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爷子研究的神奇算法,影响了全世界!

这两天,科技圈的又一个重磅新闻相信不少同学都刷到了。

那就是 77 岁的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诺贝尔奖双奖得主,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家 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首次来到了中国,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并上台进行了演讲。

上一次 Hinton 站在聚光灯下是去年 10 月份,彼时 76 岁的 Hinton 刚刚和 John J. Hopfield 一起,拿到了 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研究。

提到 Hinton 这个名字,相信对于很多学习和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同学来说,应该都非常熟悉了。

Hinton 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家,被誉为"神经网络之父 "、"深度学习的鼻祖 "、"人工智能教父"等等,也是这个领域最受尊崇的泰斗之一。

7 年前,Hinton 曾拿下过 2018 年度图灵奖。

如此一来,Hinton 也成为了获得**「图灵奖+诺贝尔奖」的双奖得主**。

Hinton 是学术界的传奇人物。

在当代人工智能爆发之前,Hinton 曾经坐了几十年的学术冷板凳 ,而他所研究开发的神经网络算法则为后续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多人可能都是因为这几年大火的 AI 领域才了解的 Hinton,但是看完他之前的人生经历,更可谓是颇具戏剧性

1947 年,Geoffrey Hinton 出生于英国温布尔登的一个学术世家,家庭里的很多成员都在学术和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他的父亲 Howard Everest Hinton 是一名研究甲壳虫的英国昆虫学家,而母亲 Margaret Clark 则是一名教师。

除此之外,他的高曾祖父 George Boole 还是著名的逻辑学家,也是现代计算科学基础布尔代数的发明人,而他的叔叔 Colin Clark 则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

当然,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 Hinton,其成长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1970 年,23 岁的 Hinton 获得了实验心理学的学士学位。

但是,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毕业后这位"学二代"由于找不到科研的意义,他竟然先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木匠

不过这个经历并没有帮助他消除自己的阶段性迷茫,他一直希望真正理解大脑的运作原理,渴望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于是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又下决心重返学术殿堂,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

直到 1978 年,他终于获得了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学博士学位,而此时的他也 31 岁了。

那个年代做深度学习的研究可以说是妥妥的冷板凳。

要知道当时的 AI 正值理论萌芽阶段,并且彼时的深度学习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好几次陷入寒冬,那 Hinton 所主张和研究的深度学习派当然在当时也很难得到关注和认可。

面对这一系列冷漠、质疑甚至反对,唯有纯粹的相信与热爱才能将这个领域深耕了数十年,直到坚持到后来 AI 时代的来临。

Hinton 主要从事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研究,在 AI 领域做出过许多重要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在神经网络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

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开启了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 BP 算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中。

这一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除此之外,Hinton 还在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深度置信网络 (Deep Belief Networks,DBN)、递归神经网络 (Recursive Neural Networks,RNN)以及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 年,Hinton 加入 Google,同时把机器学习相关的很多技术带进了谷歌,并融合到谷歌的多项实际业务之中。

2019 年 3 月,ACM 公布了 2018 年度的图灵奖得主。

图灵奖大家都知道,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也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而 Hinton 则与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Yoshua Bengio 和 Meta 首席 AI 科学家 Yann LeCun 一起因为研究神经网络而获得了该年度的图灵奖,以表彰他们在对应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

除此之外,Hinton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这些论文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而且他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惊人,这对于后续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自身在 AI 领域的科研造诣很高,Hinton 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导师和指引者。

当年为了扩大深度学习的圈子,Hinton 曾在多伦多大学成立过研究中心,专门接收有兴趣从事相关研究的年轻人,以至于现如今 AI 大佬圈子的"半壁江山"都是 Hinton 的"门生"。

Hinton 带过很多大牛学生,其中不少都被像苹果、Google 等这类硅谷科技巨头所挖走,在对应的公司里领导着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 Ilya Sutskever,他既是 Hinton 的学生,同时他也是大名鼎鼎的 OpenAI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

在这次 WAIC 2025 开幕的前一天,一张全球顶级 AI 专家的合影在业内广为流传。

画面中聚集着包括姚期智先生等在内的多个全球顶级 AI 专家。

不过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画面的最后一排,还独自站立着一位身材高挑的白发老人。

没错,这个人正是 77 岁的 Hinton。

画面中 Hinton 之所以选择站立合影,不是为了秀身高,而是因为 Hinton 患有腰椎疾病

1947 年出生的辛顿,年轻时就曾落下腰伤顽疾,随着年龄的增大,这让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轻松地坐下,而是习惯于尽量站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能看到的 Hinton 能站着的情况就不会坐着,而即便是坐,Hinton 的坐姿也非常奇怪。

听 Hinton 身边的人说,Hinton 到哪里总是会随身带个垫子,目的也是为了应对多年的腰疾。

不过从这次 Hinton 来中国参加 WAIC 2025 的全过程来看,老爷子的精神状态还算挺不错。

学术冷板凳 30 年,从谷歌离职时 75 岁,回看 Hinton 老爷子的奋斗过往,的确非常传奇。

如今 AI 技术的发展巨轮还在滚滚向前,而这些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们所打下的基础也将继续成为人工智能研究者们心中的图腾,从而激发出更多的进化与创新。

注:本文在GitHub开源仓库「编程之路」 github.com/rd2coding/R... 中已经收录,里面有我整理的6大编程方向(岗位)的自学路线+知识点大梳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本硬核pdf笔记,以及程序员生活和感悟,欢迎star。

相关推荐
redreamSo1 小时前
承认吧,我们都活在看脸的世界里
程序员
许苑向上1 小时前
Spring Boot 自动装配底层源码实现详解
java·spring boot·后端
再学一点就睡2 小时前
手写 Promise 静态方法:从原理到实现
前端·javascript·面试
再学一点就睡2 小时前
前端必会:Promise 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前端·javascript·面试
前端工作日常3 小时前
我理解的eslint配置
前端·eslint
前端工作日常3 小时前
项目价值判断的核心标准
前端·程序员
超级小忍4 小时前
深入浅出:在 Spring Boot 中构建实时应用 - 全面掌握 WebSocket
spring boot·后端·websocket
90后的晨仔4 小时前
理解 Vue 的列表渲染:从传统 DOM 到响应式世界的演进
前端·vue.js
没有bug.的程序员4 小时前
《Spring Security源码深度剖析:Filter链与权限控制模型》
java·后端·spring·security·filter·权限控制
OEC小胖胖4 小时前
性能优化(一):时间分片(Time Slicing):让你的应用在高负载下“永不卡顿”的秘密
前端·javascript·性能优化·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