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最新公布的全球AI应用榜单显示,中国AI力量正在强势崛起,移动端Top 50产品中接近一半来自中国。
昨日,全球知名风投机构a16z发布了第五版《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该榜单基于两年半的月度访问数据和月活跃用户数追踪,揭示了日常AI使用行为的演变趋势。
总体而言,榜单反映出AI产品竞争的生态格局正日趋稳定。网络端列表中增加了11 个新名字。

相比之下,该榜单 2025 年 3 月的排名中有 17 个新名字。而移动列表的新来者明显更多(14 个),这源于更多原创移动应用程序的增加。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AI产品的集体崛起。在移动端排行榜中,50个应用程序有22个是中国团队开发的,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照片和视频处理领域,仅美图一家就贡献了五款产品。
其中,华为旗下的AI Gallery排在第三名,豆包拿下全球第四,百度AI搜索排名第七,DeepSeek排名第八,美图排名第九。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也进入了榜单,排在第47位。

在网页端,五家中国公司跻身全球前20强。DeepSeek排名全球第三,夸克(Quark)排名第九,豆包(Doubao)排名第十二,Kimi排名第十七,通义千问(Qwen3)排名第二十。

这些产品多数设有中文网站,超过75%的流量来自国内。不过,虽然这些应用多数由中国团队开发,但只有3款主要在中国使用,其他几乎都面向海外市场。
中国的视频模型相比西方产品具有明显优势,这部分是因为中国有更多研究人员专注于视频领域,知识产权法规也相对宽松。谷歌的Veo 3是第一个打破这一趋势的美国模型,它部分基于YouTube数据训练。
在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领域,ChatGPT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谷歌的Gemini位居第二,其网站访问量约为ChatGPT的12%。
Meta的进展相对缓慢,其通用助手Meta AI在网页端排名第46,未能进入移动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端,DeepSeek 的跌幅越来越大,较 2025 年 2 月的峰值下降了 40% 以上,而 Perplexity 和 Claude 则继续增长。

本期榜单中,氛围编程(vibe coding)概念的应用表现突出。Lovable和Replit都进入了主榜单。数据显示,某顶级氛围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超过了100%。
这意味着即使算上流失的用户,这些用户群体的月度总支出仍在持续增长。
除此之外,a16z还评出了"全明星"阵容------在五期网站Top50榜单中从未缺席的14家公司。
这些公司涵盖了AI应用的多个领域:通用助手(ChatGPT、Perplexity、Poe)、AI伴侣(CharacterAI)、图像生成(Midjourney、Leonardo)、图像与视频编辑(Veed、Cutout)、语音生成(ElevenLabs)、生产力工具(Photoroom、Gamma、Quillbot)以及模型托管(Civitai、HuggingFace)。

在这14家全明星公司中,5家拥有自研模型,7家使用其他公司的API或开源模型,还有2家是模型聚合平台。 除了著名的自力更生派Midjourney和没有融资的Cutout Pro,其他都获得了风险投资。
随着AI生态系统的稳定化,中国AI应用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从服务本土市场到出海面向全球用户,中国开发者正在改变全球AI竞争的格局。
未来AI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和应用落地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