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问我自己,如果是你想了解一个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是质疑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去提问,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如果是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很简单,可以做简单的推测,根据自己所学所认知的东西,去从各个方面,推断事物的原理 。但是一定要记住,推测是过程,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感觉,不是真相,不能给自己强加锚定效应。
人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相信自己凭感觉获得的推测,然后去找各种论据给自己的推测强加砝码,往往会受到真相反噬 。归根原理就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足,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所以如果想要做好提问,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不断学习。
如果是去质疑一件事情,分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非沟通情况下,看到怀疑的观点,就要带着疑问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不要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去发现事情的真相,看到无法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去寻求帮助或者查阅资料来了解这事情的真相;
另一方面,在沟通的情况下质疑一件事情,需要考虑到对方观点的接受程度,首先保证沟通能够进行下去,然后在论证事情的真相。沟通状态下的质疑,不要以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为目标,而应该以找寻事情真相为目标。一般我会在提出问题后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方案,和沟通对象进行正确结果的探求,即书中所说要适当聆听。
两方面其实也都对认知提出很高的要求。
想提出好问题,很受自己认知程度的影响。带着这个观点去读了这本书,书中写了很多事实例子,有很严密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整体的思想是不仅要教会读者如何提问,而且想要读者们培养出一个怀疑一切的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
任何一个结论背后都有很多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事实断言可靠吗证据从哪儿来
直觉作为证据可靠吗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
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想要教会读者分辨哪些是掩盖事情真相的错误引导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避免锚定效应带来的的反面应用
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作者与信息输出的人,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套路,盲信者很容易从众
当认知水平过低时,学会那些欺骗的套路,往往能保证自己不被骗
有一定认知水平水平时,也要时刻警惕,高明的语言陷阱往往是更高水平的认知打击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是保证生存的基础,也是收割其他人的武器,学习是终身不能停滞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