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TechFest 2025: 适合使用 Agentic AI 的场景、代理(Agents)应用的平衡之道、数据战略优先级矩阵、新治理模式

何时使用 Agentic AI,何时避免使用?

✅ 适合使用 Agentic AI 的场景

1. 问题空间庞大且高度多样化(Large problem space with high variation)

  • 含义: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输入和需求变化很大,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固定流程解决。

  • 应用示例

    • 金融领域:客户可能会提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理财问题,Agentic AI 可以灵活检索知识并结合工具提供个性化回答。
    • 电商客服:用户咨询可能涉及物流、退货、促销、商品对比等完全不同的问题。

2. 需要多步推理(Multi-hop reasoning),且每次迭代成本较低

  • 含义:任务复杂,需要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解决,而执行每一步的成本(时间/算力/金钱)较低。

  • 应用示例

    • 医疗辅助:从症状推导出可能的病因,再查询医学数据库,最后推荐就诊科室。
    • 技术支持:分步诊断 IT 系统错误,逐步调用日志查询、配置校验等工具。

3. 成功解决后的价值很高(High payoff for successful resolution)

  • 含义:即使智能体花费一些资源或时间探索,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带来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 应用示例

    • 投资组合优化:找到更优的投资组合可能带来数百万收益。
    • 科研辅助:AI 帮助科学家探索新分子结构,节省大量人力和实验成本。

4. 容易添加工具(Easy to add tools)

  • 含义:系统环境允许快速扩展工具,让 AI 拥有更多外部能力。

  • 应用示例

    • 在银行系统中,可以轻松集成 外汇汇率 API、风险分析模型、KYC 验证工具,让智能体具备完整的理财顾问功能。

5. 已有工具可用,只需要编排(Existing tools already work -- needs orchestration)

  • 含义:企业已经有一系列工具/API,但缺乏统一的"协调者"来组合使用。

  • 应用示例

    • 保险理赔:已有 OCR 工具(识别文件)、风控引擎(验证真实性)、支付 API(打款),Agentic AI 负责 orchestrate(编排)整个流程。

❌ 不适合使用 Agentic AI 的场景

1. 固定的流程步骤(Fixed workflow of steps)

  • 含义:任务可以完全用一个预定义的工作流解决,不需要 AI 灵活推理。

  • 应用示例

    • 银行转账流程(输入金额 → 验证身份 → 执行转账 → 返回结果),直接用 RPA 或 API 调用即可,无需 Agentic AI。

2. 严格的低延迟和低错误容忍度(Strict low latency & low error tolerance)

  • 含义:必须几乎实时响应,且错误率极低,AI 的探索式推理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 应用示例

    • 高频交易系统:交易必须在微秒级完成,且任何错误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 航空控制系统:需要绝对确定性,不能依赖可能出错的 AI。

3. 需要每一步的确定性可解释性(Need deterministic explainability & proof for each step)

  • 含义:必须明确知道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并且能提供确凿证据。

  • 应用示例

    • 法律判决:必须引用明确的法条作为依据,不能依赖 AI 的"推理结果"。
    • 医疗诊断:需要医生和监管机构认可的流程,而不是黑箱 AI 的推断。

4. Agentic AI 框架尚不成熟(Agentic AI frameworks for the space are not mature yet)

  • 含义:某些领域缺乏稳定、可靠的 Agentic AI 工具和标准,贸然使用风险大。

  • 应用示例

    • 监管严格的银行业,如果 Agentic AI 在反洗钱或合规审查上还不成熟,就不宜大规模部署。

📌 总结对比

场景 适合用 Agentic AI 不适合用 Agentic AI
问题空间 大且多样化 固定步骤
推理 多步推理,成本低 需要严格确定性
成功价值 高回报 高风险错误不可接受
工具支持 工具多且易扩展 框架不成熟或缺乏工具
响应要求 可容忍一定延迟 必须低延迟低错误率

企业正在加倍投入 Agentic AI

📈 市场趋势与数据

  1. 到 2028 年,33% 的企业软件应用将包含 Agentic AI

    • 2024 年时,这一比例不足 1%,说明 Agentic AI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 未来 4 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几乎所有新一代的企业级软件都会内置 Agentic AI 作为"智能助手层"。
    • 这意味着 企业应用从"静态工具"逐步演变为"主动型智能体",能自主执行任务,而不是等待用户操作。
  2. 到 2028 年,15% 的日常业务决策将由 Agentic AI 自主完成

    • 不仅仅是提供参考,而是直接做出决策(如审批、风险判定、任务分配)。
    • 这将覆盖 财务、运营、客户服务、合规、供应链 等多个业务环节。
    • 人类的角色将更多转向 战略性监督与把关,而不是处理重复性的日常事务。

🔑 为什么企业加倍投入 Agentic AI?

  1. 降本增效

    • 大量重复性流程可以交给 Agentic AI 自动处理,例如财务报表分析、合规检查、客户问答。
    • 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准确率和响应速度。
  2. 决策智能化

    • 传统 BI 工具只提供"数据可视化",而 Agentic AI 可以直接 提出行动方案并执行
    • 例如,供应链智能体可以在发现库存不足时,自动发起采购流程,而不是等待人工确认。
  3. 多任务协作

    • 未来的企业应用会内置多个智能体(multi-agent system),各自负责不同任务。
    • 例如:一个销售智能体负责客户沟通,另一个合规智能体负责检查合同风险,它们还能 A2A(Agent-to-Agent)协作
  4. 企业竞争压力

    • 如果竞争对手的软件/服务能用 Agentic AI 自动化工作,而你只能靠人工处理,效率差距会迅速拉开。
    • 因此,Agentic AI 也会成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 企业实际应用案例设想

  • 金融行业

    • 投资顾问智能体: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自动生成投资组合,并定期调整。
    • 合规智能体:实时监控交易,自动拦截可疑操作,减少人工审查负担。
  • 制造业

    • 供应链智能体:自动预测缺料风险并下单采购。
    • 设备运维智能体:分析传感器数据,提前预测设备故障。
  • 保险业

    • 理赔智能体:自动读取理赔申请、比对保单条款、调用风控工具,给出赔付决策。
  • 零售业

    • 客服智能体:多语言对话、自动调用库存 API 给出精准答复。
    • 营销智能体:根据客户行为数据自动推送个性化优惠。

📌 总结

未来几年,Agentic AI 将从"实验性技术"变为"企业软件的标配"

  • 从 2024 年不足 1% 的渗透率 → 到 2028 年 三分之一的应用内置 Agentic AI
  • 从辅助决策 → 直接自主执行 15% 的日常业务决策

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而是 企业运作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意味着企业将进入一个 "人机协同决策"的新常态


金融服务行业中的 Agentic AI 应用场景

1. 保险承保优化(Insurance underwriting optimization)

  • 传统痛点:保险承保往往需要大量人工审核,包括申请表、医疗记录、财务资料等,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现主观偏差。

  • Agentic AI 的作用

    • 借助多代理系统,自动收集并分析申请人的多维度数据(医疗、信用、行为模式等)。
    • 提供风险评分和承保建议,并可根据最新法规和内部政策实时调整。
    • 通过"记忆"能力保存历史判断逻辑,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人为失误。
  • 实际价值:提升承保效率、缩短客户等待时间、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


2. 智能客户体验(Intelligent customer experience)

  • 传统痛点:银行和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环节复杂,常见问题包括等待时间长、信息分散、客户咨询需要跨部门处理。

  • Agentic AI 的作用

    • 通过多代理协作,建立智能客服(例如金融顾问 Agent、产品解释 Agent、风险提醒 Agent)。
    • 识别客户意图,自动跳转到对应的服务模块,如产品咨询、理赔申请、账户查询等。
    • 支持多语言、多渠道交互(语音、文字、App 内聊天)。
  • 实际价值:客户得到快速、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提升满意度与忠诚度,减少人工客服压力。


3. 投资研究助手(Investment research assistant)

  • 传统痛点:投资研究需要分析大量市场数据、财报、新闻以及行业趋势,人工处理速度慢且容易遗漏关键信息。

  • Agentic AI 的作用

    • 自动抓取和处理多渠道数据(市场行情、社交媒体、经济指标、研究报告)。
    • 多代理分工:一个代理负责数据收集,另一个负责风险分析,还有一个生成可读性强的投资简报。
    • 结合长短期记忆功能,追踪历史投资逻辑,形成动态更新的研究框架。
  • 实际价值:研究人员可更快做出投资决策,覆盖更广的数据源,增强研究的深度与准确性。


总结

在金融服务行业中,Agentic AI 不仅能提升 效率 (自动化承保、加速研究),还能改善 客户体验 (更精准、更智能的互动),并降低 风险与成本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结合 规则执行 + 自主推理,从而支持更复杂的金融任务。


代理(Agents)应用的平衡之道

在企业采用 Agentic AI 时,需要在 部署速度、自治程度、成本 三个维度之间做权衡。这三者往往互相牵制,没有一刀切的最佳答案,企业必须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容忍度来做取舍。


1. 部署速度(Speed of deployment)

  • 含义:代理系统从设计、开发到上线的时间。

  • 特点

    • 部署速度快,意味着企业能迅速落地应用,抢占先机。
    • 但过快上线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不足、安全性缺陷或用户体验不佳。
  • 影响因素

    • 现有技术与工具的成熟度。
    • 是否有可复用的模型、API 或框架。
    • 内部合规和安全审查的复杂性。
  • 平衡点 :有时企业会先采用 最小可行产品(MVP),快速验证价值,再逐步扩展功能。


2. 自治程度(Level of autonomy)

  • 含义:代理能否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独立执行任务或决策。

  • 低自治

    • 代理只做辅助,例如自动整理数据、生成建议,最后由人类做决策。
    • 优点是可控性强,适合高风险、低容错的场景(如银行风控)。
  • 高自治

    • 代理可自主规划任务、调用工具、执行决策,甚至与其他代理协作。
    • 优点是效率高,但风险是难以完全解释或预测其行为。
  • 平衡点

    • 企业会根据业务敏感性来设定代理的"权限范围"。
    • 例如,客户服务可以高度自治,但金融交易需要人工复核。

3. 成本(Cost)

  • 含义:包括开发成本、运行成本(算力、存储)、维护成本、合规成本。

  • 低成本方案

    • 使用云端 API 或轻量化代理框架,部署快,但灵活性可能受限。
  • 高成本方案

    • 自建大规模多代理系统,具备个性化与长期战略价值,但需要巨额投资。
  • 平衡点

    • 企业需权衡投入与产出(ROI),选择在关键业务中投入更多资源,而在辅助业务中选择轻量化代理。

🔑 总结

采用 Agentic AI 就像走钢丝:

  • 部署速度 决定你能否抢占市场先机;
  • 自治程度 决定系统效率与风险水平;
  • 成本 决定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运作。

最终的平衡取决于企业战略:

👉 想要快速试错,就要接受较低的自治和较高的人力参与;

👉 想要完全自动化,就要投入更高成本,并接受潜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 数据战略优先级矩阵(Data Strategy Prioritization Matrix)

企业在制定数据战略时,往往会收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能直接创造业务价值,关键在于:

  1. 数据是否有上下文(Context)。
  2. 数据是否能和实际的客户问题挂钩。
  3. 数据是否能驱动业务决策或提升客户体验。

以下四个示例,展示了"不同类型数据在价值实现上的优先级差异"。


  • 内容:产品的功能、参数、规格、常见问题等信息。

  • 局限

    • 如果这些知识点没有与客户真实遇到的问题或投诉挂钩,就只是"孤立的技术信息"。
    • 客户服务人员或 AI 系统无法通过它快速定位客户痛点。
  • 价值定位:中等 → 需要和客户反馈数据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 优化方向

    • 将知识库与客户支持工单、FAQ 关联。
    • 增加"问题到解决方案"的映射关系,而不仅仅是产品介绍。

2. 客户服务通话记录(Customer service call transcripts with sentiment tags and cross-referenced purchase history)

  • 内容:客户来电内容、情绪标签(积极/消极)、并与购买历史交叉引用。

  • 优势

    • 直接反映客户体验、满意度和痛点。
    • 可用于情感分析、客服质量评估,以及预测客户流失。
    • 结合购买历史,可以理解"客户不满与产品/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
  • 价值定位:高 → 这是可直接转化为业务洞察和改进机会的"黄金数据"。

  • 应用场景

    • 提前发现高风险客户(可能流失)。
    • 优化客服培训,减少负面体验。
    • 产品改进决策依据。

3. 网站流量报告(Website traffic report showing only page hits)

  • 内容:记录网站访问量、点击次数,但缺乏用户身份、行为路径、转化情况。

  • 局限

    • 只能反映"有多少人点了页面",但无法说明"他们是谁、为什么点、是否完成购买"。
    • 缺乏上下文,难以驱动业务优化。
  • 价值定位:低 → 属于"表面数据",无法独立支撑战略决策。

  • 优化方向

    • 增加用户行为分析(停留时间、跳出率、点击路径)。
    • 结合 CRM 系统,识别访问者类型(新客户、老客户、潜在客户)。

4. 客户购买历史(Customer purchase history without demographic or behavioral context)

  • 内容:客户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购买频率。

  • 局限

    • 仅有交易数据,但缺少人口统计信息(年龄、地区、收入)或行为数据(浏览习惯、兴趣)。
    • 只能告诉你"客户买了什么",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买"或"下次可能买什么"。
  • 价值定位:中等 → 是基础数据,但缺乏上下文时,无法实现个性化推荐或精准营销。

  • 优化方向

    • 与客户画像数据(人口统计、偏好、渠道互动)结合。
    • 构建 360°客户视图,提升营销与交叉销售效果。

🔑 总结:优先级排序

按照"数据可操作性 & 对业务价值的驱动程度",可以这样排序:

  1. 最高优先级 → 客户服务通话记录 + 情感标签 + 购买历史(直接驱动客户体验优化)。
  2. 中等优先级 → 产品知识库(需要与客户反馈挂钩才能产生价值);客户购买历史(需要人口统计/行为上下文)。
  3. 最低优先级 → 仅有点击量的流量报告(缺乏上下文和可操作性)。

🌐 新治理模式(New Governance Model)

直接管理(Direct Management) 转变为 董事会式治理(Board of Directors Governance) ,意味着人类不再像"主管"一样 逐步指挥代理(Agent) ,而是像"董事会"一样 设定方向、定义边界、监督运行

这种模式适用于 自主性较高的 Agentic AI 系统,既能发挥 AI 的效率和创造力,又能保证安全与合规。


1️⃣ 人类设定战略意图(Human sets strategic intent)

  • 传统管理模式:人类会详细规定 AI/代理要如何执行任务,逐步指令化。

  • 新治理模式

    • 人类只需 明确最终目标(Goal)和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而不是规定具体步骤。

    • 例如:

      • 旧方式(直接管理):告诉 AI "先抓取数据,再清洗,再分析,最后生成报告"。
      • 新方式(董事会模式):只告诉 AI "目标是提升风险报告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具体流程由 AI 自主设计和优化。
  • 好处

    • 避免人类陷入过度微观管理。
    • 给 AI 留出自主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其推理和行动能力。

2️⃣ 人类设定决策边界(Human sets decision boundaries)

  • 核心思想 :明确 哪些决策 AI 可以独立做 ,哪些必须 上报/交由人类审批

  • 边界设定的维度

    • 风险等级

      • 低风险决策 → AI 可独立执行(如优化客服对话措辞)。
      • 高风险决策 → 必须上报(如拒绝客户贷款申请)。
    • 金额阈值(在银行/金融场景):

      • ≤10万美元 → AI 可自动审批。
      • 10万美元 → 需人工复核。

    • 合规与伦理:涉及敏感数据、监管规定或道德判断的,必须上报。

  • 效果

    • 平衡 效率与安全
    • 避免 AI 越权或做出不可接受的高风险决策。

3️⃣ 监督节奏(Oversight rhythm)

  • 传统监督:任务完成后才检查结果 → 存在滞后性与高风险。

  • 新治理模式 :采用 周期性/节奏化监督,类似董事会定期审查公司战略。

  • 做法

    • 定期回顾(Scheduled Reviews):例如每周/月召开"AI治理委员会会议",回顾 AI 的表现。
    • 目标校准(Recalibrate Goals):根据市场环境、业务优先级变化,更新代理的目标。
    • 护栏调整(Update Guardrails):如果 AI 越界或发现新的风险模式,及时调整边界条件和限制。
  • 价值

    • 动态治理,而不是一次性设定。
    • 保证 AI 行为持续与企业战略、监管要求对齐。

📌 总结(整体逻辑)

  • 人类角色转变:从"执行层的管理者" → "董事会式的战略设定者和监督者"。

  • AI 角色提升:从"执行助理" → "具有自主性、可在边界内决策的智能体"。

  • 核心优势

    • 保持 战略方向由人类掌控
    • AI 自主优化执行过程
    • 通过 节奏化监督 实现动态平衡(效率 vs. 风险)。

相关推荐
Monkey的自我迭代3 小时前
图像直方图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Monkey的自我迭代3 小时前
图像金字塔---图像上采样下采样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colus_SEU3 小时前
【卷积神经网络详解与实例】4——感受野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cnn
掘金一周3 小时前
凌晨零点,一个TODO,差点把我们整个部门抬走 | 掘金一周 9.11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Sirius Wu3 小时前
私有化部署Ragflow的预训练模型
人工智能·python·语言模型·火山引擎
Cyan_RA93 小时前
SpringMVC 执行流程分析 详解(图解SpringMVC执行流程)
java·人工智能·后端·spring·mvc·ssm·springmvc
工藤学编程3 小时前
零基础学AI大模型之读懂AI大模型
人工智能
h_k100863 小时前
如何使用 DeepSeek 帮助自己的工作?的技术文章大纲
人工智能
minhuan3 小时前
构建AI智能体:二十八、大语言模型BERT:原理、应用结合日常场景实践全面解析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bert·ai大模型·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