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七层模型比较多
根据tcp/ip 四层模型可以分为
应用层:包含 osi的应用层 表示层和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链路层:包含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解决的是**数据传输介质的问题,怎么传数据,网卡工作在这一层,**比如光纤、无线网、拨号上网等等
**数据链路层:定义如何格式化数据进行传输,**原始的网络流是比特流,要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将比特流转化为逻辑传输链路
**网络层:关注如何将网络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如何发送数据,**ip协议作用在这一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与转发
**传输层:关注数据如何传输,与传输质量的问题,**TCP/IP作用在这一层,即数据的分段传输、错误恢复、流量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和断开连接,**RPC作用在这一层
表示层: 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
应用层:处理用户和网络程序之间的通信
各层的常用协议
网络层:
ip:ipv4与ipv6 是逻辑地址
**ARP:**负责将逻辑地址ip转为物理地址MAC
**ICMP:**用来测试网络的协议,ping就是用这个
**LAN:**局域网ip到公网ip的转换
传输层:
tcp udp
应用层:
HTTP HTTPS
FTP
SSH
SMTP
RTMP RTSP:基于tcp
WebRTC:基于udp
DNS:基于UDP 解决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总结一个答案吧
要讨论osi的七层模型,我觉得最好结合ip/tcp四层模型一起来说,osi七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对应到tcpip四层模型上呢,网络链路层对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都是一样的,应用层对应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那么各层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物理层解决的是传输介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数据不能凭空从一个主机发到另一个主机,都是要借助一定的物理介质的,比如光纤、wifl、甚至拨号上网等等,实际上物理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网络的传输效率。
然后是数据链路层,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把比特流转化为实际传输的数据帧,并提供一些纠错功能
这就是网络链路层的作用,就是解决传输介质+传输格式
第二层 这个网络层,我们现在有了数据传输通道,也有了传输的格式,但是还不知道到底数据要传给谁,这就是网络层的工作,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通过ip地址我们就知道数据要从哪里传到哪里,起到网络寻址的作用,这一层的协议主要是ip 分ipv4和ipv6 还有ARP 负责把ip转为mac
LCMP 用来测试网络就是ping lan 负责局域网ip转为公网ip
第三层 传输层,现在传输介质 格式 地址都有了,要解决怎么传的问题了,一次性把所有数据都发过去肯定不行,一个是数据量太大,若是失败重传代价太大,二是一般是长连接,一个连接要复用多次,所以为了解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的问题,我们用TCP/UDP作为传输层的协议,tcp面向连接可靠 udp不面向连接不可靠
第四层 应用层
负责处理用户和用户之间 用户和网络程序之间的通信为题,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 https ftp ssh smtp rtp dns 等等,如果说传输层解决的是数据如何传输的问题,那应用层就是在传输层上加了一层业务,根据不同的业务制定一系列规范,比如http 再tcp的基础上加了报文,报文里就包含了一些业务信息 请求方式 请求地址等等 还可以做域名解析
总的来说 无论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四层模型都是一层一层 每一层解决一个问题 最终实现了数据在网络通道中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