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开源生态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分论坛重磅来袭!共筑安全、开放、高效的开源生态体系

当前,开源生态已成为驱动技术革新和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开源生态如何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开源供应链风险管控、异构算力协同瓶颈、技术合规实践等问题如何解决?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设立"开源生态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分论坛,聚焦开源技术如何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汇聚学术界专家、产业界技术专家和开源社区代表,围绕可信开源供应链、边端AI算力底座、开源操作系统安全、RISC-V生态赋能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并通过剖析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实践案例,揭示开源生态在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

论坛亮点抢先看

顶级嘉宾阵容

汇聚中国科学院、中科微澜、山东恒远科技、此芯科技等研究院、企业及社区专家,分享开源生态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的前沿实践。

产学深度融合

围绕可信开源供应链、边端AI算力底座、开源操作系统安全、RISC-V生态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筑安全、开放、高效的开源生态体系。

论坛主旨

当前,开源生态已成为驱动技术革新和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本论坛聚焦开源技术如何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汇聚学术界专家、产业界技术专家和开源社区代表,围绕可信开源供应链、边端AI算力底座、开源操作系统安全、RISC-V生态赋能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并通过剖析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实践案例,揭示开源生态在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

论坛针对当前产业智能化进程中的核心挑战,如开源供应链风险管控、异构算力协同瓶颈、技术合规实践等问题,特邀来自中科院软件所、中科微澜、陕西公众信息产业公司、恒远科技、此芯科技等多位企业专家,分享无密钥签名技术、可信开源仓、边端AI算力平台等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共筑安全、开放、高效的开源生态体系,为中国产业智能化变革注入可持续动力。

发起人使命

促进智能基础软件科学发展

李青山

教授,博导,CCF杰出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电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AI Agent与自主智能软件工程方法、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及开源生态构建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CCF A类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4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教学奖励。

吴敬征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智能软件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操作系统、漏洞挖掘、代码分析,在IEEE S&P、USENIX Security、ICSE、ESEC/FSE、ASE、ISSTA、IJCAI、TDSC、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0余项、编写鸿蒙技术书籍2部、操作系统安全书籍1部、参与系统安全行业标准编制10余项;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王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托、陕西省优博、西电"华山人才",CCF 高级会员,CCF 软件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CCF 首批传播大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服务与云原生软件、智能化运维AIOps与软件测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预研、中科院点亮计划、航空工业集团机载专项、航天科技集团星载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ICSE、FSE等国内外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个会议PC及期刊审稿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技奖励3项。

凌祥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软硬件安全,主持及骨干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IEEE S&P、USENIX Security、ICSE、ASE、Black Hat Asia、TIFS、软件学报等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担任开放原子基金会开源漏洞共享平台漏洞初筛工作组组长,以及Cybersecurity、AI For Science、信息安全学报、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等权威学术期刊的青年编委,曾获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

议程速览

嘉宾与报告介绍

杨牧天

北京中科微澜科技有限公司CEO,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安全工作委员会-安全平台工作组组长,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曾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核高基、863、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著,相关研究成果在包括NDSS、IJCAI、ICSE、FSE等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发表。

构筑可信开源供应中心,

驱动产业可靠发展

在软件与智能化系统研发维护过程中,开源软件是重要的"零部件"。保障开源软件的透明与可信是重中之重。当前,企业和机构所使用的开源软件来源多样。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开源软件供应链的源头难以管理,引入缺乏评估,容易引入各类开源风险。可信开源软件仓通过实时同步全球开源软件,并进行大规模开源风险监测与分析,识别和阻断高风险的或不符合引入标准的开源软件,帮助企业建立开源软件的引入管理体系。

屈晟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工作。担任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负责人,openEuler委员会常务委员。作为项目骨干先后参与军委科技委、中科院C类先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在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无密钥签名技术在

开源操作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签名技术是应对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以Linux 开源操作系统为例,通过安全启动、内核完整性度量架构(IMA)、可信基(TCB)等构建的信任机制,都依赖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支撑。然而,传统基于密钥的数字签名方案面临密钥管理复杂、面对海量细粒度签名时成本过高等问题,难以完全满足大规模化软件供应链对高效、低成本和强信任根的需求。本报告将对无密钥签名的设计以及在保障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已有实践进行介绍,并探讨在操作系统安全启动过程中引入无密钥签名技术面临的挑战。

周骏

现任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在专业领域,其长期致力于工业互联网研究与实践,历任中国电信5G+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库成员。牵头或参与22项省部级工业互联网项目,主要包括:担任中国电信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之一)总体架构师、主持建立国内首个标识解析云服务国家级技术转让中心、主导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总体规划编制等,显著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落地应用与产业发展。加入恒远科技后,主持开发了产线大脑核心级新产品。该产品创新性地采用元数据驱动技术架构,已在多家军工企业部署实施,并获得显著市场成效。

解锁产线智能密码:

元模型驱动的大脑进化指南

想让你的产线告别 "反应慢半拍" 的尴尬?想让生产调度像 "搭积木" 一样灵活?这场演讲将为你解锁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新密码 ------ 元模型驱动的产线大脑解决方案!山东恒远重磅推出的产线大脑,不止是一款控制软件,更是能实时 "思考" 的生产指挥官!而元模型驱动的 "模型即系统" 黑科技,让这套系统能像变形金刚般动态适配产线变化:换产线不用改代码,加设备只需拖模块,让柔性生产从口号变成日常!别再让传统生产模式束缚企业发展!即刻锁定这场演讲,零距离感受元模型驱动产线大脑的震撼实力,抢占智能制造时代的先机!

罗进

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任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具备丰富的技术研发与管理经验,长期深耕信息技术行业,专注于软件开发、系统运维、项目管理及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卓越的综合能力与执行力。目前,作为公司研发工作的核心领导者,致力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同时涉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及工商管理等跨领域,具备多维度的管理和技术视野。

开源软件驱动的敏捷创新:
中小企业的技术突围与合规实践

开源软件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之一。开源赋能:从成本优化到技术跃迁,通过开源工具链,我们的研发成本降低,部署周期从周级缩短至小时级。技术民主化:以低代码平台快速构建无人及HR系统,非技术团队也能参与开发,上线效率提升3倍。 AI普惠:借助DeepSeek、Llama2等开源大模型,智能客服系统开发周期压缩50%,人工成本下降65%。合规实践:建立内部开源审查流程,明确"未经审批的软件不得使用"原则,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未来展望:开源与商业的共生之路结语:开源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中小企业的战略杠杆。通过"精选+合规+协作",我们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创新者的跨越。期待与更多伙伴共建开放、安全、可持续的开源生态!

周杰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此芯科技生态战略总经理,负责公司生态和市场推广等相关工作。在加入此芯科技之前,他曾担任Linaro中国区负责人,推动服务器、手机和物联网等领域的Arm生态合作。他也曾担任AMD核心软件架构师,负责Linux显卡驱动的技术架构和开源战略。

共筑开源开放的边端AI算力底座

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边端AI的软硬件创新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基于此芯P1通用异构处理器,此芯科技致力于构建开源开放的边端AI生态,赋能广大开发者和方案商,通过多样化的边端AI算力方案加速大模型在边缘和端侧的应用普及。

吴伟

LLVM基金会理事、CHIPS Alliance 基金会理事。在RISC-V国际基金会担任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RISC-V Infra HC主席等职务。在CCF系统软件专委担任RISC-V基础软件工作组组长。

RISC-V 开源生态如何促进 AI 产业落地

以AI加速芯片为代表,领域专属架构(DSA)在过去二十年得到了蓬勃发展。DSA的发展离不开软件生态,而指令集(ISA)和系统软件成为对接DSA和软件生态不可或缺的桥梁。作为开放ISA标准,RISC-V已经初具规模,逐步跻身全球三大主流架构,并且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ISA国际开放标准。本次汇报将会介绍 RISC-V 如何与全球开源软件生态结合,加快软硬件协同的产业创新,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重点介绍全球开源生态中的中国力量,强调参与国际开源治理的重要性。

大会现已开启注册报名通道,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报名网址:https://ccf.org.cn/2025COSC

报名二维码:

大会时间: 2025年8月2日-3日

大会地点:中国 上海 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7号)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

CCF中国开源大会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CCF ChinaOSC)拟于2025年8月2日-3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以"蓄势引领、众行致远"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怀民院士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陈海波教授、重庆大学文俊浩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本届大会将依托上海国际化创新生态与科技产业集聚优势,汇聚郑纬民、陈左宁等院士,以及金海、陈云霁、包云岗、胡欣蔚等多位来自高校/企业的开源领军人物(更多嘉宾正在确定中),共同探索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开源大模型、开源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前沿发展。通过开放协作与跨界融合,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中国开源领域的年度盛会,大会诚挚地邀请开源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的学者、从业者、师生等前来参会,共见中国开源新征程!

往期推荐

早鸟抢位倒计时!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报名火热进行中!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开源创新分论坛重磅来袭!共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开源创新的未来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自主可控开源供应链安全技术分论坛重磅来袭!共探可持续的供应链发展路径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开源大会

相关推荐
~央千澈~6 分钟前
FastAdmin框架超级管理员密码重置与常规admin安全机制解析-卓伊凡|大东家
安全·admin安全·重置管理员密码
找了一圈尾巴24 分钟前
我的开源项目-AI Agent 配置系统
开源·ai agent
厦门辰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1 小时前
高速公路自动化安全监测主要内容
运维·物联网·安全·自动化
LeeZhao@1 小时前
【项目】MCP+GraphRAG搭建检索增强智能体
人工智能·chrome·语言模型·重构·开源·agi
cpsvps1 小时前
香港服务器SSH安全加固方案与密钥认证实践
服务器·安全·ssh
GIS数据转换器3 小时前
铁路基础设施无人机巡检技术及管理平台
运维·安全·microsoft·自动化·无人机
介一安全4 小时前
初探 Web 环境下的 LLM 安全:攻击原理与风险边界
安全·web安全·ai·llm·安全性测试
Teamhelper_AR4 小时前
AR技术赋能石化巡检:安全高效新引擎
安全·ar
国科安芯5 小时前
抗辐照与国产替代:ASM1042在卫星光纤放大器(EDFA)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安全·硬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