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N29500学习笔记---如何根据该标准计算实际FIT

目录

一、SN29500讲了些什么内容

二、具体如何计算不同类别的实际期望失效率

1)λref的获得

2)Πu因子获得

3) Πt因子获得 Πt因子获得)

4)ΠQ因子获得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前期参与一个功能安全硬件开发,但没有仔细研读SN29500,稀里糊涂,没搞清楚实际FIT具体是如何得到的,抽空补一补。这片记录主要描述两个问题:一是SN29500讲了什么内容;二是以电容为例,说明如何使用SN29500计算实际期望FIT。

一、SN29500讲了些什么内容

SN29500标准总体可以看成一个总分结构。

SN29500-1作为综述部分,介绍了一些定义术语,是整个系列标准的基础,定义了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概念、通用失效率模型、环境条件、降额因子等。其重点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建模模型,将影响失效率的因素提取成影响因子,并给出了影响因子的具体计算公式表达,解决标准失效率到实际失效率转换的问题。为快速初步估算实际失效率提供了解决办法,主要用于估算选型和可靠性初步估算。

SN29500-2~-15,作为不同元器件失效率期望值计算的具体指导和执行文件。针对几乎所有类别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三极管MOS管、阻容感、电气连接器、光学连接器、继电器、开关按钮、信号灯、接触器、光学元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光耦、低压网络的保护装置)等均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1中提供的通用计算公式与后边的各类别的元器件的计算公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eepseek给我举了例子,引用进来,方便理解。

"您可以把SN29500系列想象成 烹饪 SN29500-1 就像是 《烹饪基本原理》 :它告诉你炒、炸、蒸、煮的区别,告诉你盐、糖、醋如何影响风味。它不教你做任何一道具体的菜。

SN29500-2~15 就像是 《川菜菜谱》、《粤菜点心大全》 :它们给你每一道菜(具体元器件)的精确配方和步骤。"

那么问题来了,具体到一种通用,在-2~15中已包含的器件类别来说,想要计算实际电路中的期望FIT值,是使用-1中的公式还是-2~15中的公式呢?

答案是使用-2~15中的公式进行具体计算,会更准确。原因是-1公式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框架。它的公式旨在描述半导体器件失效物理的本质规律,适用于在缺乏具体数据时进行初步估算。而-2~15中的公式提供了更精确、更实用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大量该类型元器件的现场失效数据,对通用模型进行修正和细化后得到的。公式更复杂、参数更多,考虑了更多影响该类型器件失效率的具体因素,因此也更贴近实际真实失效率。

二、具体如何计算不同类别的实际期望失效率

下面以陶瓷贴片电容为例,尝试计算下在特定场景下的实际期望失效值。

电容归属于29500-4 被动元器件实际期望计算这个章节中。

针对不同类别的器件,由于影响失效率的主要考虑因素不同,如下是SN29500-4对不同被动元器件的具体计算公式。

具体到电容,根据说明我们使用标准中4.1的计算公式。的这里引入了λref、Πu,Πt,ΠQ几个参数。除了λref标准失效率,剩下的三个分别为电压因子、温度因子、质量因子。

1)λref的获

其中 λref基础失效率,针对指定类型的器件来说是常数。通常可以查表获得。

以比较常用的X7R陶瓷电容为例,通过查询SN29500-4 其λref=2 FIT。

另外, 元器件也可以咨询原厂获得FIT信息;有些大厂比如TI这些失效率相关的文档可以直接在官网下载。

2)Πu因子获得

其中Πu的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涉及U、Uref、C1、C2、C3,其中U为器件在电路中工作电压,Uref是参考电压,Umax为额定电压。这里比较不好理解的是Uref:这个电压值是一个"标尺",用于将实际工作电压 U 归一化,从而计算出相对的电压应力水平。它通常不等于元器件的额定电压 。在SN 29500的失效率计算模型中,Uref 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化的值,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元器件之间建立一致的比较和计算基准。

以村田电容GCM188R71C104KA37为例, 关键参数信息如下:

其数据手册标明的 Umax****= 16V**** 。

SN 29500标准中规定此类电容的 Uref/Umax****= 0.5**** 。(也就是说Uref实际是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电容参考Umax指定了特定的比例,针对常见车规陶瓷电容就是0.5)

假设这个电容用在POC 8V的摄像头供电电路,那么U=8V,根据U/Umax=0.5,根据下面表格,直接可以得到Πu=1。

3) Πt因子获得

Πt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工作温度40℃,正常工作时板温温升20℃,实际工作时电容周围温度是60℃。

这里直接根据文中查表

直接得到这时的Πt=2.2

4)ΠQ因子获得

这里文档只描述了两个质量因子等级,并且没有对应明确的关于陶瓷电容的描述,一般车规陶瓷电容器件按照ΠQ=1处理。(这里我也不是很确定)

这样,至此我们已经获得了影响真实失效率的全部参数,根据标准提供的计算公式:

分别带入λref=2 FIT ,Πu=1,Πt=2.2,ΠQ=1

则可以得到这颗村田电容GCM188R71C104KA37,16V,X7R的车规电容,应用在POC 8v电路,产品环境温度40℃,工作时PCB板温温升20℃条件下的实际FIT值λ=2*1*2.2*1=4.4。

补充说明,实际在项目开发时,不会像上边去查表看每个器件的参数,一般都有专用的软件或者表格,里边包含了上边这些数据库,直接选择或输入对应的元器件参数就可以得到期望失效值,但是背后的计算逻辑还是要了解下。

相关推荐
安达天下1 个月前
Al驱动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应用专题培训
网络安全·功能安全·aspice·预期功能安全·安达天下
猫耳君1 个月前
汽车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 ISO 26262 测试之一
测试开发·安全·汽车·功能安全·汽车测试·汽车电子测试
weixin_446504221 个月前
第七篇:识破“共因失效”——如何阻止汽车系统的“团灭”危机
功能安全·26262
weixin_446504221 个月前
第六篇:终极压力测试——故障注入测试(FIT)
功能安全·26262
CyberSecurity_zhang3 个月前
汽车功能安全 -- TC3xx外部看门狗
汽车·tc3xx·功能安全
S,D3 个月前
锁步核,为什么叫锁步核?
驱动开发·单片机·嵌入式硬件·mcu·iso26262·锁步核·车规mcu
S,D3 个月前
MBIST - Memory BIST会对memory进行清零吗?
驱动开发·mcu·memory·功能安全·iso26262·mbist·bist
Suresoft China5 个月前
软件测试|FIT故障注入测试工具——ISO 26262合规下的智能汽车安全验证引擎
测试工具·autosar·功能安全·iso26262·故障注入测试
云纳星辰怀自在7 个月前
软件工程之软件验证计划Software Verification Plan
iso26262·verification·软件验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