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试时手撕算法题会要求写怎么样的题解(完整的程序还是核心思路...)?
面试时手撕算法题的要求,既不同于纯理论讲解,也不同于完整可运行的工程代码,而是更注重 **"逻辑完整性 + 代码规范性 + 沟通清晰度"** 的平衡。具体来说,面试官通常希望看到这样的题解:
1. 先沟通思路,再动手写代码
面试的核心是考察你的思维过程,而非单纯写代码的速度。正确步骤是:
- 快速理解题意后,先口头复述题目(确认没误解)
- 说出你的解题思路(比如 "这道题可以用栈来解决,因为括号匹配符合先进后出的特性")
- 分析时间 / 空间复杂度(比如 "遍历一次字符串,时间 O (n),栈最多存 n/2 个元素,空间 O (n)")
- 提及边界情况(比如 "字符串长度为奇数时直接返回 false")
目的:让面试官看到你是 "有思路地写代码",而不是瞎猜或背答案。
2. 代码要 "能跑",但不必过度追求 "工程化"
核心要求是逻辑正确、无明显 bug,但可以适当简化:
- 必须包含核心函数 :比如判断括号有效的
isValid
函数,要完整写出逻辑 - 变量 / 函数命名规范 :用
stack
而不是s
,用top
而不是i
,让代码易读 - 处理边界条件:比如空字符串、长度为奇数、栈为空时遇到右括号等情况
- 可以省略头文件 / 主函数 :除非面试官明确要求,否则不用写
#include
或main
函数(但如果是 C/C++,要说明用到了strlen
需要string.h
) - 不用写注释:面试时间有限,清晰的命名比注释更重要
反例:
cpp
// 不好的写法:命名混乱,边界处理缺失
bool f(char* s){
int n=strlen(s);if(n%2)return 0;
int a[1000],t=0;
for(int i=0;i<n;i++){
char c=s[i];
if(c==')'){if(t==0||a[t-1]!='(')return 0;t--;}
else if(c==']'){if(t==0||a[t-1]!='[')return 0;t--;}
else if(c=='}'){if(t==0||a[t-1]!='{')return 0;t--;}
else a[t++]=c;
}
return t==0;
}
正例:
cpp
// 好的写法:命名清晰,逻辑完整
bool isValid(char* s) {
int length = strlen(s);
// 边界条件:奇数长度直接无效
if (length % 2 != 0) {
return false;
}
// 用数组模拟栈,top指向栈顶下一个位置
char stack[length + 1];
int top = 0;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char c = s[i];
// 遇到右括号,检查栈顶是否匹配
if (c == ')') {
if (top == 0 || stack[top - 1] != '(') {
return false;
}
top--;
} else if (c == ']') {
if (top == 0 || stack[top - 1] != '[') {
return false;
}
top--;
} else if (c == '}') {
if (top == 0 || stack[top - 1] != '{') {
return false;
}
top--;
} else {
// 左括号入栈
stack[top++] = c;
}
}
// 栈为空说明所有括号匹配
return top == 0;
}
3. 写错了不要慌,会调试更重要
如果代码有 bug(比如漏了某个条件),面试官更看重你如何排查:
- 主动说 "我来测试一下这个例子"(比如用示例 5
"([)]"
走一遍代码) - 发现错误后,清晰说出问题所在(比如 "这里栈顶是
[
,但右括号是)
,应该返回 false") - 修正时解释原因(比如 "刚才漏了检查栈顶元素是否和当前右括号对应")
关键:面试考察的是 "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 "一次写对的能力"。
总结:面试手撕算法的核心标准
- 思路清晰:能说清 "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 代码规范:命名合理,逻辑完整,无明显 bug
- 边界考虑:能想到特殊情况并处理
- 沟通顺畅:边写边说,错了能调试
记住:面试官不是在找 "完美的代码",而是在找 "能清晰解决问题的人"。
2 库和函数
【这种常见的库,函数 ,头文件是不是见到一个记住一个就好了,不用专门记,多多实践?】
你的想法非常对!对于 C 语言(或其他语言)的库、函数、头文件,"见一个记一个 + 多多实践" 是最高效的方式,完全没必要花大量时间专门死记硬背 ------ 因为这类知识的核心是 "用",不是 "背"。
为什么不用 "专门记"?
- 知识量太大,记不完 :C 标准库虽然不算特别庞大,但常用头文件(如
<stdio.h>
<string.h>
<stdlib.h>
<stdbool.h>
)和对应的函数(printf
/strlen
/malloc
/bool
)有几十上百个,强行背会很快混淆(比如分不清strlen
在<string.h>
还是<stdio.h>
)。 - "用" 比 "记" 更深刻 :比如你第一次见
strlen
时,可能记不清它在哪个头文件,但当你因为没加<string.h>
导致编译器报错,查完资料加上后,下次再用strlen
就会自然想起要包含这个头文件 ------ 这种 "踩坑 + 解决" 的记忆,比单纯背书记得牢 10 倍。 - 场景化记忆更高效 :函数和头文件都是 "服务于具体需求" 的。比如你写 "判断括号有效性" 时需要算字符串长度,才会用到
strlen
;写 "拷贝字符串" 时才会用到strcpy
------ 把函数和具体场景绑定,下次遇到相同需求,自然会想起对应的函数。
正确的做法:"见一个记一个 + 实践巩固"
可以分成 3 步,轻松掌握常用库 / 函数 / 头文件:
1. 第一次见:"留个印象 + 简单记录"
比如第一次在括号题里见到strlen
:
- 先搞懂它的作用:计算字符串长度(不包含
'\0'
); - 记清它的 "关键依赖":需要包含
<string.h>
(因为编译器会报错,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就记住了); - 不用记复杂细节(比如返回值是
size_t
而非int
)------ 初期只要知道 "怎么用、依赖什么" 就行。
2. 第二次见:"主动回忆 + 验证"
比如下次在 "最长回文子串" 题里又用到strlen
:
- 先主动想:"这个函数是算长度的吧?需要包含哪个头文件来着?哦对,
<string.h>
"; - 写代码时故意加上头文件,验证自己没记错 ------ 如果记混了(比如写成
<stdio.h>
),编译器报错后,再强化一次记忆。
3. 第三次及以后:"自然熟练"
当你在不同题目里用strlen
3 次以上(比如算字符串长度、判断空字符串、循环遍历字符串),就会像用printf
一样自然 ------ 不需要刻意想,手已经下意识写出#include <string.h>
和strlen(s)
了。
小技巧:遇到 "忘了" 的情况,不用慌
面试或做题时,万一忘了某个函数的头文件 / 用法:
- 对于 C/C++:可以先写核心逻辑,比如先用
strlen
,如果面试官问起,就说 "这里需要包含<string.h>
头文件,因为strlen
的声明在里面"------ 面试官更看重你 "知道依赖关系",而不是 "没忘"; - 平时练习:忘了就查资料(比如翻 C 标准库手册、看菜鸟教程),查完后在代码里加个注释(比如
// strlen需要包含<string.h>
),下次再看代码时,又会巩固一次记忆。
总结
常用的库、函数、头文件,本质是 "工具"------ 就像你用螺丝刀多了,自然知道 "十字螺丝刀拧十字螺丝",不需要专门背 "螺丝刀型号对应螺丝类型"。只要你做题时遇到一个学一个,用得多了,自然会熟练掌握,完全不用有 "记不住" 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