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coze专门做工作流和智能体的。其实,coze的通用智能体做得还不错,比如扣子空间,但今天,咱们不说扣子空间,一起聊聊coze的新功能,AI生成应用。
作为一个踩过十几款AI设计工具的骨灰级AI用户,我原以为还是换个皮肤的老思路,直到体验完Coze这次的新品,哪怕是见惯技术迭代的我,也不得不拍案叫绝.

它直接打通了需求澄清、UI设计、成品交付的全链路,MVP模型一步到位,甚至支持通过自然对话实时调整UI细节、优化页面逻辑,不用写PRD,不用画流程图,口述需求就能快速响应,真的做到指哪打哪。
回想起此前用扣子空间,我曾尝试用coze空间+Figma生成UI设计图及代码,但实际体验总差那么点意思,生成的方案要么与业务需求存在理解偏差,要么交互逻辑落地性不足,最后往往是看起来不错,用起来别扭的鸡肋工具。
没想到仅仅过去两个月,扣子团队就用这套新方案狠狠刷新了我的认知,更关键的是即时调整带来的畅快体验。
一 、精准理解需求,不需要重复反复沟通
普通用户跟AI沟通,就像程序员与需求方中间必须夹杂着一个产品经理, 不然迟早会打起来。

我这次采用的是让coze帮我成一个哄娃神器,刚刚吩咐完,它就帮我吭呲吭呲地干起来,毫无感情,我好喜欢啊。

需求文档一步到位,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体分析、市场需求与竞品分析、功能概述到详细设计等,它做出的是一个实际可用的PR文档。
二、告别老套的紫色系,用设计师的思维设计UI
用过 AI 设计的朋友大多被紫色困扰过,再怎么强调不要紫,最终的结果依然会在按钮边框或背景里蹦出来。我做了极端测试,连续生成电商、教育、医疗、金融、社交五个页面,每次明确禁止紫色,然后AI都会回复说好的,下一秒,紫色系的UI再次来袭,想砸键盘的心都有了。

这次coze直接从最开始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它提供了智能选择风格和指定选择,你只需要指定选择喜欢的风格和配色方案,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用的是青色+白色相间的渐变弥散,使用了简约模式,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确实是毫无人性的机器人,除了画出了原型图,把每个页面的引用关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果你觉得不满意,可以单个页面重新生成

如果只是部分不满意,coze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口喷式提出需求,果然,听懂人话的AI还是讨人喜欢的。

三、沙箱预览与独立域名,让你随时拿起手机就能演示
Coze空间发布不久,很多用户都说生成的网页不好用,无法脱离扣子,当给客户演示的时候必须得打开电脑连网络一通折腾。
而在coze应用中,Coze 的沙箱预览配合独立域名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场景,并且用Expo Go实现在手机上无缝预览。

如果你想基于UI二次开发,Coze也帮你想到了类似的场景,你可以直接下载整个应用的源代码,堪比许愿池。

必须说的短板
1、后端交互仍是空白
UI 与前端交互已经可用,但后端逻辑尚未覆盖,登录按钮只是视觉结构,不会真正调接口表单提交也不做数据保存,目前它帮助我们迅速获得看得见和点得动的原型,距离可上线产品仍需后端接入
2、紫色在极少数场景仍会返场
整体已显著改善不过在个别垂类仍有偶发情况,例如医疗体检报告页,我指定蓝色与白底,但异常提示出现过淡紫,虽然不至于破坏整体但对细节敏感的人会在意,我猜与训练数据分布有关,期待后续继续收敛,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吧。
3、前端代码可以跑但不能直接上生产,同时需要留意 token 消耗
导出的前端代码本地可用,不过仍需要专业化代码处理,我在电商首页遇到两个问题:轮播切换偶发卡顿以及移动端键盘遮挡搜索框,这在 AI 生成代码里并不罕见,对于程序员来说,有bug咱们就修复咯。
另一点是成本:一个中等复杂度的 APP 约十五个页面和简单交互大致消耗几十万tokens,这还不包含中间的微调和修改,不过如果能整体提升效率,tokens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因为tokens的费用一直都在下降,前年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多写几个字都要咬牙切齿,今年看到的概念是Vibe Code,tokens已经不是考虑是否使用AI产品的关键了。
小小总结
今天的 AI 设计不稀奇,真正难的是从炫技走向落地,在 Coze 新品上我看到用对话降低沟通成本,用精准生成减少返工,再用沙箱预览解决演示与协作,这些点单独看都不花哨,合在一起就形成从需求到可验证原型的闭环,我能明显感到推进项目时那种顺滑的手感,这很珍贵,所以。。。推荐大家都去用一用吧。
我是黄啊码,码字的码,AI时代,用最好的工具,提升最大的效率,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如果觉得受用,欢迎一键三连,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