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刚上手 AI 编程的朋友和我聊天:
"AI 哐哐哐就生成了几十个文件,测起来也没有问题,但后来我仔细一想,这个思路后续的可扩展性不够,没法采用,需要撤销重来,感觉挺可惜的"。
这种"可惜",我猜不少刚开始用 AI 写代码的人都经历过。
代码不是资产,认知提升才是
在传统开发中,代码都是一行一行敲出来的。
删一段?那可是熬过的夜、掉过的头发、查过的文档。
所以很多人哪怕知道方向不对,也硬着头皮往下改------毕竟"都写到这儿了"。
但 AI 编程时代,代码生成的成本几乎趋近于零,几十个文件对 AI 来说可能就是一句提示词的事情,甚至,你的一杯茶可能都没有喝完。
真正值钱的 ,不是那堆能跑的代码,而是你每次尝试获得的认知提升:
- 为什么这个方案不行?
- AI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值得学习的的地方?
- 下次给 AI 的提示词应该如何改进?
这些,才是你在 AI 编程时代应该不断累计的"资产"。
AI 让快速试错成为可能
传统开发模式下,几十个文件,可能得花费好几天才能调试完。
但现在,AI 几分钟都能帮你生成某种方案的代码,让"快速验证"成为了可能。
也许,以后程序员对代码的感知层级不再是按照行、函数、文件之类,而是按照某个特性、某个升级、某个方案来考虑了。
别让"沉没成本"绑架你的判断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沉没成本":投入越多,越舍不得放手,哪怕知道是错的。
而 AI 编程时代,写代码的"沉默成本"几乎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去对比各种方案,而不再受制于敲代码而投入的成本。
所以,发现问题就果断删。
删得越快,离对的方案就越近。
为了说明观点,本文简化了相关概念,比如:AI 重构需要完备的测试保障。
结语
别太在意那些需要删除的文件,它们不是失败的证据,而是你接近正确答案的脚印。
发现问题之后,别犹豫,大胆删除,快速重试,也许没有妥协之后,我们的代码质量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