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试了 CodeBuddy IDE
,虽然与 Cursor
相比还有距离,但整体完成度和体验还是不错的。
《放弃 Cursor 后,我又试了 CodeBuddy,感觉国产又行了 - 掘金》
至于更进一步的 CLI 模式
,我已经等不到下周了,今天就上手试试,看看和 Claude Code
到底差多远。
为了更好的对比效果,直接使用上周 《国外AI限制,国内工具欠佳?我用GLM-4.5+Claude Code搞了个国内平替 - 掘金》 的实例进行验证。
实测记录
安装
CLI 模式的安装,目前都很简单,基本一键搞定。
bash
npm install -g @tencent-ai/codebuddy-code
安装完成后,进入到项目目录,通过 codebuddy
启动 CodeBuddy CLI。
此时,会出现登录页面。

CodeBuddy 支持两种登录方式:
- Google/Github:登录后相当于 IDE 国际版,支持以下模型。
- Claude-4.0-Sonnet
- Gemini-2.5-Flash
- Gemini-2.5-Pro
- GPT-5
- GPT-5-mini
- GPT-5-nano
- auto
- WeChat:登录后相当于 IDE 国内版
- Default(估计是腾讯混元)
- DeepSeek-V3.1
- DeepSeek-V3
这里为了对比相对公平(前次分享使用的国内 GLM-4.5),我选择了微信登录。

模型的话,我先选择了 Default
,但生成时碰到了问题(见下图),后来就换成了 DeepSeek-V3.1
。

初版生成
指令
makefile
帮我实现一个意向跟踪模块,商务模块下级模块,主要用于销售登记各种意向客户,并支持每次更新跟进情况。
界面上仅意向客户一个列表页面,跟进情况则通过右侧抽屉方式呈现,在抽屉中通过时间轴展示跟进情况。
同时完成前后端代码生成,并给出update sql。
前端工程:D:\Project\other\sccop\sccop-vue
后端工程:D:\Project\other\sccop\sccop-rest
过程
指令输入后,开始进行分析与规划。

接着它就开始一步步执行,感觉像在看实习生边想边写代码。

一直到最后生成完毕。

结果
整体生成还可以,代码结构比较完整,并且没有明显语法错误。

结果优化
初版生成后,我又做了几次小优化。
第一次优化
系统未采用lombok,请修复该问题

第二次优化
mapper.xml未生成,请修复

第三次优化
请严格按照现有模块样式进行界面风格统一

最终效果
列表

跟进

结语
通过一个经典的一对多模块的生成,我们初步了解了 CodeBuddy CLI
的实际效果。
算是可以使用,但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工程问题:
- 中间会不定期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生成流程卡死。

- 终端界面会出现重复显示的情况,比如下图内容在一次指令后出现过多次。

整体效果比之前的 Claude Code + GLM-4.5
稍逊一筹,尤其是工程化部分急需完善一下。
我觉得,只要工程化能力跟上,还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你有尝试 CodeBuddy CLI吗?欢迎留言交流各种好的、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