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15 秒------先抛梗
如果把 AI 训练比作"深夜海底捞",GPU 就是那个永远喊"加菜"的吃货。
传统存储?端菜速度堪比"树懒服务员",GPU 举着筷子空转,电费一秒烧掉 3 块钱。
极客天成的 AI 原生存储?直接升级成"闪现外卖小哥",菜还没出锅已瞬移上桌。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1. 云原生 vs. AI 原生------一张表情包看懂
云原生:
"容器宝宝要存数据?给给给,别哭。"
目标:让开发运维早点下班,K8s 说扩就扩。
性能模型:差不多先生------"能用就行"。
AI 原生:
"GPU 爸爸要喂饱?敢慢 1ms,电费你赔!"
目标:让 GPU 吃到撑,吃到 100% 利用率,数据像瀑布一样灌进去。
性能模型:处女座+强迫症------"确定性低延迟,吞吐必须拉满"。
2. 四大绝活------把高冷技术讲成脱口秀
绝活 ① |闪现送菜------RDMA 网络
普通网络:数据先写作业(CPU)、再排队(内核)、再上车(内存),一趟下来 20ms。
RDMA:数据从存储内存"咻"地跳进 GPU 内存,CPU 全程打酱油,延迟低到微秒级------GPU 还没张嘴,菜已塞进去。
绝活 ② |秒列百万小文件------元数据开挂
AI 数据集:一亿张"猫片"+标注。
传统存储:ls 一下,先去泡杯咖啡。
AI 原生存储:把元数据搬进"内存超跑"(SCM),ls 秒回,鼠标还没松手结果已出。
绝活 ③ |协议"三头龙"------一份数据三种吃法
同一池数据,
▶ 数据工程师用 S3 接口"扔"进去;
▶ 预处理小哥用 POSIX 文件"撸"干净;
▶ 训练框架通过 CSI 卷"嗷呜"一口吞下。
全程 0 拷贝,数据搬家?不存在的,省下的硬盘够你再买几张 RTX 5090。
绝活 ④ |智能分层------"熵减"钱包
热数据:NVMe 金牌包厢,随叫随到。
温数据:QLC SSD 二等座,便宜还够用。
冷数据:对象存储"地下室",一块钱存一年。
系统自动帮你"挪座位",TCO 直接打骨折。
3.一张"进化表"------把干货再压成薯片
|------|-------------|--------------|
| 维度 | 云原生(旧世界) | AI 原生(新大陆) |
| 设计哲学 | 计算是老大 | 数据才是霸总 |
| 性能要求 | 够用就行 | 慢 1ms 都算翻车 |
| 扩展姿势 | TB~PB,手动加盘 | PB~EB,在线无痛 |
| 协议支持 | 块为主 | 文件/对象/块三合一 |
| 理想周末 | 运维钓鱼 | GPU 加班到 100% |
彩蛋------给爱打游戏的你
想象一下,《赛博朋克 2077》地图加载 0.5 秒你就摔镜怒吼;
而 AI 训练如果也"加载"0.5 秒,一张 A100 一天白烧 200 度电。
AI 原生存储就是那位"MOD 大神",把加载条直接删掉,让你和 GPU 一起"全程满帧"跑模型。
结尾 10 秒------金句收心
云原生让"应用"敏捷;
AI 原生让"洞察力"敏捷。
当数据像光一样流动,GPU 从不挨饿,
下一个爆火的 AI 应用,也许就诞生在你的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