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纯粹是个人琐碎的思考,不对的地方还望海涵~
最近,关于AI的讨论已经从"它会不会取代我?"悄然转变成了"我该如何与它共事?"。从 2023 年,到 2025年,AI 一直是我们的主题,然而围绕 AI 讨论的焦点却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我们可能已经基本接受 AI 带来的改变,朋友,你觉得是这样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进步,不管你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我们不再将AI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开始学习它的语言,驾驭它的能力。

从程序员用Copilot、Claude Code 、cursor写代码,到设计师用Midjourney、豆包生成草图,再到运营用GPT-5写文案,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接管我们工作中那80%重复、繁琐、有规律可循的执行任务。当然也有朋友用非常直接的话来说,机械性毫无价值的工作(至少,在 AI 时代来说,确实是这么回事)
可见,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深刻、也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当AI包办了80%的执行,我们剩下的20%,究竟值钱在哪?,换句话说,为什么是你来做这 20%,你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这的确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朋友,你认为呢?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区分普通职场人与顶尖人才的分水岭。我们以往引以为傲的熟练操作、信息搜集、甚至内容产出的能力,其价值正在被无限稀释。而真正支撑我们"不可替代性"的,是AI永远无法编码的三种核心能力。
1. 审美与决断力:从"做得多"到"选得对"
AI最大的优势是"生成",它可以在一分钟内给你100个logo方案,1000句广告文案,10000种配色组合。但在这种无穷尽的"可能性"面前,一种稀缺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你的审美与决断力。
AI可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但它无法告诉你"什么应该做"。
-
一个初级设计师,价值在于快速出图;一个顶尖的设计总监,其价值在于从100个AI生成的方案中,挑出唯一一个最符合品牌灵魂、最能触动用户心弦的设计,并说出为什么。
-
同样的道理,一个初级文案写手,价值在于快速写稿;一个顶尖的创意总监,他的价值却在于能从AI生成的无数句子中,选出那句能成为品牌Slogan的"神来之笔"。
在AI时代,你的价值不再是你"执行"了多少,而是你"判断"了多少,或者说你选对了多少,这点太特么的重要的,以至于我之前废话这么多,就是让你理解我想表达什么。

这种判断力,是你的学识、经验、品味和对人性的洞察力的总和。AI是你的画笔,而你,是那个决定画什么、以及何时停笔的艺术家。
2. 共情与连接力:从"处理信息"到"理解人心"
AI是逻辑的大师,却也是共情的门外汉。它可以分析一份报告里的所有数据,但无法感知一场会议中微妙的团队情绪。 也有人说,它可以优化一套管理流程,但无法进行一次能鼓舞人心的促膝长谈。确实,我们太需要沟通了,太需要共情了,太需要被人理解。
当沟通和协作的效率被AI工具极大提升后,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连接"就成了奢侈品。
- 一个项目经理,他的核心价值不再是分配任务和追踪进度(这些AI可以做得更好),而是当项目陷入僵局时,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团队成员的焦虑,组织一次有效的沟通,重新凝聚人心,让项目不至于停滞不前,而是重新回到快速迭代的轨道上来。
- 那么,一个优秀的销售,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其核心价值不再是背诵产品参数,我理解,应该是能听懂客户未说出口的顾虑,理解他真实的业务痛点,建立起超越买卖关系的信任,让他们能够复购,对吗,SAAS,最特么性感的一个词,复购。
我们最终知道了,算法虽然可以处理信息,但是却无法理解人心。在冰冷的数据和高效的流程之外,那种能感知、理解、并回应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信任和影响力的连接能力,才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最核心的竞争力啊!朋友,你认同否? AI负责连接"点"(信息),而你,负责连接"人"(灵魂所在)。
3. 整合与担当力:从"提供选项"到"承担后果"
面对复杂的商业决策,AI可以成为史上最强的"参谋"。它能基于海量数据,为你模拟10种市场策略,并预测各自的成功概率。它会把所有的"what if"(如果这样会怎样)都摆在你面前。然后,用那双空洞洞的眼神看着你,期待的你的下一条指令的到来。
但它永远不会替你做出最终的选择,更不会为这个选择的后果负责。
- 一个创业公司的CEO,他的价值不是比AI更会分析市场数据,其价值恰恰是在AI提供的所有可能性中,结合对宏观政策的理解、对竞争对手的判断、对团队能力的认知,做出那个最关键的战略赌注,并对所有员工、股东和客户承担起无限责任(我说的是负责的 CEO)。
这种整合复杂信息(包括量化的数据和无法量化的直觉、勇气)并做出关键决策,最后挺身而出承担一切后果的担当力,是领导力的最终体现,也是机器永远无法拥有的品质。AI是你的副驾驶,它能提示所有航线和风险,但最终决定飞向何方、并对全机人负责的,永远是你这位机长。
写在最后
AI的浪潮,与其说是一场"替代"危机,不如说是一场"价值重估"。它像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将所有可被标准化的技能过滤出去,逼迫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我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所以,朋友,请别再沉迷于提升那80%的执行效率了,因为你再快也快不过AI。vibe coding 依然成为我所认识的人中编码的主流选择,大多数人回不去完全手写代码的年代了。我们唯一可以快的地方,那就是思考。当然思考也分"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看你如何取舍,至少 AI 才不会帮你正确取舍。
所以,朋友,总结以上,我们真正的战场,在那剩下的20%里。在那里,你的审美、你的共情、你的担当,将是你最坚固的护城河。何不,立足现在,咱们就开始打磨它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