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构建近乎原生体验的Web应用:Chrome的关键角色
当今的Web应用已能实现接近原生应用的性能,而Chrome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尤其是通过不断引入新的Web API,以填补Web平台与原生平台之间的功能差距。这一系列工作被归入了"Project Fugu"计划之下(将在下文详述)。正是如Alex Russell等人的持续发声,强调了让Web成为原生平台有力替代方案的重要性,推动了这一方向的演进。
Chrome的核心理念与平台适应之路
Chrome要实现"无处不在"的目标,始终坚持其四大核心原则:速度、安全性、稳定性与简洁性,同时也必须适应各类平台带来的技术挑战。例如,早期的Android版Chrome并不如桌面版流畅,直到进行针对性优化才得以改善。而在iOS平台,Chrome始终受限于无法使用自家引擎的限制。然而,Chrome团队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如今用户已能在Windows桌面、MacBook、Android手机、iPad、Chromebook等多平台上无缝切换浏览体验,书签、标签页、剪贴板等皆可实时同步。这种"无缝计算"曾在2008年还只是幻想------当时每人还只有一台笨重的电脑。Chrome(以及ChromeOS)的发展,推动了一个理念的普及:应用和数据应存在云端,用户只需登录,即可恢复自己的使用环境。对开发者而言,这种平台统一性大大提升了效率:在桌面端开发,用Android设备调试,再在ChromeOS上测试,构成了现代跨设备开发的常态。
跨平台背后的无名英雄:Chrome Sync 与账户集成
用户换手机后安装Chrome并登录,数据即可同步恢复,这项便捷的功能其实背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Chrome Sync项目需要实时加密并同步庞大的用户数据(浏览历史、标签页、自动填充信息等),同时确保隐私安全。该系统还支持端到端加密,并引入了生物识别配合QR码完成跨设备密码填写功能。虽然这些并不"华丽",但其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哪怕短时间内同步服务中断,用户反馈也会蜂拥而至。这些小而精的功能展现了Chrome从单一浏览器向完整生态系统演化的轨迹。
为Web平台赋能:PWA、扩展程序与原生能力接入
Chrome自诞生起,就定位为不仅仅是浏览器,而是一个Web应用平台。过去17年间,Chrome(和其开源核心Chromium)引入了大量Web平台特性与API,目标是让Web应用拥有与原生应用同等的能力,而不牺牲Web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这一努力以"Project Fugu"为名启动,命名灵感来自日本河豚(能力强但需谨慎处理)。在这一框架下,Chrome与合作伙伴引入了众多新API,从Clipboard API(支持图文剪贴板)到Web Serial API(允许Web应用与串口设备通信),再到File System Access(可在用户授权下访问本地文件)。
解锁Web能力的几个关键例子:
- Service Workers 与离线支持:2014年左右,Chrome率先推动Service Workers标准,使Web应用能离线缓存与后台运行,实现如离线版Gmail、Twitter Lite等体验。
- 推送通知与后台同步:Web应用可在关闭状态下发送通知,并在设备恢复联网后完成任务上传,拉近与原生应用的差距。
- 媒体与设备API:Chrome与Firefox等浏览器合作开发WebRTC,实现免插件视频通话;同时支持Media Recorder、Audio API、Web Bluetooth、WebUSB、Serial API等。移动端还开放了Generic Sensor API以访问设备传感器。
- 图形与性能:通过WebGL和WebGPU等技术,Chrome让3D游戏与重型应用在浏览器中顺利运行。V8团队还推动了WebAssembly的发展,使AutoCAD、Photoshop等应用得以"搬到浏览器中",实现近原生速度运行。
- 文件系统与剪贴板访问:开发者长期呼吁更好的文件访问支持,Chrome通过File System Access API满足此需求。类似地,Clipboard API也增强了剪贴板操作权限,前提是用户授权。
- 与操作系统集成:PWA可以注册为系统分享目标、URL处理器、开机启动项,甚至可以在Android中发布到Play商店。桌面端则支持在开始菜单或应用文件夹中显示。
这些能力的引入都基于权限控制模型,Chrome团队常通过"origin trial"机制(实验试用)测试功能效果,并开放Fugu API Tracker等工具追踪API进展。项目并非由Google独立完成,包括Microsoft、Intel、Samsung等都共同参与开发,这标志着现代浏览器开发已从"浏览器大战"走向合作共赢。
典型应用展示:
- Clipchamp(微软收购的在线视频编辑器)借助WebCodecs与File System API实现浏览器中视频剪辑;
- VS Code作为PWA完整运行于客户端;
- Figma实现无需安装的协同UI设计;
- Doom 3可通过WebAssembly在浏览器中畅玩。
Chrome通过Web.dev、developer.chrome.com、Lighthouse等工具帮助开发者利用这些能力,并通过Google I/O、Chrome Dev Summit等活动传播理念。
Chrome扩展与Web Store生态
Chrome扩展虽不属于Web平台标准,但作为自定义平台,它在AI时代焕发新生。Chrome Web Store近期进行了Material风格重构,推出如"AI增强扩展"等新分类。Chrome还加强了扩展安全检测机制,2023年起"安全检查"功能可提示被移除或违规扩展。
隐私沙盒与广告改革
为了在隐私保护与广告需求间取得平衡,Chrome提出了"隐私沙盒"API,包括Topics、FLEDGE、Attribution Reporting等。尽管最初计划弃用第三方Cookie,2024年7月谷歌正式放弃了这一策略,改为提供用户自主选择的追踪设置界面。这标志着Chrome不再试图强制取代Cookie,而是提供隐私友好的可选方案。
Chrome与AI的结合:Gemini时代开启
近年来,AI迅速进入大众应用,而Chrome也开始将AI深度融入浏览体验。早期AI已用于钓鱼检测、内容屏蔽等背景功能,现在则开始面向用户推出生成式AI能力。
Gemini在Chrome中的应用包括:
- 标签页整理器(Tab Organizer):基于页面内容,自动将标签页分组(如"旅行规划"、"工作研究"等),由本地ML模型实现。
- AI浏览器主题生成器:用户可描述如"北极光 + 动态宁静风格",Chrome将利用云端扩散模型生成定制主题。
- 写作助手(Help Me Write):在任意网页的文本框中右键调用,AI根据用户提示生成草稿,适应正式/非正式语境。
全新AI侧边面板:Gemini助理登场
Chrome现可呼出Gemini侧边面板,理解当前页面内容并提供交互功能,如"总结本文"或"对比页面产品"等。类似"ChromeGPT",这是浏览器与LLM深度整合的重要标志。
开发者也可使用AI平台API:
Chrome 138引入Prompt API与Summarizer API,允许Web应用调用本地Gemini模型完成任务,如生成摘要(无需将数据上传服务器)。这些API运行在用户设备上(需满足如4GB VRAM、22GB硬盘空间等要求),兼顾隐私与速度。硬件不达标时,可切换使用云端Gemini,前提是用户同意。
Chrome DevTools中的AI助手
开发者可在DevTools中使用"Ask AI"功能,例如询问"为何此处出现多余空白",AI可分析CSS/HTML结构并建议修改方案,堪称浏览器内的AI对编程助手。
所有AI功能均为可选,用户可在设置中开启/关闭;企业环境下管理员也可统一管理这些功能。未来,Chrome团队希望AI可协助PDF总结、表单填写等更复杂任务,但仍以"不过度打扰"为原则。
Chrome还新增本地机器学习接口(如WebNN API),让浏览器真正成为AI模型的运行平台。Translator API等新工具也支持本地翻译主流语言。
Chrome的AI策略坚持四大原则:
- 速度(Speed):运行快速、无延迟;
- 安全(Security):模型运行在沙箱中,保护用户数据;
- 稳定(Stability):不占用过多内存、不崩溃;
- 简洁(Simplicity):用户友好、减少干扰。
结语:Chrome与开放Web的下一个篇章
自2008年以一部漫画开启以来,Chrome已走过17年。它帮助构建了一个更快、更安全、更强大的Web,也逐步从"简约浏览器"成长为"平台先锋"。Chrome始终坚持初衷:构建快速、可靠、安全且易用的浏览器。
如今,许多不可想象的任务都已可在浏览器中完成:本地运行AI模型、4K视频编辑、复杂图形游戏等。与此同时,Chrome也回应用户反馈,优化内存、电池、性能、隐私控制等方面,确保用户信任。
Chrome也是一个开源项目(Chromium)的成功典范。在Parisa Tabriz(安全公主)、Ben Goodger、Darin Fisher、Sundar Pichai等众多工程师的推动下,Chrome不仅属于Google,也被Microsoft、Opera、Brave等浏览器采用,形成了强大的Web社区。
展望未来,Chrome将继续探索AI助理、AI辅助开发、AI安全警告等功能;持续推动Web标准(如Baseline、Interop项目);并始终致力于开放、协作、用户优先。
从个人角度而言,看到孩子用Chrome探索世界、小企业用Chromebook运营业务、开发者用DevTools构建产品,都提醒人们为何要继续投入这一平台。Chrome团队常说:"Web属于每一个人",而Chrome正是通往这一开放世界的入口。
这扇通道未来仍会继续进化,但始终追求速度、安全、稳定与简洁。祝Chrome 17岁生日快乐,也致敬每一位为其贡献的人------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