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API已成为政务数据跨部门共享与服务创新的关键枢纽,同时也是数据泄露与合规风险的集中暴露点。某区政府在推进政务系统互联与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接口资产不清、敏感数据流转难控、风险事件频发等痛点。
针对上述挑战,原点安全提供了一套"可知、可管、可控"的API安全网关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接口识别、智能敏感数据分类、AI驱动风险监测与高性能防护机制,帮助政府实现接口资产全景可视、访问风险实时感知与合规审计闭环管理。系统上线后,风险检测效率提升50%,敏感数据泄露风险降低70%,合规审计一次通过,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治理样板。
一、数字政府进入"可知、可管、可控"的新阶段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自《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相继实施以来,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支撑。
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进程中,API作为系统间交互的主要通道,推动了政务数据的汇聚、融合与服务创新。然而,接口资产快速增长、系统调用频繁、跨域共享复杂,也带来了数据泄露、越权访问、敏感信息暴露等安全挑战。
面对接口规模爆发式增长与复杂的访问关系,传统的边界安全手段已难以适应。政务部门迫切需要通过API安全网关构建数据访问与风险治理的新支撑层,实现"全量可知、实时可管、动态可控"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政务API风险的三大典型难题
- 接口资产不清,风险面不可见
接口上线与复用频繁,缺乏统一管理,导致敏感接口和影子接口长期存在,攻击面难以识别。 - 敏感数据流转失控,合规压力增大
不同部门调用接口权限差异大,缺少分级分权机制,敏感数据容易在共享环节泄露。 - 风险检测滞后,防护能力不足
传统策略依赖静态规则匹配,无法识别复杂攻击链和行为异常,安全事件响应滞后。
三、原点安全的API安全网关建设方案
1. 建设理念
原点安全基于"数据访问安全层(DASL)"理念,构建技术+管理双驱动的API安全网关方案,实现接口安全的全生命周期防护。
2. 核心能力体系
- 接口自动识别与资产可视化
自动发现并分类内部、外部及第三方接口,动态维护接口清单;识别影子API、僵尸API等潜在风险点。 - 智能敏感数据识别与分级管理
支持多类型敏感数据识别与AI语义标签分类,实现接口级别的数据分级分权。 - AI 驱动风险检测与行为分析
结合OWASP API风险库与访问画像算法,实时监测异常调用、暴力破解、越权访问等行为。 - 安全防护与访问控制
通过统一网关实现鉴权校验、流量控制、限速熔断等机制,保障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完整性。 - 审计留痕与合规支撑
自动记录全量访问日志,支持取证溯源与合规审计,满足《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要求。 - 统一安全态势感知
提供API风险可视化大屏,按系统、部门、数据类型多维展示风险态势,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撑。
四、项目成效:让政务数据"可知、可管、可控"
- 接口资产全景可视化:实现全量接口识别与敏感数据流向分析,彻底解决"家底不清"问题。
- 风险检测效率提升50%:AI检测模型使异常访问与攻击行为实时可见。
- 敏感数据泄露风险降低70%:多层防护机制有效防止敏感数据暴露。
- 合规审计一次通过:自动化日志与报告支持快速应对监管检查。
- 安全运营智能化:安全事件响应时间缩短一半,形成自适应防护闭环。
五、推广价值:打造政务API安全治理的"可复制模型"
原点安全的API安全网关方案在技术架构与管理模式上具备强可扩展性,可适配不同级别政府部门及政务云环境。
通过"可知、可管、可控、可追溯、可审计"的一体化设计,该方案为各地政务系统建设提供了可落地、可推广、可持续演进的安全治理路径。
六、实践启示:政务数据安全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治理"
该区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原点安全的一体化API安全网关,我们实现了对接口资产的全面掌握,敏感数据流转透明可控,安全响应效率提升数倍。"
在API数据安全领域,原点安全具备成熟的产品、解决方案及领先的技术创新力,已多次获得多次荣获中国信通院、工信部、IDC等权威机构的肯定,并入选Gartner®《Market Guide for Data Security Platforms(数据安全平台中国市场指南)》代表厂商。未来,原点安全将继续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发展方向。
项目实践表明,原点安全方案有效帮助政务部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治理",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