算方式

丢包与时延的来源:

  1. 节点处理时延(检查位错、决定输出链路)
  2. 排队时延(输出链路拥堵时等待传输Queueing delay)
  3. 传输时延(从输出端口发送一个分组所需时间 = L/R,Transmission delay)
  4. 传播时延(传播距离/速度,Propagation delay)

瓶颈链路和端到端吞吐量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存储的比特数量

定义:

  • 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bit/s)
  • 可分为瞬时吞吐量与平均吞吐量

瓶颈链路 决定了端到端吞吐量:

  • 每条链路速率不同,最慢链路限制整体传输速率

1.5协议层次以及服务模型

OSI模型以及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

互联网协议栈五层模型:

  1. 应用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TCP、UDP)
  3. 网络层(IP等)
  4. 链路层(以太网、PPP等)
  5. 物理层(比特传输)

ISO/OSI 参考模型(七层):

在五层模型基础上增加:

  • 会话层:同步、检查点、恢复
  • 表示层:加密、压缩、数据格式转换

注:实际互联网协议栈通常省略这两层

|-----------------|-----------|--------------------|----------------|
| OSI 模型(7 层) | 功能 | TCP/IP 模型(4 层) | 典型协议 |
| 应用层 | 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 | 应用层 | HTTP、FTP、SMTP |
| 表示层 |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 | \(合并到应用层) | \ |
| 会话层 | 建立、管理会话 | \(合并到应用层) | \ |
| 传输层 | 端到端数据传输 | 传输层 | TCP、UDP |
| 网络层 | 路由与寻址 | 网络层 | IP、ICMP、IGMP |
| 数据链路层 | 相邻节点间帧传输 | 链路层 | 以太网、PPP、802.11 |
| 物理层 | 比特流传输 | \(合并到链路层) | 光纤、双绞线 |

各个层次协议的数据单元(PDU)以及封装过程

  • 每一层在数据前加上其专属头部信息
  • 数据封装在封装中,形成协议数据单元(PDU)

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报文段(TCP),或者数据报(UDP)

网络层:数据报(IP)

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

TCP/IP协议栈各层的典型协议

  • 应用层
    • HTTP(网页)、FTP(文件传输)、SMTP(邮件发送)、DNS(域名解析)、DHCP(IP 配置)。
  • 传输层
    • TCP(可靠连接)、UDP(无连接)。
  • 网络层
    • IP(路由)、ICMP(网络诊断,如 ping)、IGMP(组播管理)。
  • 链路层
    • 以太网(Ethernet)、PPP(拨号上网)、Wi-Fi(802.11)、ARP(IP→MAC 地址转换)。
相关推荐
星轨初途8 小时前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详解(5)——非比较函数:计数排序(鸽巢原理)及排序算法复杂度和稳定性分析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经验分享·笔记·算法·排序算法
QT 小鲜肉8 小时前
【孙子兵法之上篇】001. 孙子兵法·计篇深度解析与现代应用
笔记·读书·孙子兵法
love530love11 小时前
【笔记】ComfUI RIFEInterpolation 节点缺失问题(cupy CUDA 安装)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windows·笔记·python·插件·comfyui
愚戏师11 小时前
MySQL 数据导出
数据库·笔记·mysql
摇滚侠11 小时前
2025最新 SpringCloud 教程,教程简介,笔记01
笔记·spring cloud
RickyWasYoung13 小时前
【笔记】智能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文件
笔记·汽车
love530love16 小时前
【保姆级教程】Windows + Podman 从零部署 Duix-Avatar 数字人项目
人工智能·windows·笔记·python·数字人·podman·duix-avatar
草莓熊Lotso17 小时前
《算法闯关指南:动态规划算法--斐波拉契数列模型》--01.第N个泰波拉契数,02.三步问题
开发语言·c++·经验分享·笔记·其他·算法·动态规划
FFF团团员9091 天前
树莓派学习笔记3:LED和Button
笔记·学习
碧海潮生_CC1 天前
【CUDA笔记】04 CUDA 归约, 原子操作,Warp 交换
笔记·c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