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简称k8s)是当前非常火的自动化容器操作平台,广泛应用于微服务架构中,它能够高效地管理和调度集群中的容器,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弹性伸缩和资源优化。
关于 k8s 的介绍,网上能找到大量的资料,此处不在赘述。此系列文章主要介绍 k8s 集群环境的搭建过程,遇到的问题以相应的解决办法。
基础环境
服务器配置:
- 主节点服务器,双核,4G内存,40GB硬盘,Debian10.9 操作系统
- 从节点服务器,双核,4G内存,40GB硬盘,Debian10.9 操作系统
软件版本:
- Kubernetes v1.33
官方参考文档:安装 kubeadm | Kubernetes
服务器准备
服务器创建好之后,需要进行如下设置:
- 分配静态IP,将两台服务器的IP固化,编辑文件 /etc/network/interfaces

- 设置服务器名称,编辑文件 /etc/hostname,根据自己需要设置,本文设置为 k8s-master,k8s-node1

- 设置镜像源,众所周知,国内的伟大的墙,保护了我们被外部不良信息侵扰,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新的软件源时,不得不更换 Debian 的默认源,替换成国内的镜像源。但是国内的镜像源有好几个,而且并不是你需要的软件在每个源都有,所以,此处推荐一个强大的工具:LinuxMirrors。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SuperManito/LinuxMirrors
常规使用方式:
bash <(curl -sSL https://linuxmirrors.cn/main.sh)
其实就是下载一个 sh 文件运行,辅助你来切换不同的源。我选择的是南京大学的源,因为它有我们需要的 kubernetes v1.33
如果打不开 github,请从这里下载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zxcvqwer19900720/91776895
- 禁用交换分区
简答来说,交换分区会影响 k8s 判定服务器节点的可用内存大小,因此最好禁了。
编辑文件 /etc/fstab,注释掉有 swap 信息的那行

然后重启系统使其生效。重启后执行 free -m ,可以看到交换分区已经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