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段话总结
该文档是JAPCC(联合空中力量能力中心)2018年秋冬刊第27期期刊 ,核心围绕"联合空中与太空力量转型"展开,包含社论、专题文章、观点文章、内部动态及书评等板块:社论介绍新任助理主任及期刊核心主题;专题文章聚焦捷克空军的组成与未来规划 (如14架JAS-39 C/D战机、2025-2027年战机更新计划)、太空韧性的重要性与实现路径 (分解、分布、多样化等策略)、ISR卫星快速发射技术 (针对LEO轨道,需模块化卫星与快速运载火箭)、航母生存性 (应对反舰导弹、无人机蜂群等威胁的防御手段)、2035年空中加油概念(多任务加油机、自主化)、SEAD行动挑战(城市作战环境与先进防空系统应对)、电子战复兴(北约对电磁频谱控制的重新重视)及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合规性;观点文章涵盖英国皇家空军百年影响、轻型攻击机(OA-X项目,A-29/AT-6)、旋翼无人机系统( maritime应用)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有人-无人协同、决策支持);此外还包含2018年JAPCC年度会议("The Fog of Day Zero"主题,280+参会者)、近距空中支援(CAS)项目进展、Staff Ride活动及两本航空书籍的书评,同时附带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的相关广告与版权、投稿信息。
2. 思维导图(mindmap)

3. 详细总结
一、期刊基础信息
类别 | 关键内容 |
---|---|
主办机构 | JAPCC(Joint Air Power Competence Centre,联合空中力量能力中心) |
期数与时间 | 第27期,2018年秋冬(Autumn/Winter 2018) |
核心主题 | 联合空中与太空力量的转型与能力建设 |
编辑团队 | - 助理主任(主编):Giuseppe Sgamba(意大利空军准将) - 助理编辑:Daniel Wagner少校 - 出版经理:Simon J. Ingram |
内容获取与投稿 | - 下载:官网www.japcc.org/journals(当前及过往期刊) - 投稿:contact@japcc.org(接受自发稿件,鼓励文章评论) - 互动:LinkedIn/Facebook关注,Twitter跟进,邮件反馈 |
版权说明 | - JAPCC原创内容无版权限制(转载需注明出处) - 第三方素材(如图片)需联系原版权方获取使用许可 - 部分图片版权:ESA、DoD、Lockheed Martin、shutterstock等 |
二、社论核心内容
- 新任 leadership 交接:2018年8月15日,Giuseppe Sgamba准将接替Madeleine Spit准将,担任JAPCC新任助理主任,承诺延续前任的活力与成就。
- 首次重大任务:主持2018年10月9-11日在德国埃森举办的JAPCC年度会议,主题为**"The Fog of Day Zero"**(零日迷雾),聚焦联合空中与太空力量在模糊威胁环境下的应对,参会者包括专家 panel 与贵宾,会议取得成功。
- 期刊定位 :第27期是Sgamba准将首次参与编辑的期刊,核心亮点包括:
- 捷克空军司令Petr Hromek少将的专访(解读捷克空军现状与未来);
- 以"太空韧性"为核心的系列文章(《Space Resilience -- Why and How?》《Responsive Launch of ISR Satellites》);
- 覆盖航母生存性、2035年空中加油、SEAD行动、电子战、自主武器系统等前沿议题。
三、专题文章:转型与能力(Transformation & Capabilities)
1. 捷克空军:现状与未来(对Petr Hromek少将的专访)
-
核心作者:JAPCC编辑部
-
空军组成(六大核心部分) :
单位名称 核心装备与职能 21战术空军基地 14架超音速JAS-39 C/D战机、2个L-159亚音速轻型攻击机中队(主力作战力量) 22直升机空军基地 Mi-171运输直升机、Mi-35武装直升机(为陆军提供运输/火力支援、搜救) 24运输空军基地 空客A-319、CASA C-295、国产L-410、挑战者C-601运输机;W-3A搜救直升机 25防空营 现代化SA-6、近程RBS-70、SA-13地空导弹系统(GBAD资产) 26指挥控制营 生成/分发通用空情图(RAP)、空管服务、北约联网的控制报告中心(CRC),管理快速反应警戒(QRA)力量 帕尔杜比采训练中心 飞行员入门培训、模拟器训练(支持全空军单位) -
当前状态 :
- 优势:加入北约后技术升级显著,训练水平与飞行安全提升,北约盟友认可其联合演习与任务表现;
- 任务参与:QRA的JAS-39持续支援北约一体化防空反导、轮换参与波罗的海/冰岛防空、部署直升机支持ISAF(阿富汗空军训练)、派团队支援伊拉克空军L-159操作、C-295支援联合国西奈半岛MFO任务、参与NRF(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与EUBG(欧盟战斗群)。
-
优先级与挑战 :
- 第一优先级:人员稳定与能力提升------因国防预算下降,需从"能力生存模式"转向"恢复发展模式",重点招募/培训年轻人员(GBAD部队人员缺口最紧迫),加速训练大纲使新人尽早形成战斗力,与高校(如捷克国防大学)合作优化教育项目;
- 核心挑战:战略采购周期长(采购权在空军外),急需北约兼容的3D机动防空雷达(现有雷达超服役年限,核心部件不可替代)、替换俄制装备(如Mi-24直升机,寻求西方替代机型);
- 近期进展:扩大CASA C-295机队,淘汰俄制Yak-40运输机。
-
未来规划 :
- 短期:利用增长的国防预算,采购3D雷达(生成高精度空情图)、新直升机(提升陆军队支援能力),评估运输机架数,考虑加入多国能力共享项目;
- 中期(2025-2027):关键决策------JAS-39合同到期后,选择延续C/D型、升级E/F型或更换新世代战机(影响全空军及北约协同);
- 长期:更新GBAD系统(提升互操作性、机动性、射程),投资C-RAM(反火箭/火炮/迫击炮)与BMD(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2. 太空韧性:为何与如何(Andrea Console中校,意大利空军)
- 核心观点:太空是现代军事行动的核心支撑(GPS制导、通信、ISR),但卫星系统脆弱性高,需通过"韧性"确保服务不中断,成为北约威慑的关键。
- 太空依赖与威胁 :
-
依赖表现:北约承认对太空的"实质性依赖",指挥官默认太空支援存在,但少有人了解其中断后果;
-
威胁类型(按影响可逆性分类):
威胁类别 具体形式 影响 环境危害 太空辐射(太阳粒子、宇宙射线)、轨道碎片 卫星故障、性能降级 可逆威胁 网络攻击、电子干扰/欺骗、激光致盲 服务中断,可恢复 不可逆威胁 动能反卫星武器(ASAT)、激光毁伤、地面站点攻击 卫星损毁,需重建 -
威胁特点:卫星部署早于任务(易被提前研究弱点)、成本高(研发周期数年)、难防御、替换慢,是"低风险高回报"目标。
-
- 太空韧性的实现策略 (5种互补方法):
- 分解(Disaggregation):将不同任务/传感器分配到独立子系统(太空或地面),单一子系统受损仅影响部分能力,且子系统可作为载荷搭载于其他卫星,重建快、成本低;
- 分布(Distribution):多个子系统执行同一任务(如GPS),单一卫星受损仅导致"平缓降级",不丢失核心功能,增加攻击者成本;
- 多样化(Diversification):通过多平台/轨道/系统实现同一任务,如PNT服务可来自GPS、伽利略、格洛纳斯,或用HAPS(高空平台系统)、E-LORAN、IMU作为替代;
- 扩散(Proliferation):部署多个相同系统/部件(卫星、地面站),提供冗余,单个部件失效不影响整体;
- 保护(Protection):物理/电磁加固、抗干扰链路、通信加密、攻击检测与规避机动,提升系统固有 robustness。
- 北约视角 :
- 政策基础:2016年《华沙峰会公报》明确"增强韧性"的承诺,2018年《布鲁塞尔峰会宣言》启动北约太空政策制定;
- 行动建议:北约不直接拥有卫星,但需推动成员国在卫星研发中融入韧性理念,优先选择冗余、协同的国家/商业系统支持北约行动,制定太空韧性相关STANAG(标准化协议)。
3. ISR卫星快速发射:太空韧性的关键要素?(Tim Vasen中校,德国空军)
- 核心背景:北约依赖成员国提供的太空服务,ISR卫星(多部署于LEO轨道,200-1500km)无在轨备份,易受反太空武器攻击,需"快速发射"能力补位。
- 当前限制 :
- 成本高:现代ISR卫星研发周期长(设计到生产间技术易过时)、单价高,寿命5-10年(高轨道需更多燃料维持,增加重量与成本);
- 发射周期长:传统发射准备需25-180天,含卫星-火箭集成、测试,无法快速响应。
- 快速发射(Responsive Launch)的核心要求 :
- 运载火箭(SLV) :
- 技术方向: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基于ICBM技术,如美/俄/中已具备)、空射火箭(如美国已实现,限制少、可灵活调整倾角);
- 关键指标:可预置(预装/模块化,数天至数周内组装)、能将<500kg卫星送入LEO(500km以下);
- ISR卫星 :
- 设计:模块化(地面备份,按需装配载荷------光电/SAR/SIGINT)、使用商用货架部件(降低成本,接受短寿命);
- 优势:技术更新快(发射前可升级数据传输/存储部件)、存储成本低(无需在轨维护)。
- 运载火箭(SLV) :
- 作战价值 :
- 轨道优化:针对特定作战区域设计倾角(如40°倾角对喀布尔每周19次过顶,远超极地轨道的7次),提升覆盖频次;
- 韧性补充:卫星受损后快速补位,避免ISR能力中断,与"太空韧性"策略(如分解、扩散)形成协同;
- 成本平衡:小型卫星+快速火箭的"低成本高风险"模式,可接受发射失败(损失低于大型卫星)。
4. 航母会生存吗?未来空中威胁与防御(Daniel Cochran中校,美国海军)
-
核心争议:航母是海基空中力量核心,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提升(如中俄反舰导弹),引发"航母是否过时"的讨论。
-
航母的战略价值 :
- 任务多样性:外交展示、力量投送、危机响应、对陆攻击、两栖支援、ASUW(反水面战)、DCA(防御性制空)、HADR(人道主义救援);
- 地理优势:覆盖70%地球表面(海洋),80%人口近岸,90%贸易靠海运,可快速抵达且不依赖海外基地。
-
主要空中威胁 :
威胁类型 代表型号/系统 关键参数与特点 反舰巡航导弹(ASCM) 俄SS-N-26(Bastion-P) 射程300-450km,主动雷达+红外末制导,2015年部署 反舰巡航导弹(ASCM) 俄SS-N-27B(Sizzler) 射程300km,先进末制导,部署于核潜艇/舰艇,2017年叙利亚实战发射 反舰弹道导弹(ASBM) 中DF-21D 射程~1500km,机动弹头,2006年服役,有"航母杀手"称号 反舰弹道导弹(ASBM) 中DF-26 射程3000-4000km,可核常兼备,未来或适配空射(H-6K) 无人机蜂群 中国PLA构想 低成本、多平台投送(潜艇/母机),攻击甲板/传感器,或提供ASBM制导 -
防御与进攻手段 :
- 防御手段 :
- 舰载激光:HELIOS系统(洛克希德·马丁,2018年美军1.5亿美元合同),可击落无人机、致盲导弹导引头,未来10年实现"硬杀伤"(对抗ASCM/ASBM);
- 电磁轨道炮(EMRG)与高超音速 projectile(HVP):EMRG射速4500-5600mph,射程50-100海里,HVP可由现有5英寸炮发射(Mach 3),扩展防空范围;
- 舰空导弹:NIFC-CA(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系统+SM-6导弹(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2017年成功拦截MRBM)、SM-3 Block IIA(BMD拦截,射程2500km,部署于Aegis舰与岸上站点);
- 进攻手段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 高超音速导弹:空射型射程~1000km,使发射平台(如F-35)远离S-400(400km射程)威胁,20年内可实战;
- 隐身战机+无人加油:F-35作战半径超600海里,搭配MQ-25(无人加油机)可延伸至1000海里,同时F-35可深入A2/AD区域获取目标,引导外部火力。
- 防御手段 :
5. 2035年空中加油:概念展望(Edwin Markie中校,美国空军)
- 核心问题:2035年作战环境可能为"contested空域",加油机(无隐身、缺自卫)需调整部署与技术,平衡 receiver 需求与自身生存。
- 未来环境挑战 :
- 空域分类:
- 宽松环境:加油机可近距部署,减少 receiver 往返时间;
- 拒止环境:多层防空(先进战机+远程SAM)迫使加油机远距部署,导致 receiver transit 时间增加、留空时间减少、燃油需求上升;
- 装备限制:现有加油系统分"飞杆-受油口"与"探头-锥套",不可互通,多数加油机仅配备一种,需匹配 receiver 类型。
- 空域分类:
- 解决方案 :
- 多任务加油机:如空客"Smart Tanker",利用长留空时间兼职C2、通信中继、无源电子情报收集,提升单平台价值;
- 自主化加油 :
- 自动飞杆:空客A-310已实现,无需 receiver 改装,降低机组 workload,减少设备损耗;
- 自主加油机:如美海军MQ-25(舰载无人加油机),可伴随打击编队,未来或具备"受油+加油"能力,延伸留空时间;
- 自主 receiver:如X-47B(2015年实现自主加油),结合MQ-25可形成"无人加油-受油"闭环;
- 高效部署 :
- 软管倍增器:2架无人加油机搭配1架大型加油机,同时为4架 receiver 加油;
- 多国加油机编队:如美军KC-135与英军Voyager(A-330)联合训练,统一TTP(战术技术程序),提升空域利用率与设备多样性(覆盖两种加油系统)。
6. 未来SEAD行动的挑战:20年后的洞察(Joseph Speed上校等)
- SEAD定义:压制敌方防空系统,为己方空中力量开辟通道,是北约联合空中行动的核心。
- 未来环境变化 :
- 城市化冲突:2035年全球60%人口居住在城市(部分为超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冲突转向城市环境,ISR与目标识别难度提升(如叙利亚战场已显现);
- 地缘格局:多极化趋势(权力向东南转移),资源短缺(水/粮食)可能引发冲突。
- 新兴威胁(敌方防空系统) :
- 反隐身技术:俄制1L119 Nebo SVU(VHF AESA雷达)可探测隐身目标;
- 高超音速武器:俄"匕首"空射导弹(Mach 10),压缩SEAD反应时间;
- 无源雷达:俄研发被动相干雷达,不发射信号即可探测目标,难以定位与打击;
- 分布式C4ISR:多节点量子网络,局部防空节点被毁不影响整体,且可"远程操作";
- 长程SAM:俄S-500(2020年或服役),射程500km,具备反导能力。
- SEAD能力提升方向 :
- 高超音速/超高速武器:如改进型反辐射导弹(ARM),提升机动性与末段机动能力,压缩敌方防空系统反应时间;
- 电磁频谱控制:使用定向能(DE)或电磁脉冲(EMP)武器,压制大范围无源/低可探测防空系统,减少目标识别不确定性;
- 多域EMS整合:协调陆/海/空/天/网域的电磁行动,提升ISR与打击协同;
- 韧性ISR:无人机蜂群(仿生设计,如"鸟群""鱼群")、微卫星星座,实现对低可探测防空系统的持续探测。
7. 电子战:被遗忘的领域(Malte von Spreckelsen少校,德国海军)
-
EW定义:北约定义为"利用电磁频谱(EMS)主动/被动行动,实现态势感知、攻防效果",是连接各作战域的核心,但北约长期忽视。
-
EW的历史与现状 :
- 历史里程碑:1904年日俄战争(俄军干扰日军通信)、二战"波束之战"(英德干扰雷达/导航)、海湾战争(电磁频谱主导);
- 现状:近20年(伊拉克/阿富汗)对手EW能力弱,北约依赖GPS/蓝军跟踪系统,EW训练与 doctrine 过时,而俄/中已升级EW能力(如乌东冲突中,俄支持势力用干扰器破坏无人机与通信)。
-
关键概念辨析 :
概念 定义 电磁频谱(EMS) 全频率电磁辐射(如可见光、无线电波),是军事行动的基础(通信、导航、传感) 电磁环境(EME) 受地形、天气影响的地理环境,决定EMS传播特性 电磁行动(EMO) 利用EMS的军事行动(通信、导航、ISR、EW),整合各作战域 -
北约面临的挑战 :
- 频谱拥堵:军方、民用、敌方共用EMS,限制部队机动;
- 敌方升级:俄/中使用加密/跳频通信、低频率雷达(抗干扰)、先进信号处理;
- 能力缺口:EW人员技能退化、 doctrine 过时、装备老化。
-
未来方向 :
- 定位EME为"作战域":需主动塑造EME,确保己方EMS使用权,剥夺敌方使用权;
- 重建EW能力:更新 doctrine(北约正重写EW doctrine)、加强训练、投资攻防装备(如电子攻击吊舱、抗干扰导航);
- 整合EMO与多域行动:将EW融入NAVWAR(导航战)、SEAD、信息战,提升协同效应。
8. 自主武器系统与国际人道法(Andre Haider中校,德国空军)
- 核心争议:自主武器系统(无需人类直接控制)技术已成熟(如自动防空系统),但需符合国际人道法(IHL),引发法律与伦理争议。
- IHL核心原则(自主武器需满足) :
- 区分原则:必须区分平民与战斗人员、民用物体与军事目标------自主系统需通过传感器/算法识别人员行为(如是否参与敌对行动),但人类判断仍存在误差,需定义"可接受误差率";
- 比例原则:军事行动的预期收益需大于附带损害------自主系统可快速计算武器杀伤半径与 collateral damage,理论上比人类更精准,但依赖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回归区分原则);
- 预防原则:需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减少平民损失------武器研发阶段需验证可靠性(如美军集束炸弹故障率要求<1%),无技术可实现"零误差",需明确"误差可接受阈值"。
- 责任归属争议 :
- 军事指挥官:若已知系统可能违法仍部署,需承担责任;若系统经充分测试证明合规,责任豁免;
- 操作员:若系统允许人类干预(如Phalanx近防系统有"人工阻止窗口"),窗口内未干预则需负责;若窗口过短(如毫秒级),责任难以界定;
- 程序员:软件复杂(多团队开发),难以追溯单个程序员责任,除非证明"故意编写错误代码"。
- 结论:IHL未明确禁止自主武器,但其需满足区分、比例、预防原则;技术上,未来或实现合规,但需解决误差率定义、责任归属、伦理共识三大问题。
四、观点文章(Viewpoints)
1. 英国皇家空军百年:对空中力量发展的影响(Ed Wijninga中校,荷兰空军)
- RAF成立背景:1918年4月1日,由皇家飞行队(RFC)与皇家海军航空服务队(RNAS)合并成立,源于Jan Smuts将军1917年报告(提出"空中力量应独立于陆海军")。
- 关键贡献(塑造现代空中力量) :
- 空权理论实践 :
- 1919年阿富汗行动:1架Handley Page V.1500轰炸机轰炸喀布尔王宫,迫使阿富汗求和,首证"独立空中力量的决定性";
- 1920年代索马里行动:空中力量击败陆军长期无法解决的"索马里狂热者",提出"空中控制"概念(低成本、高效率维持殖民秩序);
- 制空权能力建设 :
- 1930年代:休·道丁爵士推动雷达技术(Chain Home雷达)与指挥控制系统(整合雷达、观察队、防空炮),在不列颠空战中避免英国被入侵,成为现代防空体系蓝图;
- 近距空中支援(CAS) :
- 1940年代北非战场:建立"Tentacle"(空地联络官)、FASL(前沿空中支援链路)、"Cab-Rank"系统(3架飞机轮换支援,响应时间从3小时降至30分钟),由Arthur Coningham中将完善,后推广至意大利、诺曼底战场;
- 反潜战(ASW) :
- 二战大西洋海战:研发ASV雷达(MK III型不可被德军Metox系统探测)、Leigh灯(夜间照亮潜艇),搭配B-24远程轰炸机(填补"大西洋缺口"),1943年迫使德军暂停北大西洋U艇行动。
- 空权理论实践 :
- 结论:RAF的经验(CAS、电子战、反潜战)奠定现代空中力量 doctrine,北约当前空中力量运用模式(如多域协同、精准打击)多源于RAF实践。
2. 轻型攻击机:必要的能力补充还是无用的遗迹?(Daniel Wagner少校,德国空军)
-
背景:5代机(F-35)与UCAS(如捕食者C)成本高(采购/运营)、训练周期长,难以覆盖"低威胁环境"任务(如COIN、CAS),形成能力缺口,轻型攻击机(LAA)成为潜在解决方案。
-
核心项目:美国空军OA-X :
-
启动:2009年发布RFI,2017年重启,源于伊拉克/阿富汗低强度冲突经验;
-
机型:
机型 来源 关键参数 优势 A-29 Super Tucano 巴西EMB-314 双座、涡桨动力,配备光电/红外传感器、Link 16,可挂载GBU-12/59、Mk-81/82、AIM-9M/X 单价1200-1300万美元,运营成本1200-1600美元/小时,装甲保护,阿富汗空军已使用 AT-6 Wolverine 美国(T-6教练机改型) 单座,配备光电/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可挂载GBU-12 基于成熟教练机,训练成本低,与美军现有训练体系兼容
-
-
LAA的优势 :
- 成本低:运营成本仅为F-16的1/10、A-10的1/5,可减少高价战机损耗(延长寿命);
- 多任务:CAS、ISR、FAC[A](空中前沿引导员)、COIN、武装警戒,可搭载GPS制导武器与机枪;
- 部署灵活:可在简易跑道(草地/砂石)起降,维护需求低,适合前沿部署(FOB);
- 建伙伴能力:低成本、易操作,适合向阿富汗、伊拉克等国转让,提升其自主作战能力。
-
局限性 :
- 速度慢:响应时间长(需依赖FOB缩短距离);
- 无隐身:无法在高威胁环境(如S-400覆盖区)运作,仅适用于"半许可/低威胁"环境。
-
结论:LAA不是5代机/legacy战机的替代,而是"成本效益高的能力补充",适合低威胁环境任务,可释放高价战机用于高威胁任务,OA-X项目计划2019年采购首批机型。
3. 旋翼无人机系统(RUAS):市场概况与海上应用(Lorenzo Fiori,莱昂纳多直升机分部)
-
RUAS市场分类(按MTOW,最大起飞重量) :
类别 MTOW范围 应用领域 代表机型 超小型 <25kg 军民两用(如侦察) 大疆Phantom 小型 25-300kg 军事maritime(ISR、边境巡逻) 莱昂纳多AWHERO 中型 300-1000kg 军事(未来扩展) 莱昂纳多VSR-700 大型 >1000kg 军事(基于有人直升机改型) 莱昂纳多AW_SOLO -
maritime应用核心需求 :
- 低后勤负担:适配舰船有限空间;
- 长航时:>5小时;
- 多载荷:雷达、光电/红外相机、激光测距、嗅探器;
- 环境适应性:自动起降(恶劣海况)、兼容重燃料;
- 集成性:与舰船CMS(作战管理系统)互联,确保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
-
当前应用与未来潜力 :
- 当前:ISR(24/7持续覆盖,搭配有人直升机提升效率)、通信中继;
- 未来:
- 水雷对抗:搭载ALMDS(空中激光水雷探测系统);
- 反潜战:投放/监控声呐浮标;
- 有人-无人协同(MUM-T):如AWHERO可实现STANAG 4586的LOI 3级(有人机控制无人机载荷),未来向LOI 4-5级(控制起降与飞行)发展。
-
挑战 :
- 老旧舰船改造: hangar 空间不足、天线/控制站安装困难、雷达反射截面(RCS)影响;
- 成本:大型RUAS(如AW_SOLO)成本高,仅少数北约海军(美/英)可负担,小型RUAS是当前主流。
4. 人工智能的未来角色:军事机遇与挑战(Andy Fawkes等)
- AI定义与现状 :
- 弱AI(窄AI):当前主流,仅适用于特定任务(如语音识别、围棋、空战模拟),无自主适应能力;
- 强AI(通用AI):可执行人类所有智力任务,学界认为需数十年才能实现。
- 军事应用场景 :
- 训练与模拟 :
- SIMNET(DARPA 1980年代项目):分布式装甲模拟;
- MTDS(北约任务训练分布式模拟):连接多国模拟器,提升联合训练效果;
- C2SIM标准:使C4I系统可切换"真实/模拟"部队,支持演习与任务规划;
- 自主系统 :
- 自主起降:X-47B(2015年实现航母自主起降与空中加油);
- 空战模拟:ALPHA(美空军研究实验室,2016年在模拟器中击败资深飞行员);
- 有人-无人协同(MUM-T) :
- 忠诚僚机:F-35搭配XQ-58A(低成本可损耗无人机),执行侦察/电子战/攻击;
- 蜂群:103架Perdix无人机(2016年美军演示),实现集体决策、自修复;
- 网络防御:自动化异常检测(如识别恶意软件),但核心决策(如漏洞修复)仍需人类;
- C2与决策支持 :优化OODA循环(观察-调整-决策-行动):
- 观察:融合多源数据(传感器、社交媒体);
- 调整:大数据分析生成态势图;
- 决策:推荐行动方案与后果;
- 行动:高时间压力下自动执行预编程行动(需人类批准)。
- 训练与模拟 :
- 挑战 :
- 信任度:AI行为难以预测(如战场环境变化导致决策偏差),需定义"可接受误差率";
- 伦理法律:自主杀伤系统的责任归属,需明确"人类在环"(human-in-the-loop)要求;
- 军事适配性:民用AI(如自动驾驶)难以直接用于军事(需抗干扰、高可靠性),需专项研发。
五、JAPCC内部动态(Inside the JAPCC)
1. 2018年度会议
- 主题:"The Fog of Day Zero -- Joint Air and Space in the Vanguard"(零日迷雾------联合空中与太空力量在前沿)
- 时间/地点:2018年10月9-11日,德国埃森
- 规模:280+参会者(含55位将官与高级文官),来自北约及伙伴国(澳大利亚、智利、秘鲁等),8家企业赞助
- 核心议题:
- "Day Zero"定义争议:是"开火日""非动能攻击识别日"还是"隐蔽准备期";
- 法律挑战:对手使用混合战/网络攻击的"Article 5触发阈值";
- 太空依赖:需制定明确北约太空政策;
- 多域威胁防御:360°威胁(无明确前后方)下的空中与太空C2能力保护。
- 后续:会议纪要将发布于JAPCC官网,2019年会议定于10月8-10日(埃森)。
2. 近距空中支援(CAS)项目
- 背景:阿富汗行动中,CAS在"许可环境"下发展,需适应未来A2/AD环境与城市化冲突;
- 任务:受AIRCOM委托,分析CAS的历史/现状,评估当前与未来资源,提出北约CAS能力建设建议;
- 计划:2019年上半年发布最终报告。
3. 2018年指导委员会(SC)与高级资源委员会(SRC)会议
- 时间/地点:2018年6月,德国卡尔卡尔(JAPCC总部)
- 核心成果:
- 新赞助国:丹麦正式加入JAPCC(尾翼标识更新);
- 人力调整:希腊2019年增派1名SME( Subject Matter Expert),意大利将1个行政岗位调整为SME,JAPCC现有33名SME,计划增至35名;
- 空缺问题:仍有13个SME岗位未被认领,10个岗位已认领但空缺,缺口集中在ISR、电子战、一体化防空反导/BMD领域;
- 项目认可:北约转型司令部(SACT)认可JAPCC的《北约联合空中力量战略》《空中努力水平(Air LoE)研究》,后者正为2019年北约政治指导提供输入;
- 预算:批准2019年预算,实现年度成本节约(返还成员国)。
4. Staff Ride:阿纳姆战役遗址考察
- 时间:2018年9月19日(与1944年"市场花园"行动同月)
- 目的:通过历史战役学习,提升JAPCC staff的战术/ operational 认知;
- 路线:
- 空降区:1944年1st英国空降师着陆点;
- 阿纳姆桥:John Frost中校指挥的英军防御战遗址;
- Oosterbeek:英军HQ(Hotel Hartenstein)与公墓(敬献花圈,纪念阵亡士兵);
- 学习点:空降行动规划、情报支援、空地协同、后勤保障的历史教训。
六、书评(Book Reviews)
书名 | 作者/出版社 | 核心内容 | reviewer | 评价 |
---|---|---|---|---|
《EMB-314 Super Tucano -- Brazil's Turboprop Success Story Continues》 | João Paulo Zeitoun Moralez / Harpia Publishing(2018) | 巴西空军从EMB-312 Tucano到EMB-314 Super Tucano的转型,分析研发挑战、性能优势(低成本、高可靠性),及全球出口情况(如阿富汗空军) | Daniel Wagner少校(德国空军) | 推荐,技术细节丰富,附录 artwork 详实,是轻型攻击机爱好者"必读书" |
《Modern Chinese Warplanes: Chinese Air Force -- Aircraft and Units》 | Andreas Rupprecht / Harpia Publishing(2018) | 2012版更新,涵盖中国空军现代化:现役机型(含武器)、标识与序列号系统、编制体系,重点介绍PLAAF近69年最大规模改革 | Simon J. Ingram(JAPCC出版物主管) | 准确性高、结构清晰,是分析师与SME的优质参考资料 |
七、广告内容
- 洛克希德·马丁:推广F-35战机,强调其隐身、远航程、武器容量、先进传感器,称其为"最致命、生存能力最强、互联的战机",官网F35.com;
- 莱昂纳多:推广M-346高级教练机,强调其"为21世纪飞行员训练设计",整合Live-Virtual-Constructive(LVC)训练系统;
- 泰雷兹-雷神系统(ThalesRaytheonSystems):推广欧洲首套一体化防空反导C2系统,强调其北约合作经验;
- 内华达山脉公司(SNC):展示其产品矩阵(A-29、MQ-9、C-130等),强调其在太空系统、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的工程能力。
4. 关键问题
问题1:捷克空军作为北约成员国中的中小型空军,其当前核心作战力量构成如何?未来为提升北约协同能力,需优先解决哪些装备与人员问题?
答案:
- 当前核心作战力量构成 :捷克空军由六大核心单位组成,其中主力作战力量为21战术空军基地(配备14架超音速JAS-39 C/D战机、2个L-159亚音速轻型攻击机中队),其他关键单位包括22直升机基地(Mi-171运输/ Mi-35武装直升机)、24运输基地(空客A-319/CASA C-295等)、25防空营(SA-6/RBS-70/SA-13地空导弹)、26指挥控制营(生成通用空情图、管理北约QRA力量)及帕尔杜比采训练中心;
- 未来优先解决的问题 :
- 人员稳定与能力建设 :因过往国防预算下降,空军从"能力生存模式"转向"恢复发展模式",GBAD(地空导弹)部队人员缺口最紧迫,需加速招募年轻人员,优化训练大纲(使新人尽早形成战斗力),并与捷克国防大学等高校合作更新教育项目;
- 装备现代化采购 :首要采购北约兼容的3D机动防空雷达(现有雷达超服役年限,核心部件不可替代),其次需替换俄制装备(如Mi-24直升机,寻求西方替代机型),同时扩大CASA C-295机队以淘汰俄制Yak-40运输机;
- 长期战机决策:2025-2027年JAS-39合同到期后,需决定延续C/D型、升级E/F型或更换新世代战机,该决策将直接影响与北约的协同能力及空军整体架构(如L-159中队定位、基础设施适配)。
问题2:文档认为"太空韧性"是北约军事威慑的关键,其核心逻辑是什么?实现太空韧性需采用哪些技术与策略,这些策略之间如何协同?
答案:
- 核心逻辑:现代军事行动高度依赖太空服务(GPS制导、通信、ISR),北约承认对太空的"实质性依赖";但卫星系统存在固有脆弱性(部署早于任务易被研究、成本高/难防御/替换慢、威胁类型多------辐射/网络/动能攻击等),易成为对手"Day Zero"(冲突前或冲突初期)的打击目标,导致北约军事能力大幅降级;因此,通过"太空韧性"确保太空服务不中断,是维持北约威慑能力的关键(避免对手因感知北约太空脆弱性而发起攻击)。
- 实现技术与策略 :共5种互补策略,协同逻辑如下:
- 分解(Disaggregation):将不同任务/传感器分配到独立子系统,单一子系统受损仅影响部分能力,为其他策略奠定"模块化"基础(如子系统可作为载荷搭载于其他卫星,支持扩散与多样化);
- 分布(Distribution):多个子系统执行同一任务(如GPS),单一卫星受损仅"平缓降级",与"扩散"策略协同(增加相同系统冗余),提升攻击者的成本与难度;
- 多样化(Diversification):通过多平台/轨道/系统实现同一任务(如PNT服务来自GPS/伽利略/格洛纳斯,或用HAPS/E-LORAN替代),与"分解"协同(不同子系统可适配不同平台),减少对单一系统的依赖;
- 扩散(Proliferation):部署多个相同系统/部件(卫星、地面站),提供冗余,与"分布"协同(扩大同一任务的系统数量),确保单一失效不影响整体;
- 保护(Protection):通过物理/电磁加固、抗干扰链路等提升系统固有 robustness,为其他所有策略提供"基础防护"(如分解后的子系统需保护以避免批量受损)。
- 协同案例:某国ISR卫星采用"分解+扩散+多样化"策略------将ISR任务分解为成像/信号接收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部署多个冗余卫星(扩散),同时搭配HAPS高空平台作为替代(多样化),并对卫星进行电磁加固(保护),即使部分卫星被动能武器摧毁,仍可通过其他子系统、冗余卫星及HAPS维持ISR能力。
问题3:针对航母面临的空中威胁(反舰导弹、无人机蜂群等),文档提出了哪些防御与进攻手段?这些手段如何形成"攻防一体"的航母生存体系?
答案:
- 针对空中威胁的防御手段 :
- 舰载激光系统:如美军HELIOS系统(2018年1.5亿美元合同),当前可击落无人机、致盲反舰导弹导引头,未来10年可实现"硬杀伤"(对抗ASCM/ASBM),解决传统导弹"弹药有限"的问题;
- 高超音速 projectile(HVP)与电磁轨道炮(EMRG):HVP可由现有5英寸炮发射(速度Mach 3,是传统炮弹的2倍),EMRG射速4500-5600mph、射程50-100海里,二者可快速拦截近距离来袭的反舰导弹/无人机;
- 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NIFC-CA+舰空导弹):NIFC-CA整合舰船/有人机/无人机传感器与Aegis系统,搭配SM-6导弹(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2017年成功拦截MRBM)、SM-3 Block IIA(BMD拦截,射程2500km,部署于Aegis舰与岸上站点),形成远程-中程-近程的多层防御;
- 针对空中威胁的进攻手段 :
- 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约1000km,使发射平台(如F-35)远离敌方S-400(400km射程)等防空系统,在"敌方威胁圈外"打击其反舰导弹发射阵地,从源头消除威胁;
- 隐身战机+无人加油协同:F-35作战半径超600海里,搭配MQ-25无人加油机可延伸至1000海里,同时F-35可深入敌方A2/AD区域获取反舰导弹阵地、无人机控制站等目标信息,引导外部火力(如舰载导弹、其他战机)打击;
- "攻防一体"体系逻辑 :
- 防御端:通过"激光+HVP/EMRG+NIFC-CA"形成"近-中-远"多层拦截,应对已发射的反舰导弹/无人机蜂群,确保航母自身安全;
- 进攻端:通过"高超音速导弹+F-35+MQ-25"在"敌方威胁圈外"打击其反舰武器发射平台与指挥节点,从源头减少威胁数量;
- 协同效应:防御手段为进攻平台(如F-35)提供安全的起飞/回收环境,进攻手段则减轻防御端的压力(减少来袭目标),二者结合使航母既能"自保",又能"主动消除威胁",确保生存性与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