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太混乱?我的3个实践,防止代码失控

AI 编程和人工编程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单位时间产出的代码量较大。

如果没有很好的工程手段控制,生成的大量代码可能很快就会超出我们的控制。

常用方式

各大 AI 编程工具在这方面也都下了力气,提供了多种控制工具。

Git 支持

这个作为开发者,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只要使用了 Git,最起码可以保证本地和代码库的区分,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靠谱的控制手段。

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建议根据需要在代码库中创建分支,可以依据自身需要,也可以参考业界的一些最佳实践,比如:Gitee 上的分支模型。

对话的检查点 Checkpoint

各大 AI 编程工具都有类似概念,一般是在指令消息附近或者每次对话结束的地方。

但叫法可能不一样,下面是几个常用工具的叫法:

  • Cursor 就叫做 Checkpoint,我第一次知道就是从 Cursor 来的。
  • Windsurf 是叫做 snapshot(快照),并且支持手动创建快照。
  • TRAE 中叫做回退版本,大家交流时一定注意和项目版本区分。

如果回滚检查点之后代码生成效果一直不好,可以新开一个新的会话来避免残留上下文的影响。

生成代码的差异对比(Diff & Review)

这块也都没有再起什么名词,并且用法也大差不差,都是在指令对话框上面显示改动的文件,点击后可以在编辑器中看到精确到行的差异对比。

逐行确认并接受正确的代码。

这里建议逐行接受,而不是整个文件接受,因为 AI "幻觉"的存在,有时候确实会产生一些莫名的代码。

我的最佳实践

结合以上几种方式,分享一下我在 AI 编码过程中的实践工作流。

准备阶段

项目建立之初,Git 就采用"开发/发布/缺陷分离模型 "划分好分支,开发只在 develop 分支进行,审阅后再合并到 master 分支。

确定好开发的工作区是干净的,避免接受代码后,无法区分是否本次修改内容。

代码生成阶段

向 AI 发送精确的指令,避免同一个问题多次对话完善,影响上下文质量。

针对生成结果,逐行审查并接受需要的代码。

如果生成结果差距太远,可以拒绝 代码,或者直接回滚到某次对话之前,以保证后续生成结果的质量。

提交

Git 提交大家都不陌生,我刚入行时,一个学长就传授过"频繁提交"的原则,而实际工作后,发现大家往往不太喜欢频繁提交。

但 AI 编程模式下,强烈建议保持好"频繁提交"的习惯,一个是 AI 生成代码的速度,导致一天我们基础的代码量远超之前,另一方面,代码量增大后,出现低质量或错误代码的几率也随之增高,有备无患。

合并

这个和非 AI 编程模式下是一样的,只要做好审查和合并工作即可。

结语

AI 编程提升效率基本已是公认的事实了,但编程方式的改变,必定会引起研发范式的升级。

希望大家在关注开发工具技巧的同时,也多关注下代码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好技术造成坏结果。

相关推荐
CV-杨帆2 小时前
论文阅读:ACL 2024 Stealthy Attack on Large Language Model based Recommendation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NMGWAP2 小时前
AI辅助编程:软件工程的终结还是进化新阶段?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云边云科技2 小时前
企业跨区域组网新解:SD-WAN技术打造安全稳定网络体系
运维·网络·人工智能·安全·边缘计算
pingao1413782 小时前
PG-210-HI 山洪预警系统呼叫端:筑牢山区应急预警 “安全防线”
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
chenzhiyuan20182 小时前
YOLO + OpenPLC + ARMxy:工业智能化视觉识别、边缘计算、工业控制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yolo·边缘计算
ITZHIHONH3 小时前
FastGPT源码解析 Agent 智能体插件实现代码分析
ai·开源·ai编程
大千AI助手3 小时前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详解:从鸟群行为到强大优化工具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算法·pso·粒子群优化
新手村领路人3 小时前
飞桨paddlepaddle旧版本2.4.2安装
人工智能·paddlepaddle
Elastic 中国社区官方博客3 小时前
带地图的 RAG:多模态 + 地理空间 在 Elasticsearch 中
大数据·人工智能·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ai·语言模型·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