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获取的关于相机焦距与其他参数的关系

这个问题本质上涉及 相机成像几何关系


1. 成像关系

相机镜头的焦距 ( f ) 越大,等效于"放大镜放大效果"越强。

相机成像遵循透镜公式:

\\frac{1}{f} = \\frac{1}{u} + \\frac{1}{v}

其中

  • ( f ):焦距
  • ( u ):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 ( v ):像距(像点到像平面的距离,通常接近传感器)

在固定传感器尺寸的情况下,视场角(FOV, Field of View)主要由焦距决定:

FOV = 2 \\cdot \\arctan\\left(\\frac{d}{2f}\\right)

这里 ( d ) 是传感器的尺寸。


2. 为什么焦距大 → 视野变小

  • 焦距大:(\frac{d}{2f}) 变小 → 夹角减小 → 视野变窄。
  • 相当于你拿望远镜看东西:能看得更远、更清晰,但视野范围变得很小。

3. 直观理解

  • 短焦镜头(小 f):广角镜,能看到大范围,但细节放大率低。
  • 长焦镜头(大 f):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细节,但只能看到中间的一小块区域。

4. 举例

假设相机传感器宽度是 6.4 mm

  • 焦距 8 mm → 水平视角:

    2\\arctan\\left(\\frac{6.4}{2 \\cdot 8}\\right) \\approx 43\^\\circ

  • 焦距 16 mm → 水平视角:

    2\\arctan\\left(\\frac{6.4}{2 \\cdot 16}\\right) \\approx 22\^\\circ

可见焦距加倍,视角缩小一半左右。


✅ 总结:

因为传感器尺寸固定,焦距越大,光线投射的角度越小,结果就是 放大了细节,但视野范围缩小

要不要我给你画一张光学几何示意图,直观展示焦距变大视野变小的原因?

好------下面给你一份较为全面、工程化的"焦距(focal length)"解释:定义、光学公式、与视角/放大/景深/曝光的关系、常见误解与把玩技巧,并穿插若干数值例子帮助理解。


一、什么是焦距(物理定义)

  • 焦距 (f) :对于薄透镜或等效成组镜头,焦距是从**主平面(principal plane)焦点(focal point)**的距离,当物体在无穷远处时,经过镜头后在像面(感光面/传感器)上成像的位置与主平面的距离即为焦距。
  • 通俗说:焦距决定镜头把远处平面"投影"到传感器上的比例,也就是"放大倍数"的基准。
  • 注意:实际复杂镜头有主平面、入射/出射主点,焦距是关于这些光学主点的定义(不是简单到某一块玻璃的距离)。

二、关键光学公式(必须会)

  1. 薄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方程)

    \\frac{1}{f}=\\frac{1}{u}+\\frac{1}{v}

  • (u):物距(物体到镜头主平面的距离)
  • (v):像距(像到镜头主平面的距离,接近传感器位置)
  • 例如:物体很远 (u\to\infty),则 (v\to f)。
  1. 放大率(线性放大、像高)

    m=\\frac{\\text{像高 } h'}{\\text{物高 } h}=\\frac{v}{u}=\\frac{f}{u-f}

  • 例如:焦距 50 mm,物体距离 2000 mm(2 m),由公式:
    (v=\dfrac{u f}{u-f}\approx 51.282\ \mathrm{mm}),放大率 (m\approx0.02564)(也就是 1:39 左右)。(数值示例:前面计算)
  1. 视场角(Field of View, FOV)
  • 水平视角(给定传感器宽度 (w)):

    \\mathrm{FOV}_\\text{h}=2\\arctan\\left(\\frac{w}{2f}\\right)

  • 对角视角用传感器对角线长度代替 (w)。
    (全画幅 36×24 mm,取宽 36 mm):

    • (f=24\ \mathrm{mm}) → 水平 FOV ≈ 73.7°(广角)
    • (f=50\ \mathrm{mm}) → 水平 FOV ≈ 39.6°(常态视角)
    • (f=100\ \mathrm{mm}) → 水平 FOV ≈ 20.4°(长焦)
      (上面数值是精确计算例子,用公式得到。)
  1. 曝光光圈(f-number)与入光量
  • 光圈数(f-number,记为 (N))定义:

    N=\\frac{f}{D}

    其中 (D) 是镜头有效孔径直径(entrance pupil)。
  • 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强度与 (N) 的平方成反比:光照 ∝ (1/N^2)。
    例如 f/2 与 f/4:f/2 进光量是 f/4 的 4 倍(差 2 个光圈)。

三、焦距与其它摄影/视觉量之间的直观关系

  1. 焦距 ↑ → 视角 ↓(视野变小)

    同焦距变大,镜头把更小的实景区域"放大"投到传感器上,等于"望远"但视野窄。

  2. 焦距 ↑ → 放大倍数 ↑ (在相同物距下)

    更长的 f 在相同拍摄位置把物体投得更大。

  3. 焦距与景深(Depth of Field, DOF)

    • 相同拍摄位置与相同光圈 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主体前后的可接受清晰范围变小)。
    • 但如果你改变焦距并为保持相同构图而后退或前进,景深变化要考虑两方面(距离变化与放大率变化)。常见结论:为取得相同构图并保持相同光圈,长焦会比广角更容易产生浅景深(背景虚化更明显)。
    • 超概念:景深受放大率(m)和相对光圈 (N) 影响,近摄放大率高时 DOF 更浅。
  4. 焦距与透视(透视压缩)

    • 透视(objects' relative sizes and spacing)由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不是由焦距直接决定。
    • 实际上"长焦压缩透视"是因为使用长焦时,为了得到相同画面构图,摄影师通常后退到更远位置,这个距离变化导致场景前后深度在画面中的投影压缩,看起来"更接近"。如果你在同一位置不移动,只改变镜头焦距,物体间的相对透视其实不会改变------只是画面裁切和放大不同。
  5. 等效焦距 & 传感器裁切(crop factor)

    • 不同传感器尺寸对视角和"等效焦距"有影响。通常用 "35 mm 等效焦距" 来比较:

      f_\\text{eq} = f \\times \\frac{\\text{full-frame diagonal}}{\\text{sensor diagonal}}

    • 例如:微四三(MFT)对角 ~21.6 mm,full-frame 对角 ~43.3 mm,crop factor ≈ 2。MFT 上 25 mm ≈ 全幅 50 mm 的视角。

四、焦距在镜头设计与实际使用中的细节(工程点)

  1. 主平面与等效焦距(EFL)

    • 复杂镜头(多组镜片)用"等效焦距(EFL)"表示,把镜头看成薄透镜等效。EFL 与主平面的位置有关,因此测量时要注意:焦距不是镜片到传感器的简单物理距离,而是主平面到焦点的距离。
  2. 后焦距(back focal length)

    • 后焦距是从镜头后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不同于 EFL,特别是在广角内置后对焦机构或反光镜设计里要区分。
  3. 变焦镜头(zoom)与变焦时的焦距变化

    • 变焦镜头通过移动镜片组改变主平面和焦距,很多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需要对焦补偿(varifocal vs parfocal)。
    • 变焦时会产生"呼吸"(focus breathing)------焦距/视角和放大率的小变化导致构图和透视轻微变化。
  4. 失真与畸变随焦距变化

    • 广角镜头(短焦)更容易出现桶形畸变;长焦镜头畸变通常较小但可能有枕形畸变(取决于镜头设计)。

五、常见公式小结(便于工程使用)

  • 透镜方程:(\dfrac{1}{f}=\dfrac{1}{u}+\dfrac{1}{v})
  • 放大率: (m=\dfrac{v}{u}=\dfrac{f}{u-f})
  • 水平 FOV: (\mathrm{FOV}_\text{h}=2\arctan\left(\dfrac{w}{2f}\right)) ((w) 为传感器宽)
  • 光圈数: (N=\dfrac{f}{D}) ((D) 为开口直径)
  • 等效焦距(与 full-frame 对角比): (f_\text{eq} = f \times \dfrac{diag_{FF}}{diag_{sensor}})

六、实际工程/视觉系统的选焦距建议

  • 机器视觉(检测 / 测量) :先确定被测物体的视场尺寸(mm)分辨率需求(像素/mm) 。由此决定所需的等效焦距:

    f \\approx \\frac{ \\text{sensor_width} \\times \\text{object_distance} }{ \\text{required_frame_width_in_mm} \\times 2\\tan(\\mathrm{FOV}/2) }

    (更常用做法:根据 FOV 公式反算所需 f)
  • 工业相机:优先保证像素密度(像素/毫米)满足测量精度,同时在景深/光圈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焦距与光圈,避免靠极大光圈来获取浅景深(会影响测量精度)。
  • 成像稳定性:长焦更易受震动影响(小角度位移导致画面大移动),需要更稳的安装或更高帧率/快门。

七、常见误区(澄清)

  1. "焦距改变会改变透视" ------ 不准确。透视由拍摄距离决定。你改变焦距并为保构图而移动拍摄位置,才会看到透视变化。
  2. "焦长=镜头体长" ------ 只有在特殊简单镜头中接近;复杂镜头主平面不在镜筒前后表面,物理镜筒长度不等于焦距。
  3. "相同标注焦距的镜头视觉效果完全相同" ------ 取决于传感器尺寸(视角),镜头设计(畸变、锐度、色散、bokeh)与对焦距离。

八、如果你想要------我可以帮你做的事情(选一项我直接做)

  • 把上述 FOV / 放大率 公式做成一个小计算器(给输入:传感器尺寸、焦距、物距,输出 FOV、放大率、像距 等)。
  • 给出你当前相机(传感器大小)与目标场景(视场 mm、工作距离)推荐 具体焦距和光圈
  • 画一张示意图(光线与传感器、不同焦距下的视角示意),如果需要我可以把之前生成的图进一步标注数字。

你想先做哪一个?

相关推荐
格林威2 天前
常规可见光相机在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格林威2 天前
短波红外相机在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算法·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格林威2 天前
UV紫外相机在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算法·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uv
格林威2 天前
近红外相机在机器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opencv·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格林威2 天前
不同光谱的工业相机有哪些?能做什么?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格林威2 天前
MP偏振相机在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opencv·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uv
lqjun08273 天前
VTK相机正射投影中通过多个2D坐标计算3D坐标
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3d
liiiuzy3 天前
d435i 标定 imu和相机 用来复现vins_fusion
数码相机
格林威4 天前
液态透镜技术在工业镜头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opencv·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相机·工业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