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 SpringAI 对接 OpenAI 等大模型接口时,很多开发者会遇到一个常见问题:接口调用过程中突然抛出 Netty 超时异常。这一问题往往与默认配置的超时时间不匹配实际业务场景有关,今天就带大家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完整搞定 SpringAI 的超时配置优化。
一、问题背景:为什么会出现 Netty 超时?
SpringAI 中默认提供的 OpenAiApi 实例化方式,会使用框架内置的默认超时参数。对于简单的短文本交互(如单轮问答),默认超时可能足够,但如果遇到长文本生成 (如万字报告)、复杂逻辑计算 (如代码生成 + 解释)或网络波动场景,默认的短超时就会触发 Netty 底层的连接超时 / 读取超时,直接导致接口调用失败。
先看大家常用的默认配置(也是问题配置):
@Bean
public OpenAiApi openAiApi() {
// 仅传入 apiKey 和 baseUrl,使用全部默认配置
return new OpenAiApi(apiKey, baseUrl);
}
上述配置的隐患在于:SpringAI 默认的 HTTP 客户端(基于 Netty)超时时间较短,而大模型生成复杂内容时,响应时间很容易超过这个阈值,最终抛出 io.netty.handler.timeout.ReadTimeoutException 异常。
二、解决方案:自定义超时配置
核心思路是:通过 RestClient.Builder 手动配置 HTTP 客户端的超时参数(重点是读取超时),再将自定义的 RestClient.Builder 注入到 OpenAiApi 中,覆盖默认配置。
优化后的完整代码如下:
@Bean
public OpenAiApi openAiApi() {
RestClient.Builder customRestClientBuilder = RestClient.builder()
.requestFactory(ClientHttpRequestFactoryBuilder.simple()
.build(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ettings.defaults()
.withReadTimeout(Duration.ofSeconds(60))));
OpenAiApi api = OpenAiApi.builder().apiKey(apiKey).baseUrl(baseUrl)
.restClientBuilder(customRestClientBuilder)
.build();
return api;
}
三、关键参数说明与注意事项
1. 核心超时参数解读
-
ConnectTimeout(连接超时) :客户端与大模型服务建立 TCP 连接的最大等待时间,建议设置为 10-15 秒。过短容易因网络波动导致连接失败,过长则会增加无效等待时间。
-
ReadTimeout(读取超时) :建立连接后,等待服务端返回响应的最大时间,这是解决 Netty 超时的核心。根据业务场景调整:
-
短文本交互(如单轮问答):30-60 秒足够;
-
长文本生成(如报告、小说):建议 60-120 秒;
-
超复杂任务(如多轮对话 + 代码生成):可酌情设为 180 秒,但需注意服务端是否有超时限制(如 OpenAI 部分接口默认 5 分钟超时)。
-
WriteTimeout(写入超时):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体的最大时间,一般设置为 30 秒即可,极少触发。
2. 避免硬编码,从配置文件读取参数
建议实际项目中api-key和base-url需在 application.yml 或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示例(yml 格式):
spring:
ai:
openai:
api-key: sk-your-api-key
base-url: https://api.openai.com/v1 # 若用代理,替换为代理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