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完全异步",即逻辑和渲染以完全独立的、不可预测的步调运行,虽然在理论上提供了极致的解耦,但在实践中会带来巨大的复杂性,尤其是:
- 不确定性 (Non-Determinism): 游戏逻辑的更新频率变得不可预测,这对于物理模拟、AI决策、网络同步等需要稳定时间步长的事情来说是致命的。物理效果会因为帧率的变化而变得不稳定。
- 状态撕裂 (State Tearing): 当渲染线程和逻辑线程完全异步时,渲染线程极有可能在逻辑线程"写到一半"的时候去读取状态,导致渲染出部分更新、部分未更新的"撕裂"画面。这需要极其复杂的同步机制(如三缓冲、版本号)来解决,得不偿失。
固定逻辑更新+插值渲染
如果游戏运行得很快(例如渲染帧240FPS),那么在多数渲染帧里,这个while循环可能一次都不执行。如果游戏运行得很慢(例如30FPS),那么在一次渲染帧里,这个while循环可能会执行两到三次,以"追赶"上真实流逝的时间。保证 无论渲染帧率如何,游戏世界的演进速度是恒定的。
- 输入安全: 输入事件在逻辑更新开始前被一次性"快照"进队列。在整个逻辑更新循环中,这个队列只被读取,不会有新的输入进来。这解决了并发问题。
- 逻辑确定性: 物理和游戏逻辑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步长上运行,保证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 渲染流畅性: 即使逻辑只以62.5Hz更新,插值技术也能让玩家在120Hz甚至更高刷新率的显示器上看到丝般顺滑的动画。
输入收集 (Input Gathering)
在每一"逻辑帧"的最开始,引擎会从主线程一次性地收集所有待处理的输入事件。这些事件被放入一个队列中。这个阶段非常快。
逻辑更新 (Fixed Update / Tick)
- 引擎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步长,逻辑帧62.5Hz (16ms)。
- 引擎内部有一个 "时间累加器" 。引擎都会把 真实的物理时间 累加并检查累加器:
while (accumulator >= fixed_timestep) - 如果累加器里的时间够
"一个逻辑步长",引擎就执行"一次完整的逻辑更新"(物理、AI、处理输入事件队列);然后从累加器中减去一个fixed_timestep。
渲染 (Variable Update / Render)
- 逻辑更新循环结束后,渲染线程开始工作。它以设备支持的最高帧率rAF运行。
- 关键的魔法------插值 (Interpolation) : 渲染线程并不直接渲染刚刚计算出的最新逻辑状态。它会同时持有上一个逻辑帧的状态 和 当前逻辑帧的状态 。然后,它会查看时间累加器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例如,alpha = accumulator / fixed_timestep),这个alpha值(在0.0到1.0之间)代表了当前时间点在两个逻辑帧之间的位置。因为下一次逻辑更新可能要等好几毫秒。如果直接渲染,物体在屏幕上的移动就会是阶梯状的、不平滑的(每16ms跳一下)。注意:这种情况是
渲染帧 > 逻辑帧, 开启插值才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