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学习day34-网络-tcp/udp

day33练习:

客户端 与 服务器实现一个点对点聊天

tcp

客户端

clifd = socket

connect

//收 --父进程 //发 --子进程 tcp

服务器 listenfd = socket

bind

listen

connfd = accept()

//收 -- 父进程 //发 -- 子进程

client.c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head.h"

int res_fd[1]; // 只需要存储客户端socket文件描述符

int tcp_client_connect(char const *ip,char const * port)
{
    int 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 (fd < 0)
    {
        perror("socket fail");
        return -1;
    }

    res_fd[0] = fd; // 保存文件描述符用于清理
    printf("fd = %d\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addr;
    //ip 192.168.0.150
    //port 50000
    bzero(&seraddr,sizeof(seraddr)); // 使用bzero清零
    s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port)); //atoi
    ser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

    if ( connect(fd,(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addr,sizeof(seraddr)) < 0)
    {
        perror("connect fail");
        return -1;
    }
   
    return fd;
}

// 信号处理函数
void do_handler(int signo)
{
    exit(0);
}

// 清理函数
void cleanup(void)
{
    close(res_fd[0]);
    printf("pid = %d ---cleanup ---exit---\n",getpid());
}

//./cli 192.168.0.130 500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s <ip> <port>\n",argv[0]); 
        return -1;       
    }

    int clifd = tcp_client_connect(argv[1],argv[2]);
    if (clifd < 0)
    {
        printf("tcp_client_connect fail\n");
        return -1;
    }

    // 注册信号处理函数
    signal(SIGUSR1,do_handler);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perror("fork fail");
        return -1;
    }

    // 注册退出清理函数
    if (atexit(cleanup) != 0)
    {
        perror("atexit fail");
        return -1;
    }

    char buf[1024];

    if (pid > 0)
    {
        printf("---f -- pid = %d\n",getpid());
        while (1)
        {
            printf(">");
            fgets(buf,sizeof(buf),stdin);
            write(clifd,buf,strlen(buf)+1);
            if (strncmp(buf,"quit",4) == 0)
            {
                kill(pid,SIGKILL);
                wait(NULL);
                exit(0);
            }
        }

    }else if (pid == 0)
    {
        printf("---c -- pid = %d\n",getpid());
        while (1)
        {
            read(clifd,buf,sizeof(buf));
            if (strncmp(buf,"quit",4) == 0)
            {
                //kill(getppid(),SIGKILL);
                kill(getppid(),SIGUSR1); // 使用SIGUSR1信号通知父进程退出
                exit(0);
            }
            
            printf("cli buf: %s\n",buf);
        }
    }

    // 程序不会执行到这里,但为了完整性保留
    close(clifd);
    return 0;
}

sever.c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head.h"

int res_fd[2];

int tcp_accept(char const*ip,char const * port )
{
    //step1 socket 
    int 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 (fd < 0)
    {
        perror("socket fail");
        return -1;
    }
	res_fd[0] = fd;
    printf("fd = %d\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addr;
    //ip 192.168.0.150
    //port 50000
    bzero(&seraddr,sizeof(seraddr));
    s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port));
    ser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

    if (bind(fd,(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addr,sizeof(seraddr)) < 0)
    {
        perror("connect fail");
        return -1;
    }
    if (listen(fd,5) < 0)
    {
        perror("listen fail");
        return -1;
    }

    int connfd = accept(fd,NULL,NULL);
    if (connfd < 0)
    {
        perror("accept fail");
        return -1;
    }

	res_fd[1] = connfd;
	return connfd;
}

void do_handler(int signo)
{
	exit(0);
}

void cleanup(void)
{
	close(res_fd[0]);
	close(res_fd[1]);

	printf("pid = %d ---cleanup ---exit---\n",getpi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s <ip> <port>\n",argv[0]);
		return -1;
	}
	int connfd = tcp_accept(argv[1],argv[2]);
	if (connfd < 0)
	{
		printf("tcp_accept fail");
		return -1;
	}

	signal(SIGUSR1,do_handler);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perror("fork fail");
		return -1;
	}

	//退出资源的管理 
	
	if (atexit(cleanup) != 0) // 注册 一个 清理函数 
	{
		perror("atexit fail");
		return -1;
	}

	char buf[1024];

	if (pid > 0)
	{
		printf("---f -- pid = %d\n",getpid());
		while (1)
		{
			printf(">");
			fgets(buf,sizeof(buf),stdin);
			write(connfd,buf,strlen(buf)+1);
			if (strncmp(buf,"quit",4) == 0)
			{
				kill(pid,SIGKILL);
				wait(NULL);
				exit(0);
			}
		}

	}else if (pid == 0)
	{
		printf("---c -- pid = %d\n",getpid());
		while (1)
		{
			read(connfd,buf,sizeof(buf));
			if (strncmp(buf,"quit",4) == 0)
			{
				//kill(getppid(),SIGKILL);
				kill(getppid(),SIGUSR1);
				exit(0);
			}
			printf("cli buf: %s\n",buf);
		}


	}
	close(connfd);
    return 0;
}

1. 什么是粘包?

粘包(TCP 粘包问题 )是指 发送方 分多次发送的数据包,在 接收方 接收到时,数据会被"粘"在一起,导致接收方无法正确区分数据包的边界。

2. 粘包的原因

粘包问题本质上是因为 TCP 是面向流的协议,它没有明确的消息边界。具体原因如下:

1. TCP 是流式协议

  • TCP 协议把数据看作是一条字节流,不关心应用层的数据是否被完整地发送或接收,接收方只能收到一个"字节流"。

  • 所以,发送方分多次发送的数据可能会被合并在一起发送,也可能是一次发送的数据被拆分成多个小块接收。

2. 操作系统的缓冲机制

  • TCP 发送方的数据会存入发送缓冲区,直到缓冲区数据达到一定量或操作系统觉得合适时,数据才会被发送出去。

  • 同样,接收方的操作系统会将收到的网络数据包缓存到接收缓冲区,等待应用程序读取。

3. 粘包与拆包

除了粘包,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 拆包。拆包是指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拆成多个小包,导致接收方无法正确地拼接成原本的消息。

4. 解决粘包问题

为了避免粘包和拆包的问题,应用层需要通过某种机制来明确 数据包的边界。常见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固定长度的消息
  • 每个发送的消息都固定长度。接收方一接收到数据,就知道消息的长度。

  • 例如,假设我们每次发送 10 字节 的消息,接收方就可以按照 10 字节 来读取数据,保证数据不被粘连。

缺点:如果数据量小于固定长度,可能会浪费空间;如果数据量大于固定长度,则需要分段处理。

2. 包头加包体方式
  • 通过在每个消息前加一个 固定长度的头部 ,头部指定消息的 长度。接收方根据头部的长度信息来确定如何读取数据。

  • 例如,发送一个消息时,先发送一个 4 字节的包头,告诉接收方后续数据的长度。

优点 :通过包头可以解决粘包问题,灵活性高。
缺点:需要处理包头和包体的分离。

3. 特定的分隔符
  • 采用特定的分隔符(例如 \n## 等)来标识消息的边界。接收方根据分隔符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包。

优点 :实现简单,适用于文本数据。
缺点:对于二进制数据不太适用,容易导致数据误解析。

4. 使用高级协议
  • 一些协议(如 HTTPWebSocketMQTT)已经为数据包边界做了设计,使用这些协议时,粘包问题会被协议本身解决。

练习:

client.c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head.h"

int tcp_client_connect(char const *ip,char const * port)
{
    int 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 (fd < 0)
    {
        perror("socket fail");
        return -1;
    }

    //printf("fd = %d\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addr;
    //ip 192.168.0.150
    //port 50000
    s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port)); //atoi
    ser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

    if ( connect(fd,(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addr,sizeof(seraddr)) < 0)
    {
        perror("connect fail");
        return -1;
    }
   
    return fd;
}

//./cli 192.168.0.130 500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s <ip> <port>\n",argv[0]); 
        return -1;       
    }

    int clifd = tcp_client_connect(argv[1],argv[2]);
    if (clifd < 0)
    {
        printf("tcp_client_connect fail\n");
        return -1;
    }

	msg_t msg;
	printf("Input file name:");
	msg.type = -1;
	fgets(msg.buf,sizeof(msg.buf),stdin);
	msg.buf[strlen(msg.buf)-1] = '\0';
	write(clifd,&msg,sizeof(msg));
	
	int fd_s = open(msg.buf,O_RDONLY);
	if (fd_s < 0)
	{
		perror("open fail");
		return -1;
	}

	while (1)
	{
		int ret = read(fd_s,msg.buf,sizeof(msg.buf));
		msg.type = ret;
		write(clifd,&msg,sizeof(msg));
		
		if (ret == 0)
			break;
	}

	close(fd_s);
	close(clifd);
	return 0;
}

server.c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head.h"

int tcp_accept(char const*ip,char const * port )
{
    //step1 socket 
    int 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 (fd < 0)
    {
        perror("socket fail");
        return -1;
    }

    printf("fd = %d\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addr;
    //ip 192.168.0.150
    //port 50000
    bzero(&seraddr,sizeof(seraddr));
    s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port));
    ser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

    if (bind(fd,(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addr,sizeof(seraddr)) < 0)
    {
        perror("connect fail");
        return -1;
    }
    if (listen(fd,5) < 0)
    {
        perror("listen fail");
        return -1;
    }

    int connfd = accept(fd,NULL,NULL);
    if (connfd < 0)
    {
        perror("accept fail");
        return -1;
    }
	return connf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s <ip> <port>\n",argv[0]);
		return -1;
	}
	int connfd = tcp_accept(argv[1],argv[2]);
	if (connfd < 0)
	{
		printf("tcp_accept fail");
		return -1;
	}
	
	msg_t msg;
	read(connfd,&msg,sizeof(msg));
	printf("buf = %s\n",msg.buf);

	int fd_d = open(msg.buf,O_WRONLY|O_TRUNC|O_CREAT,0666);
	if (fd_d < 0)
	{
		perror("open fail");
		return -1;
	}

	while (1)
	{
		int ret = read(connfd,&msg,sizeof(msg));
		if (msg.type == 0)
			break;
		write(fd_d,msg.buf,msg.type);
	}

	close(connfd);
	close(fd_d);

	return 0;
}

recv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参数说明

  1. sockfd

    • 要接收数据的套接字描述符。它是通过 socket() 创建,并且已经通过 connect()accept() 建立连接的套接字。
  2. buf

    • 用于接收数据的缓冲区(指针)。接收到的数据会存放在这个缓冲区中。
  3. len

    • 缓冲区的大小,即最多接收的字节数。
  4. flags

    • 控制选项,一般使用 0,表示没有特殊的控制。也可以使用一些标志,例如:

      • MSG_PEEK:查看数据但不从缓冲区移除。

      • MSG_DONTWAIT:非阻塞模式下调用。

返回值

  • 成功:返回实际接收到的字节数。

    • 如果返回 0,表示对方已经关闭连接。

    • 如果返回大于 0,表示接收到的数据的字节数。

  • 失败 :返回 -1,并设置 errno。常见错误包括:

    • EAGAIN / EWOULDBLOCK:非阻塞模式下,接收缓冲区没有数据。

    • ECONNRESET:连接被对方重置。

recv()read() 的区别

在 Linux 中,recv()read() 函数在套接字上基本上是等价的,都会从套接字中读取数据。但是 recv() 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功能:

  • recv() 可以使用 flags 参数,控制接收操作的行为。

  • recv() 更常用于网络编程,因为它可以在接收数据时设置额外的标志(比如非阻塞接收、查看数据等)。


send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参数说明

  1. sockfd

    • 发送数据的套接字描述符,通常是通过 socket() 创建并且已经连接(使用 connect()accept())的套接字。
  2. buf

    • 发送数据的缓冲区(指向内存的指针)。你希望通过 send() 发送的数据应该存放在这个缓冲区中。
  3. len

    • 要发送的字节数(数据的长度)。len 不能超过缓冲区 buf 的大小。
  4. flags

    • 控制发送行为的标志,通常设置为 0,但也可以设置为一些特定的标志,例如:

      • MSG_DONTWAIT:非阻塞模式,立即返回(如果不能发送数据)。

      • MSG_NOSIGNAL:不触发 SIGPIPE 信号(通常用在当对方关闭连接时)。

返回值

  • 成功: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即已写入套接字的字节数)。这个值可能小于你请求发送的字节数(即发送过程可能被中断,部分数据发送成功)。你需要处理这种情况,确保数据完全发送。

  • 失败 :返回 -1,并设置 errno。常见的错误包括:

    • EAGAIN / EWOULDBLOCK:非阻塞模式下,缓冲区没有空间或者网络忙。

    • ECONNRESET:连接被对方重置。

send()write() 的区别

Linux 中,send()write() 在行为上是非常相似的。两者都可以用于套接字,发送数据时的行为几乎一致。区别在于:

  • send() 函数支持 flags 参数,可以控制发送行为(例如是否阻塞、是否触发 SIGPIPE 等)。

  • write() 通常用于文件描述符,不具有像 send() 那样的灵活控制。

所以,send() 更常用于网络编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控制灵活性。


udb编程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是一个 无连接 的传输层协议,它是 TCP 的一个对立面。与 TCP 不同,UDP 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它简单、快速、适用于对速度要求高且能容忍一定丢包的场景。

特点:

  • 无连接:UDP 不需要建立连接,发送数据时不进行握手,发送方直接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 不保证顺序:接收方可能会收到乱序的包,也可能丢失一些包。

  • 轻量级:UDP 头部开销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流媒体)。

  • 无重传机制:如果数据丢失,UDP 不会重传丢失的部分,应用层需要自行处理丢包。

  • 面向数据报:每次发送的数据都是一个独立的包,且有明确的边界。

sendto

ssize_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说明

  1. sockfd

    • 类型int

    • 描述 :由 socket() 函数创建的套接字描述符。

    • 用途 :该套接字用于指定数据发送的目标套接字。对于 UDP,通常是使用 SOCK_DGRAM 类型的套接字。

  2. buf

    • 类型const void *

    • 描述:一个指向数据缓冲区的指针,这个缓冲区包含了要发送的数据。

    • 用途 :将要发送的消息数据存放在 buf 中,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通常是字符串或二进制数据)。

  3. len

    • 类型size_t

    • 描述:缓冲区中要发送的数据的字节数。

    • 用途 :指定从 buf 中发送的字节数。例如,如果 buf 是一个字符串,len 就是字符串的长度。

  4. flags

    • 类型int

    • 描述:控制发送操作的标志位。

    • 用途 :通常设为 0,但可以使用特定的标志:

      • MSG_DONTWAIT:非阻塞模式。如果套接字的缓冲区没有足够的空间,sendto() 会立即返回,而不是阻塞。

      • MSG_NOSIGNAL:防止发送数据时触发 SIGPIPE 信号(通常在连接被关闭时)。

  5. dest_addr

    • 类型const struct sockaddr *

    • 描述:指向目标地址的指针。

    • 用途 :指定接收数据的目标地址,通常是一个 struct sockaddr_in(IPv4 地址)或者 struct sockaddr_in6(IPv6 地址)结构体。

  6. addrlen

    • 类型socklen_t

    • 描述:目标地址结构体的长度。

    • 用途 :指定 dest_addr 的长度,通常使用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sizeof(struct sockaddr_in6) 来获取。

返回值

  • 成功 :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即 len 字节)。

  • 失败 :返回 -1,并设置 errno。常见的错误包括:

    • EAGAIN / EWOULDBLOCK:非阻塞模式下,缓冲区没有足够的空间。

    • ENOTCONN:套接字未连接(对于某些协议需要连接)。


recvfrom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src_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说明

  1. sockfd

    • 类型int

    • 描述 :由 socket() 创建的 UDP 套接字描述符。

    • 用途:用于指定接收数据的套接字。

  2. buf

    • 类型void *

    • 描述: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 用途:存放从 UDP 套接字接收到的数据。这个缓冲区的大小应足够存放可能接收到的最大数据。

  3. len

    • 类型size_t

    • 描述:缓冲区的大小,即最多接收的字节数。

    • 用途 :告知 recvfrom() 函数最多接收多少字节数据。

  4. flags

    • 类型int

    • 描述 :接收的控制选项,通常设置为 0,但可以使用一些标志,例如:

      • MSG_PEEK:查看数据但不从接收缓冲区移除数据。

      • MSG_DONTWAIT:非阻塞模式,立即返回(如果没有数据可接收)。

  5. src_addr

    • 类型struct sockaddr *

    • 描述:指向发送方地址的结构体指针。

    • 用途:接收数据时,会将发送方的地址信息(如 IP 地址和端口)存放在这里。

    • 通常使用 struct sockaddr_in(IPv4)或 struct sockaddr_in6(IPv6)来表示。

  6. addrlen

    • 类型socklen_t *

    • 描述:发送方地址结构体的长度,接收时会更新为实际的地址长度。

    • 用途 :传递给 recvfrom() 时,表示地址结构的大小,返回时更新为实际接收的数据源地址的长度。

返回值

  • 成功 :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如果接收到的数据是完整的消息,recvfrom() 将返回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字节数。

  • 失败 :返回 -1,并设置 errno。常见错误包括:

    • EAGAIN / EWOULDBLOCK:非阻塞模式下,没有数据可以接收。

    • ECONNRESET:连接被重置。

相关推荐
ALLSectorSorft6 分钟前
搭子交友 app 动态分享与打卡系统设计实现
java·服务器·数据库·人工智能·oracle·交友
helloyaren1 小时前
Docker Desktop里搭建RabbitMq 4.1.3集群的保姆级教程
学习·rabbitmq·集群
艾莉丝努力练剑2 小时前
【C语言16天强化训练】从基础入门到进阶:Day 6
c语言·数据结构·学习·算法
Clownseven2 小时前
Linux服务器健康检查Shell脚本:一键生成自动化巡检报告
linux·服务器·自动化
Insist7532 小时前
k8s----学习站点搭建
学习
派拉软件2 小时前
微软AD国产化替换倒计时——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网络·安全·microsoft·目录管理·微软ad替换·身份与访问控制管理iam
月盈缺2 小时前
学习嵌入式第二十三天——数据结构——栈
数据结构·学习
成富3 小时前
MCP 传输方式,stdio、HTTP SSE 和 Streamable HTTP
网络·网络协议·http
Moonnnn.3 小时前
【51单片机学习】AT24C02(I2C)、DS18B20(单总线)、LCD1602(液晶显示屏)
笔记·单片机·学习·51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