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走,结果自达”:这才是 AI 协同该有的样子

前几天 OpenAI Dev Day 的时候,我没有赶上直播,但又想了解具体内容,于是,我就在"扣子空间"发送了一条指令:

"帮我整理 OpenAI DevDay 2025 中的发布内容,分条列举,关注重要更新,并谈一下对ai编程的实际作用,一些不太重要的特性可以一笔带过"

发送完之后,我就去看旅游直播放松心情了。

大概十几分钟后,浏览器弹出通知,提醒我"扣子空间"已经帮我整理完成相关报告了。

文档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关键信息还有相关的参考文档,点击即可查看明细内容。

这种"说完就走,结果自达 "的体验,才算符合 Agent 代理的含义吧。

我感觉这种"全自动"的 AI 协同模式才是未来,目前的 AI 编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ursorTrae 这些 AI 编程助手,确实让单次任务的编码效率提升了。但目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AI 完成任务需要人的参与度太高了,这使得 AI 对编程工作的提升很有限。

因此,在 Cursor 这类 AI IDE 使用体验非常好的情况下,Claude Code 等更强调少干预的 AI 编程模式依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半自动 "的 AI 就像你招了一个不太让人省心的学徒,很多事情需要你去推,你去指导,虽然合计产出确实高于一人,但却远远低于两人

设想的 AI 编程模式,大体应该是(这里仅以我们探索比较多的缺陷修复场景举例):

  1. 测试提出 10 个缺陷;
  2. AI 自动为缺陷分配 Agent,并创建缺陷开发环境;
  3. 然后就是 Agent 阅读项目文档、读取相关代码、修复缺陷、提 PR;
  4. 然后由 AI 进行修复确认,并整理未成功的任务,方便人工进行审查和接手。

这样,AI 对研发的效率提升就不仅限于编码了,而是对整个流程的升级,提升效果也不再仅限于编码产出提升 30%、50% 的样子。

随着并发规模的提升和改造业务的增多,团队效率的提升甚至可以奔着 100%、200% 去。尤其针对小团队,人力将不再是团队的瓶颈,小团队也可以做更多的大事!

所以,别再只盯着 AI 提升写代码速度了。

我们更应该去探索如何将 AI 深度嵌入业务,如何更大地将 AI 能力利用起来

不妨,今天就考虑下自己哪些业务可以让 AI 进行改造提升,也欢迎留言讨论。

AI 在后台干活,我们在前方思考------这应该才是 AI 协同的未来。

相关推荐
无风听海3 小时前
神经网络之链式法则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地平线开发者3 小时前
征程 6 | 工具链如何支持 Matmul/Conv 双 int16 输入量化?
人工智能·算法·自动驾驶
CodeJourney.3 小时前
AI产业技术突破、生态重构与场景深耕
人工智能·重构
产业家3 小时前
Sora 后思考:从 AI 工具到 AI 平台,产业 AGI 又近了一步
人工智能·chatgpt·agi
量化交易曾小健(金融号)3 小时前
人大计算金融课程名称:《机器学习》(题库)/《大数据与机器学习》(非题库) 姜昊教授
人工智能
IT_陈寒4 小时前
Redis 性能翻倍的 5 个隐藏技巧,99% 的开发者都不知道第3点!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W_chuanqi4 小时前
RDEx:一种效果驱动的混合单目标优化器,自适应选择与融合多种算子与策略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性能优化
好奇龙猫4 小时前
[AI学习:SPIN -win-安装SPIN-工具过程 SPIN win 电脑安装=accoda 环境-第四篇:代码修复]
人工智能·学习
Pocker_Spades_A4 小时前
AI搜索自由:Perplexica+cpolar构建你的私人知识引擎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