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一种经典且通用的后端应用程序组织方式,它将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划分为三个具有明确职责的"层"。
- 适用场景: 无论是传统的单体Web项目,还是现在主流的前后端分离项目,都普遍采用三层架构。
- 核心目的: 一个用户请求到达后端后,会依次经过这三个层的代码进行处理,最终返回结果。
二、三层的具体职责
这三层依次是:控制层、业务层、持久层。
层级 | 别名 | 英文名 | 核心职责 | 说明 |
---|---|---|---|---|
1. 控制层 | Web层 | Controller | 1. 接收 前端请求(如 POST, GET, PUT, DELETE)。 2. 调用 业务层的方法处理业务。 3. 返回处理结果(数据或视图)给前端。 | 像公司的前台/接待员,负责与外部的沟通。 |
2. 业务层 | 服务层 | Service | 1. 处理核心业务逻辑 (如计算订单金额、验证用户权限等)。 2. 调用 持久层的方法。 3. 在业务层不应出现直接操作数据库的代码。 | 像公司的部门经理,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流程。 |
3. 持久层 | 数据访问层 | Mapper / DAO | 1. 直接与数据库打交道 。 2. 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CRUD) 操作。 | 像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只负责货物的存取。 |
数据流转示例: 前端
-> Controller
-> Service
-> Mapper
-> 数据库
数据库
-> Mapper
-> Service
-> Controller
-> 前端
三、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优点)
- 职责清晰(单一职责):
- 每一层只负责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扰。
Controller
管请求响应,Service
管业务逻辑,Mapper
管数据库操作。
- 每一层只负责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扰。
- 便于开发和测试:
- 开发时可以分工合作,前端、后端业务逻辑、数据库操作可以由不同的人负责。
- 测试时可以对每一层进行单独的单元测试(例如,可以 Mock Service 来测试 Controller)。
- 代码维护性高:
- 代码结构清晰,可读性强。当需要修改时,能快速定位到相应的层,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解耦:
- 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调用,降低了耦合度。例如,更换数据库或持久层框架时,只需要修改
Mapper
层的实现,而Service
层代码基本不用动。
- 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调用,降低了耦合度。例如,更换数据库或持久层框架时,只需要修改
四、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在代码中,三层架构通常通过创建三个不同的包(Package) 来体现。
- 包名(示例):
controller
service
mapper
- 类的命名规范(示例):
XxxController
(如UserController
)XxxService
(如UserService
)XxxMapper
(如UserMapper
)
五、关于持久层框架
直接使用原生的 JDBC 编写 SQL 非常繁琐。为了提升开发效率,我们通常会使用持久层框架。
- 常见框架:
- MyBatis: 一个半自动化的框架,需要手动编写 SQL,灵活性高。
- MyBatis-Plus: 在 MyBatis 基础上增强的国产框架。
- JPA: Java 持久化 API,一种规范,最著名的实现是 Hibernate。
- 视频中的选择:MyBatis-Plus
- 优点: 它兼具了 MyBatis 和 JPA 的优点。
- 你可以像 MyBatis 一样自由编写复杂 SQL。
- 你也可以使用它内置的通用 CRUD 方法,对于简单的增删改查,无需编写 SQL,开发速度极快。
总结: 三层架构是一种通过分治思想来管理复杂性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可维护、可扩展后端应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