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网络核心部分的关键设备是路由器 ,其工作方式是分组交换。要理解分组交换,必须先了解其前两种技术。
1. 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核心思想 :通信前必须预先建立 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在整个通信期间独占 该通路,直至通信结束后释放 。过程分为三步:建立连接 → 通信 → 释放连接。
- 典型例子 :传统的电话网络。
- 特点 :通信过程中,数据直通传输,无存储转发时延。
|-------------------------|----------------------------------|
| 优点 | 缺点 |
| 1. 传输时延小:通路专用,数据直达。 | 1. 建立连接时间长。 |
| 2. 数据有序传输。 | 2. 线路利用率低:独占资源,即使空闲也不能被他人使用。 |
| 3. 无冲突。 | 3. 灵活性差:通路中任何一点故障都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
| 4. 实时性强。 | 4. 难以进行差错控制。 |
结论 :不适合突发性很强的计算机数据通信。
2. 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核心思想 :采用存储转发 机制。以整个报文(Message)为传输单位。每个节点接收整个报文并存储下来,然后为其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 特点:无需建立专用通路。
|-----------------------|-----------------------------------|
| 优点 | 缺点 |
| 1. 无建立连接时延:随时可发送。 | 1. 转发时延高 :必须接收完整个报文后才能转发。 |
| 2. 线路利用率高:动态分配线路。 | 2. 对节点缓存要求高(报文大小不定)。 |
| 3. 支持差错控制。 | 3. 出错重传代价大(重传整个报文)。 |
3. 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核心思想 :报文交换的改进版 。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若干个等长的分组 (Packet),每个分组加上包含目的地址、源地址等控制信息的首部 。然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 典型例子 :现代互联网(Internet) 的核心技术。
- 特点:继承了报文交换的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
| 优点 | 缺点 |
| 1. 高效:分组较小,便于存储管理,转发时延低。 | 1. 存在存储转发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 |
| 2. 灵活:每个分组可独立选择路由。 | 2. 需要传输额外开销(每个分组的首部)。 |
| 3. 可靠:出错重传代价小(只需重传出错的分组)。 | 3. 若管理不当,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 |
| 4. 线路利用率高。 | |
分组交换的两种服务方式:
- 数据报 (Datagram) :每个分组独立路由。可能失序。(如IP协议)
- 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 :通信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所有分组沿此路径传送。保证有序。(如帧中继、ATM)
4、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总结
|-------------|----------------|----------------|-----------------|
| 特性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 传输单位 | 比特流 | 报文 | 分组 |
| 通信路径 | 专用物理通路 | 非专用 | 非专用 |
| 建立连接 | 需要 | 不需要 | 数据报不需要,虚电路需要 |
| 存储转发 | 不支持 | 支持 | 支持 |
| 传输时延 | 小(几乎无时延) | 大(存储转发时延长) | 中(存储转发时延较小) |
| 线路利用率 | 低 | 高 | 高 |
| 灵活性/可靠性 | 低 | 中 | 高 |
| 适用场景 | 语音、视频等实时通信 | 已被分组取代 | 突发式计算机数据通信 |
核心结论 :分组交换 在线路利用率 和可靠性 上取得了最佳平衡,因此成为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核心部分的首选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按分布范围分类
|---------------|----------------|----------------------|
| 类型 | 分布范围 | 典型例子 |
| 广域网 (WAN) | 几十到几千公里(国家、洲际) | Internet、公共电话网 |
| 城域网 (MAN) | 几到几十公里(城市) | 城市宽带网、有线电视网 |
| 局域网 (LAN) | 1公里左右(校园、办公楼) | 以太网(Ethernet)、Wi-Fi |
| 个域网 (PAN) | 10米以内(个人区域) | 蓝牙(Bluetooth)、ZigBee |
2. 按传输技术分类
- 广播式网络:所有主机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网络中的所有其他主机都能收到。需要地址来标识目标主机(如早期的以太网)。
-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 和路由选择机制。一条物理线路只连接一对主机(如PPP协议)。Internet是最大的点对点网络。
3. 按拓扑结构分类
指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几何排列形状。
- 总线型 :所有设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扩展。缺点: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故障诊断难,总线故障则全网瘫痪。
- 星型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如交换机)。优点 :易于管理、维护,单点故障不影响其他节点。缺点:成本高、中央节点故障则全网瘫痪。
- 环型 :节点通过接口连接成一个闭合环。优点 :简化路径选择。缺点:任意节点故障可能导致全网瘫痪。
- 网状型 :节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优点 :可靠性极高。缺点:结构复杂,成本高。Internet的核心部分常采用网状拓扑。
4. 按使用者分类
- 公用网:面向公共运营、为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网络(如中国电信的网络)。
- 专用网:为满足特定单位或部门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不向外部用户提供服务(如军队、铁路、银行系统的内部网络)。
5. 按交换技术分类
- 电路交换: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如电话网络)。
- 报文交换:以整个报文为单元进行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 :将报文分割成更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主流技术(如IP网络)。
3、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核心性能指标解析
|---------|---------------------------------|-------------------------------------|--------------------------------------|
| 指标 | 定义 | 计算公式 | 关键特性 |
| 速率 | 节点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数据传输速率) | - | 单位:b/s、kb/s(10³)、Mb/s(10⁶)、Gb/s(10⁹) |
| 带宽 | 通信线路的理论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时间最大传输能力) | - | 单位:b/s(注意:原指频率范围Hz,网络中特指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
|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实际数据量(实测值) | - | 实际性能 ≤ 带宽(受协议开销、拥塞等影响) |
| 时延 | 数据从网络一端到另一端的总时间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四部分时延共同作用 |
2、时延深度分解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本质:节点将数据推送到链路上的时间
- 公式: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 (bit) / 发送速率 (b/s)
- 示例 :发送10KB文件(81,920 bit),带宽1Gb/s(10⁹ b/s)→ 0.082 ms
2、传播时延
- 本质: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光速限制)
- 公式: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m) / 传播速率 (m/s)
- 传播速率 :
- 光纤/铜缆:≈2×10⁸ m/s(真空光速的2/3)
- 卫星通信:270 ms(地球同步轨道往返)
- 示例 :北京到上海光纤(1,300 km)→ 6.5 ms
3、处理时延
- 组成:检错(CRC校验)、路由查找、协议解析等
- 典型值:路由器处理≈1~100 μs(与硬件性能相关)
4、排队时延
- 动态变化:取决于网络拥塞程度(遵循M/M/1排队模型)
- 拥塞时剧增:
- 轻载时≈0 ms
- 负载80%时急剧上升(指数增长)
考试注意:通常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除非题目特别说明)
3、衍生指标
|---------------|---------------------------|-----------------------|----------------------|
| 指标 | 定义 | 公式 | 应用意义 |
| 时延带宽积 | 链路可容纳的最大比特数(比特为单位的链路"容量") | 传播时延 × 带宽
| 评估链路利用率(如卫星链路需大缓冲区) |
| 往返时延(RTT) | 发送端发出分组 → 收到接收端确认的总时间 | RTT = 2×传播时延 + 处理延时
| 关键影响TCP性能(超时重传、滑动窗口) |
| 信道利用率 | 信道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时间占比 | 有数据通过时间 / 总时间
| 过高引发拥塞(理想值:30%~60%) |
4、总结
- 核心概念 :务必清晰区分网络 、互连网 和互联网(因特网)。
- 核心组成 :记住硬件、软件、协议 三要素,以及边缘部分/资源子网 和核心部分/通信子网的功能划分。
- 分类方式 :重点是分布范围 (WAN/MAN/LAN/PAN)和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型、网状)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 技术本质 :现代计算机网络(Internet)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 的、点对点 的、网状 结构的广域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本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的核心,我特意准备了下面的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