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群在传一张 X 上发的一个截图,是这样的:

过去:如果你没有 windows 激活码,怎么办?去网上搜一个
现在:如果你没有 OPENAIAPIKEY,怎么办,答案仍然是去 Github 上搜一搜
(警告,不推荐这种行为,发帖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把环境变量扔到repo里,否则等着被用炸吧....)
我自己去搜了一下,多加了点匹配,如图:

在 GitHub 上搜索 "OPENAI KEY=sk-",你能找到超过 2.5K 的代码记录。是的,是 2500+ 条。
如果有人拿到这些 KEY 去使用了,刚好有 KEY 可以使用,那对于 KEY 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坑,一天可能超多的钱就没有了,有个好消息是 OpenAI 有消费上限保护。
这些 KEY 里,有多少是真正可用的?又有多少是已经被销毁的?更重要的是,你真的敢用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说到底,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屡禁不止的问题。
我们喜欢一切能让工作变得简单的方法。把 API KEY 直接写在代码里,确实很方便:
- 不用每次都去环境变量里配置
- 团队成员 clone 下来就能跑
- 部署的时候也省事儿
但是,代价往往是昂贵的。
更深一些的原因是,很多开发者对安全的认知还停留在「我的仓库是私有的」或者「谁会那么无聊来翻我的代码」这种侥幸心理上。殊不知,GitHub 上有大量的自动化机器人,24 小时不间断地扫描新提交的代码,专门寻找各种敏感信息。
另外一个是认知偏差:
- **临时变永久:「**先这样写,回头再改」------程序员最大的谎言之一。临时方案有一种神奇的特性,就是会变成永久方案。今天的 quick fix,明天就是 production code。
- **版本控制的特性理解不足:**很多新手不知道,Git 会永久记录所有历史。即使你删除了包含密钥的文件,它依然存在于 Git 历史中。除非你重写整个历史(force push),否则密钥会一直在那里。
- **公开的定义理解有误:**有人以为"不宣传就等于不公开"。但在互联网上,只要能被访问到,就等于向全世界公开。你不说,不代表爬虫不知道。
不只是 API KEY
在这个图的下面,有大佬回复了,曾经翻墙的代理也在这里找到过。扩展开来,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在 GitHub 上找到:
- 数据库的账号密码
- 服务器的 SSH 密钥
- 各种云服务的 Access Key
- 邮箱的 SMTP 配置
- 支付接口的密钥
- 甚至是公司内网的 VPN 账号
这就像是把家里的钥匙随手扔在大街上,还在上面贴了张纸条写着你家地址。
那些血淋淋的教训
说几个真实的案例,都是业内的血泪史。
案例一:Uber 的 5700 万用户数据泄露
2016 年,Uber 因为工程师将 AWS 密钥上传到 GitHub,导致黑客获取了 5700 万用户的个人信息。最后 Uber 不得不支付 10 万美元的"封口费",试图掩盖这次事故。结果呢?不仅钱白花了,后来还是被曝光,额外付出了巨额罚款。
案例二:2025年 xAI(马斯克旗下AI公司)API 密钥泄露
xAI 开发者在公开 GitHub 仓库提交了包含 私有 API 密钥 的配置文件(.env
),该密钥可访问 SpaceX、特斯拉及 Twitter/X 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LLM)
。泄露内容包括:
- 未发布的 Grok-2.5V 等核心模型开发版本;
- 至少 60 个私有数据集,涉及内部运营数据。
影响:
- 密钥持续暴露 近两个月(2025年3月2日--4月30日),期间未被及时停用;
- 攻击者可能窃取未发布模型、滥用内部基础设施或发起供应链攻击;
- xAI 被迫删除涉事仓库,但未公开回应事件细节。
案例三:加密货币被盗空
这个更刺激。Web3 流媒体应用 Unlonely 的联合创始人 Brian Guan 错误的在 GitHub 上公开了一个包含其钱包私钥的存储库,导致该钱包在 2 分钟内即被盗空,损失了 4 万美元
那么,如何规避呢?
好了,聊完曾经的坑,咱们来说点实际的------怎么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1. 意识层面
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敏感信息都不应该出现在代码里。
这就像你不会把银行卡密码写在卡背面一样。哪怕是测试环境的密钥,也不应该直接写在代码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手滑把代码推到公开仓库。
2. 上点技术手段
使用环境变量
这是最基本的做法。把所有的敏感配置都放到环境变量里:
python
import os
openai_key = os.getenv('OPENAI_API_KEY')
使用配置文件 + .gitignore
创建一个 config.example.json
,里面是配置模板:
json
{
"openai_key": "your-key-here",
"database_url": "your-database-url"
}
实际使用的 config.json
加入 .gitignore
,这样就不会被提交到仓库。
使用密钥管理服务
对于正式的项目,建议使用专门的密钥管理服务:
- AWS Secrets Manager
- Azure Key Vault
- HashiCorp Vault
- 或者自建的密钥管理系统
- 或者使用配置管理系统
3. 流程和工具保障
Git Hooks
在 .git/hooks/pre-commit
里添加检查脚本,自动扫描即将提交的代码中是否包含敏感信息。市面上有很多现成的工具,比如 git-secrets。
代码审查
建立 Code Review 机制,特别关注配置相关的改动。人工审查虽然可能遗漏,但多一道关卡总是好的。
定期扫描
使用工具定期扫描你的代码仓库:
- TruffleHog:可以扫描整个 git 历史
- GitGuardian:提供实时监控
- GitHub 自带的 Secret Scanning
4. 应急响应机制
即使做了万全准备,意外还是可能发生。所以你需要:
快速撤销机制
- 知道如何快速撤销泄露的密钥
- 准备好备用密钥,可以快速切换
监控告警
- 设置异常使用告警
- 关注账单变化
定期轮换
- 即使没有泄露,也要定期更换密钥
- 就像定期换密码一样
本质是什么问题?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这种低级错误会一再发生?
我觉得本质上是便利性与安全性的永恒矛盾。
作为开发者,我们总是在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把密钥写在代码里确实方便,但这种方便是以安全为代价的。这就像是为了省事不锁门,虽然进出方便了,但家里的东西也不安全了。
另一个层面是安全意识的缺失。很多开发者,特别是刚入行的新人,对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他们可能觉得「我就是个小透明,谁会盯上我」,但实际上,自动化的扫描工具可不管你是谁。
还有就是团队管理的问题。很多团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规范和流程,全凭开发者的自觉。这就像是期望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没有红绿灯和交警,结果可想而知。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的问题------「海量免费的 OpenAI KEY,你敢用吗?」
我的答案是:还是不用的好。
这些所谓的「免费」密钥,背后可能是某个开发者的血汗钱,是某个创业公司的生死存亡。使用这些泄露的密钥,不仅是不道德的,更可能让我们卷入法律纠纷。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的在做正经项目,这些来路不明的密钥随时可能失效,会让我们的服务变得极不稳定。与其贪这点小便宜,不如老老实实申请自己的密钥,至少睡得安稳。
最后想说的是,安全无小事。今天你可能觉得泄露个 API KEY 没什么大不了,明天可能就是整个数据库被端了。在这个数据就是金钱的时代,保护好自己的数字资产,就是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别让你的代码仓库成为黑客的 ATM 机。
记住:GitHub 不是你的密码本,代码仓库不是保险箱。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想起了什么,赶紧去检查一下你的代码仓库吧。说不定,你的密钥正在某个角落里呆着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