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高校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中,师生们常常面临一个核心痛点:缺乏一套 "开箱即用、可深研、能落地" 的自主移动导航平台 ------ 要么是纯仿真环境脱离实际硬件,要么是硬件零散需大量时间搭建,要么是技术门槛过高难以适配教学场景。针对这一需求,普蓝机器人推出 AutoTrack-4X 导航套件平台,以 DR100 底盘为硬件载体,集成高精度 SLAM 系统、智能导航算法与模块化设计,完美匹配高校 "教学实验 + 科研验证" 双重需求,让复杂的自主移动技术变得 "看得见、摸得着、能上手"。

一、AutoTrack-4X 导航套件:高校机器人教学科研的 "全能助手"
AutoTrack-4X 并非单一设备,而是一套面向复杂环境自主移动任务的 "全栈式导航解决方案"------ 从硬件底盘到软件算法,从传感器集成到二次开发接口,覆盖了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环节,尤其适合高校开展从基础原理教学到高阶科研创新的全流程实践。
1 先搞懂:AutoTrack-4X 的核心技术,用 "教学语言" 讲明白
在介绍功能前,我们先把几个关键技术词 "翻译" 成师生易懂的表达,避免专业术语带来的距离感:
SLAM(即时定位与建图):相当于机器人的 "眼睛 + 大脑"------ 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一边通过传感器 "观察" 周围(比如激光雷达扫环境、IMU 感知自身姿态),一边计算自己的位置,同时画出环境地图,就像人在陌生校园里 "认路 + 画路线图" 的过程。
ROS 框架:机器人的 "操作系统",类似电脑的 Windows 或 Linux。它能把激光雷达、底盘、算法等不同 "零件" 串联起来,让它们互相传递数据(比如激光雷达的环境数据传给 SLAM 算法,算法计算出的路径传给底盘执行),避免师生重复开发 "底层通信" 模块。

模块化设计:好比 "乐高积木",传感器(激光雷达、深度相机)、计算单元(工控机)、功能模块(导航、避障)都能灵活拆卸、替换,学生可以像 "搭积木" 一样尝试不同配置,比如换用不同雷达对比性能,或加装新传感器测试算法兼容性。
2 AutoTrack-4X 系统特点:为高校场景量身定制
AutoTrack-4X 的核心优势,恰恰贴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具体可拆解为 7 大核心能力:
高性能计算平台:搭载工业级工控机,能流畅运行 SLAM 建图、路径规划等复杂算法 ------ 教学中,学生可实时观察算法运行过程;科研中,无需担心计算能力不足导致实验卡顿。
ROS 模块化软件系统:基于 ROS Noetic 版本构建,所有功能以 "节点" 形式封装(比如 "激光雷达数据采集节点""路径规划节点"),师生可单独调用或修改某一节点,既能快速理解 "分布式计算" 原理,也能便捷替换自研算法(比如用自己写的路径规划算法替换默认算法)。

多传感器融合支持:兼容激光雷达(如 Robosense RS-16)、IMU、深度相机、RTK-GPS 等主流传感器 ------ 教学中可作为 "传感器原理" 课程的实操案例(比如对比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环境感知差异);科研中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搭配传感器(如户外科研用 RTK 提升定位精度)。
主流 SLAM 算法集成:预装 LeGO-LOAM、LIO-SAM 等行业常用算法 ------LeGO-LOAM 轻量高效,适合课堂演示 "实时建图";LIO-SAM 结合激光与惯性数据,精度更高,适合科研项目(如高精度巡检机器人研发),师生无需从零编译算法,节省 80% 以上的环境配置时间。
多协议通信能力:支持 CAN 总线(连接底盘)、以太网(传大数据,如点云)、串口(连 IMU)等 ------ 学生可通过分析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理解 "硬件如何与软件交互",比如用串口工具查看 IMU 的姿态数据,直观理解 "机器人如何感知自身状态"。
毫秒级实时响应:数据处理与控制指令响应均达到毫秒级 ------ 在教学演示中,机器人能 "即时" 响应避障指令(比如遇到障碍物 100ms 内停下);科研中可满足动态环境(如人流场景)的实时导航需求。
全流程二次开发支持:提供配套 SDK、ROS 驱动包、仿真环境 ------ 无论是学生的课程设计(如 "基于 AutoTrack-4X 的仓库 AGV 模拟"),还是老师的科研项目(如 "户外自主巡检机器人算法优化"),都能基于现有平台快速启动,无需从零搭建硬件与软件框架。
在一些高校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教学科研中,常常面临缺乏 "开箱即用、可深研、能落地" 自主移动导航平台的痛点。对此,普蓝机器人推出 AutoTrack-4X 导航套件,以 DR100 底盘为硬件载体,是覆盖硬件底盘、软件算法、传感器集成及二次开发接口的全栈式导航解决方案,适配高校 "教学实验 + 科研验证" 提供快速落地自动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