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启动流程详解
spring boot将日常企业应用研发中的各种场景都抽取出来,做成一个个的starter(启动器)并遵循"约定大于配置"原则,简化了传统Spring应用的初始化过程。
1准备环境
2创建上下文
3启动业务逻辑
main 方法
一.new SpringApplication()
1.应用类型推断
启动时通过检测类路径中是否存在javax.servlet.Servlet
相关类,自动判断是Web应用还是普通应用。Web应用会初始化嵌入式Servlet容器(如Tomcat)。
2.初始化器和监听器设置
从META-INF/spring.factories
文件加载并实例化配置的初始化器和监听器类。这是Spring Boot自动配置机制的核心,实现了组件的自动发现和注册。
3.设置主类
二.调用run方法
1.环境准备阶段
加载所有配置源包括:
- 默认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yml)
- 系统环境变量
- JVM系统属性
- 命令行参数
构建完整的应用环境配置。
2.上下文创建
组件扫描和Bean装配
通过@ComponentScan
扫描指定包下的组件。
配合@Configuration
类完成Bean定义注册。
自动配置类通过@EnableAutoConfiguration
触发。
3.上下文刷新
完成所有Bean的实例化、依赖注入和初始化:
- 所有bean初始化完成
- 事件监听器注册完毕
- web项目启动内嵌的Tomcat
4.启动后处理
执行所有ApplicationRunner
和CommandLineRunner触发事件通知
实现类
5.最终发布ApplicationReadyEvent
表示应用完全启动。
控制反转(IoC)
核心概念
控制:对象的创建的控制权限;
反转:将对象的控制权限交给spring。
之前我们创建对象时用new,现在直接从spring容器中取,维护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实现方式为DI,依赖注入,有三种注入方式:构造器、setter、字段注入
依赖注入方式
java
// 构造器注入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 {
private final ServiceB serviceB;
@Autowired
public ServiceA(ServiceB serviceB) {
this.serviceB = serviceB;
}
}
// Setter注入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C {
private ServiceD serviceD;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ServiceD(ServiceD serviceD) {
this.serviceD = serviceD;
}
}
// 字段注入(实际属于反射注入)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E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F serviceF;
}
AOP面向切面编程
它是一种编程思想,通过 动态代理 和 字节码增强 技术,实现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添加功能的一种技术,可以降低代码的耦合度,便于管理,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AOP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JDK动态代理:目标类实现了接口,代理类实现与目标类相同的接口。
CGLIB动态代理:目标类未实现接口,生成目标类的子类作为代理类。
AOP应用场景
1.权限控制
在方法执行前校验用户权限。
2.性能监控
统计方法执行时间,识别性能瓶颈。
3.缓存优化
在方法调用前检查缓存,避免重复查询数据库。
4.日志记录
在方法执行前后记录参数、耗时等信息。
5.事务管理
通过@Transactional注解实现事务的自动开启和提交。
@Autowired和@Resource注解的区别
@Autowired是Spring提供的按类型注入的注解,若存在多个同类型Bean需配合@Qualifier指定名称。@Resource是Java标准注解,默认按名称匹配,名称未匹配时按类型注入。前者依赖Spring框架,后者更通用且支持名称/类型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