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网络架构
接入层(Access Layer)
定义
接入层是网络架构中最靠近用户终端的一层,负责将用户设备(如手机、电脑、IoT设备)"接入"到网络。
核心组成
- 设备:各种局端(如GPON接入网的是OLT光局端),各种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为"猫",如GPON接入网的是ONU,即光猫),以及物理传输介质(如光纤、电话线、同轴电缆)等等。
- 技术:光纤接入(如GPON/10G PON)、电话线接入(如ADSL/VDS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HFC)、移动接入5G(如4G、5G接入)。
核心功能
- 用户接入:根据传输介质可以分成通过以太网、Wi-Fi、光纤(如FTTH)或无线技术(如5G基站)实现终端连接。
- 地址分配:各种类型的调制解调器通过DHCP或PPPOE协议向上层网络拨号获取上网地址,并DHCP协议给局域网终端分配IP地址。
- 安全控制:实施VLAN隔离、ACL访问控制列表等策略,限制非法设备接入。
- 带宽管理:为不同业务分配优先级(如管理业务>语音业务>视频业务>数据业务),保障关键应用的流畅性。
汇聚层(Distribution Layer)
定义
汇聚层位于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负责将接入网的流量"汇聚"起来,并支持策略控制功能。
核心组成
- 设备: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SR(业务路由器)、汇聚交换机。
- 技术:IP/MPLS、SRv6、PTN/IPRAN(分组传送网)。
核心功能
- 流量汇聚:将多个接入层交换机的数据集中转发,减少核心层负载。
- 策略执行:实施路由过滤、流量整形、QoS优先级管理,并支持VLAN间通信。
- 冗余设计:通过双上行链路连接核心层,提升网络可靠性。
承载层(Backbone Layer)
定义
承载层是"承载"海量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提供大容量、低时延的骨干通道。
主要包括:
- 移动回传网:如PTN/IP RAN,用于传输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
- IP骨干网:通过OTN/WDM技术实现跨区域大容量传输,例如中国电信的163骨干网。
核心组成
- 设备:光传送网(OTN)节点、切片分组网(SPN)、核心路由器。
- 技术:波分复用(DWDM)、OTN交叉连接、分段路由隧道(SR-TP)等等。
核心功能
- 大带宽承载:支持单波100G/400G传输,满足4K/8K视频、云计算需求。
- 低时延保障:通过光层直达(OXC)将时延控制在50μs/km,适用于金融交易、自动驾驶。
- 多业务统一承载:通过L0/L1硬管道隔离政企专线、5G回传、家庭宽带。
核心层(Core Layer)
定义
核心层是网络的控制交换"核心",负责高速数据交换、全网流量调度和业务控制。
核心组成
- 设备:核心路由器(如NE9000)、多层交换机(如CloudEngine 16800)、光交叉连接(OXC)。
- 技术:BGP路由协议、VXLAN(虚拟扩展局域网)、智能路由调度。
核心功能
- 高速交换:采用核心路由器(如华为NE5000E),支持Tbps级吞吐量。
- 业务控制:部署核心网元(如5GC的AMF、SMF),实现用户鉴权、会话管理。
- 高可用性:通过双平面冗余设计(如中国移动A/B平面)确保99.999%可靠性。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定义
应用层是网络的最上层,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具体服务,用户通过各种"应用"(APP)获取服务。
核心组成
- 运营商应用:短信、彩铃、云计算、云存储等
- 互联网应用:Web服务(各类门户网站如qq.com、163.com,新闻网站等等)、视频流(如腾讯视频、爱奇艺、虎牙直播等等)、云存储(如阿里云、百度网盘等等)。
- 企业服务:ERP系统、视频会议(如腾讯会议)、物联网平台。
核心功能
-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边缘节点缓存降低时延(如阿里云CDN全球2800+节点)。
- 业务逻辑处理:执行计费(如运营商的AAA系统)、鉴权(OAuth 2.0)、数据分析(Hadoop)。
- 生态整合:开放API接口(如阿里云API网关),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
接入网类型
接入网根据传输介质和接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光纤接入网、铜缆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卫星通信和电力线宽带接入
光纤接入网
定义
光纤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 OAN)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连接用户终端与核心网络的宽带接入技术,旨在解决传统铜缆带宽不足、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
核心组成
- 光线路终端(OLT):部署于运营商机房,负责光电信号转换、业务汇聚及网络管理。
- 光网络单元(ONU):用户侧设备,如家庭场景最常见的光猫,实现光/电转换并提供业务接口如以太网接入、WiFi无线接入、传统话机。
- 光分配网络(ODN):由光纤、分光器、法兰盘等无源器件构成,连接OLT与ONU,支持点对多点传输,一个PON可以支持到32~128个用户。
技术分类
按标准划分分类(xPON)
- APON/BPON:早期ATM-PON技术,APON因协议复杂逐渐被BPON取代,支持622Mbps下行,成本太高没有大规模商用。
- GPON:千兆无源光网络,采用ATM/GEM封装,最常见速率是下行2.5Gbps、上行1.25Gbps,支持1:64分光比,是当前用的最广泛的PON技术,适用于家庭宽带接入场景。
-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基于IEEE 802.3ah标准,上下行对称1.25Gbps,兼容以太网协议,低成本比GPON低,是国内最初推广的PON技术,适用于家庭宽带接入场景。
- XGPON:10G非对称PON,是GPON的升级版,速率支持下行10Gbps、上行2.5Gbps,兼容GPON波长,用于高带宽需求场景。
- XGSPON:10G对称PON,上下行速率均10Gbps,采用WDM复用,支持更高速率与低时延,适用于5G回传和企业专线等场景
按ONU位置划分(FTTx)
- FTTH:光纤到户,ONU放置用户家里(入户弱电箱),适用家庭宽带接入场景
- FTTR:光纤到房间,GPON ONU放置在房间里,搭配XGPON ONU 放置到入户弱电箱,实现房间内千兆宽带接入,适合高端住宅、企业园区等场景;
- FTTC:光纤到路边机柜,ONU放置在路边的机柜中,再通过铜线接入到用户家里,适合老旧小区改造;
- FTTB:光纤到楼,ONU放置在楼道的配线箱内,再通过铜线或以太网线接入到用户环境,适合写字楼、酒店等高密度适用场景;
应用场景
- 家庭宽带(FTTH):提供千兆入户,配合WiFi6路由器,高带宽低时延支撑8K视频、VR/AR等沉浸式体验。
- 企业专线(FTTB):光纤到楼道,配合以太网楼内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多用户共享1Gbps带宽,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聚集的写字楼场景。
- 智慧城市(FTTC):路边机柜覆盖500米范围,结合5G微基站实现无线回传,降低城市地下管道压力。
关键技术
- 无源网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维护成本低于铜缆,适应电力、轨道交通等复杂环境。
- 动态带宽分配(DBA):按需动态调整单个PON下多用户共享带宽资源,亦可以实现单用户的上网业务、IPTV业务、语音业务带宽分配和业务优先级。
- 点对多点:灵活性通过分光器(1:32至1:128)实现多用户共享带宽,大大降低部署单位成本。
铜线接入网
定义
铜线接入网是以传统电话线(双绞铜线)为传输介质,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实现用户终端与核心网连接的宽带接入方式。
核心组成
- 用户终端设备:如ADSL调制解调器和VDSL终端等,即DSL猫(modem),负责将数字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然后通过电话线传输。
- 铜线分配网络:由电话线、交接箱、分线盒、配线架等构成,用于汇聚用户线路在用户终端和局端之间传输信号。
- 局端接入设备:如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常见的局端如中兴的9806A,负责信号解调、汇聚及与核心网的互联实现宽带上网;
技术分类
铜线接入技术通过频分复用(FDM)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提升传输效率,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分成ADSL、ADSL2、ADSL2+,下行速率最高可达24 Mbps,上行速率可以达到1Mbps,是最早的铜线接入技术。频段范围是25KHz-1.1 MHz,传输距离可达5公里。
- 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特点:分成VDSL、VDSL2,下行速率可达100 Mbps(理论值),频段扩展至17-30 MHz,但传输距离缩短至1公里内。
- G.fast:频段扩展至106 MHz,采用TDD(时分双工)和反向供电技术,在100米内实现双向千兆速率,接近光纤性能。
应用场景
- 升级利用现有电话线提供宽带服务,降低光纤部署和房屋改造成本,适合发达国家人工贵改造费用高但对宽带接入速率要求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部署光接入且对宽带接入速率要求低。
- 作为光纤到户(FTTH)的补充,在光纤无法入户时,FTTC(光纤到路边)或FTTB(光纤到楼)+铜线延伸,实现"最后一百米"覆盖。
关键技术
- 频谱扩展:从ADSL的2.2 MHz逐步扩展至G.fast的106 MHz,提升带宽容量,满足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
- 串扰抑制:Vectoring和SuperVector技术通过算法抵消频谱扩展到高频段引入的严重线路干扰,提升多用户环境下的稳定性。
- 低时延优化:NG-Fast技术缩短符号长度和减少交织,满足用户对8K视频、云游戏等低时延需求。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
定义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ybrid Fiber Coaxial, HFC)是一种结合光纤与同轴电缆的宽带接入技术,通过频分复用(FDM)实现多业务传输。
核心组成
- CMTS(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是HFC网络中数据业务的头端控制中枢,部署于运营商机房或分前端,负责与用户侧Cable Modem(CM)建立双向通信链路。
- 光纤主干网:从前端(Head End)到光节点(Fiber Node),采用光纤传输光信号,覆盖范围可达10-20公里,支持大容量数据传输。
- 光节点:连接光纤与同轴电缆的转换枢纽,完成光电转换、信号复用/解复用及频谱管理。
- 同轴电缆分配网:从光节点到用户终端,采用树形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覆盖半径约500米,通过分支器分配信号。
- Cable Modem(CM):HFC网络中实现双向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采用QAM/QPSK调制技术,位于用户环境,支持互联网接入及多媒体服务。
技术分类
- DOCSIS(有线数据业务接口规范)是HFC网络中国际标准,按标准发展规范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 DOCSIS 1.1:提供基本的宽带互联网接入;
- DOCSIS 2.0:增强上行信道的可靠性和数据吞吐性能;
- DOCSIS 3.0:支持信道绑定功能提升数据吞吐性能,并支持IPv6及IPTV功能;
- DOCSIS 3.1:支持下行OFDM调制,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0Gbps。
应用场景
- 有线电视升级:支持高清电视(HDTV)、视频点播(VOD)及互动电视服务,替代传统单向CATV网络。
- 宽带接入: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最后一公里"覆盖,尤其适合老旧小区、偏远山村改造,降低光纤入户成本,是广电提供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
- 三网融合:整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实现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统一承载。
- 智慧城市:支持智能电表、安防监控等物联网应用,通过上行信道传输传感器数据。
关键技术
- 频分复用(FDM):通过划分上下行频段(如5-42MHz上行、550-750MHz下行)实现多业务并行传输。
- 双向传输技术:采用S-CDMA或TDMA技术解决共享介质冲突,支持上行数据回传。
- 调制解调技术:下行使用64QAM/256QAM调制,上行采用QPSK/16QAM,提升频谱效率。
固定无线接入
如Wi-Fi、WiMAX,适用于固定位置或小范围移动用户,受信号强度影响较大。
定义
一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用户终端接入有线电话网或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核心组成
- 用户单元:接收基站信号并转换为终端设备可用的接口(如以太网、电话线),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
- 基站:覆盖一定区域的无线收发设备,通过定向或全向天线与用户单元通信,支持多用户接入。
- 基站控制器:管理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分配无线信道并监控系统性能,接口通常为V5协议。
技术分类
按传输速率
- 窄带(≤64 kbps):支持语音、低速数据,采用微波点对多点技术。
- 中宽带(64-2048 kbps):支持ISDN,使用TDMA接入,工作在3.5GHz或10GHz频段。
- 宽带(≥2048 kbps):基于分组交换,支持视频业务,技术包括LMDS(本地多点分配)、MMDS(多路多点分配),例如5G网络建成后得到迅速发展的5G CPE,可以将5G信号转换WiFi接入和以太网接入。
按覆盖范围
- 宏区:覆盖半径5-55公里,适用于农村、山区。
- 微区:覆盖半径0.5-5公里,用于城市郊区或新居民区。
- 微微区:覆盖半径50-500米,服务于高密度城区
应用场景
- 农村/落后地区:替代传统电话线,提供基础语音服务;在部分发展国家,由于土地私有、基建落后等原因无法发展高速有线接入,只能通过发展无线固定接入满足基本上网需求。
- 城市临时覆盖:展会、建筑工地等短期高带宽需求场景。
- 企业专网:工业园区或分支机构通过FWA实现低成本组网。
- 应急通信:灾害后快速恢复通信。
关键技术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
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20-40GHz)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采用点对多点(PMP)架构,通过基站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定向微波链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其核心特点是高带宽、低时延、灵活组网,被称为"无线光纤"。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由WiMAX论坛推动,旨在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其核心特点包括覆盖范围广(50公里),高带宽(70~200Mbps)和灵活部署(支持固定、便携及全移动模式)
移动无线接入
定义
在接入网中特指通过无线技术(主要是蜂窝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动态移动性支持的接入方式,支持用户在不同场景(城区、高速移动、偏远地区)无缝接入网络,兼顾语音、数据、视频及物联网(IoT)业务需求。
核心组成
- 移动站:即用户终端(如手机,物联网设备,车载终端),作为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 基站子系统(BSS):即基站,负责无线信号收发,覆盖半径从几百米(微蜂窝)到数十公里(宏蜂窝),并分配信道资源并协调切换(如用户移动时在不同基站之间无感漫游)。
- 网络子系统(NSS):即移动核心网,存储用户位置及订阅信息(用户套餐、彩铃业务等),负责呼叫路由、鉴权及计费,连接其他运营商网络及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技术分类
- 1G:基于模拟信号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仅支持语音通话,采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实现频率复用,对应的手机终端即著名"大哥大"。
- 2G:基于数字信号技术(GSM/CDMA),支持短信和低速数据(速率
- 3G: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CDMA2000),实现多媒体业务(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标记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
- 4G:全IP网络(LTE/LTE-A),支持高清视频与移动宽带(峰值速率100Mbps),低延迟(
- 5G:毫米波+Massive MIMO,超高速(10Gbps)、超低时延(1ms)、海量连接(mMTC),支持车联网与工业自动化,万物互联时代到来。
应用场景
- 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清视频流、云游戏、AR/VR,需下行速率>1Gbps。
- 车联网(V2X):车-车(V2V)、车-路(V2I)通信,时延99.999%。
- 工业物联网(IIoT):低功耗广域网(LPWA)支持传感器广覆盖,如NB-IoT、LTE-M。
- 应急通信:灾害场景下快速部署5G应急基站,恢复基础通信
关键技术
- OFDMA与OFDM:提升频谱效率,支持多用户并行传输。
- Massive MIMO:通过波束赋形提升覆盖与容量(如256天线阵元)。
- 网络切片:按需分配资源(如车联网专享切片时延
- 移动性管理:3GPP定义的切换机制(如X2接口无缝切换)。
电力线宽带(BPL)
定义
电力线宽带是一种利用现有电力线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信号的技术,通过将高频载波信号加载到电力线上实现通信。
核心组成
- 用户适配器:即电力猫,内置PLC调制解调器,通过以太网口或Wi-Fi连接终端。
- 局端设备:通过承载网络(光纤/4G回传)与核心网互联,管理区域内PLC节点,支持动态拓扑发现。
关键技术
- 传输速率:通过跨频带融合和脉冲噪声检测算法,速率提升至45Mbps,传输距离扩展至1.2公里。
- 抗干扰能力:采用OFDM技术应对电力线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 组网灵活性:支持即插即用,通过以太网-电力线网桥实现协议转换,兼容现有网络设备。
应用场景
- 家庭网络扩展:通过"电力猫"设备实现多终端共享宽带,替代Wi-Fi覆盖死角。
- 智能电网:支持远程抄表、充电桩状态监控及分布式能源调度。
- 工业物联网:在工厂内构建低时延通信网络,用于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
- 应急通信:灾害后快速恢复基础网络,替代受损光纤线路。
卫星通信
定义
卫星通信接入网是通过卫星系统实现用户终端与核心网络连接的技术体系,为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如偏远地区、海洋、空中)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并支持应急通信、物联网等垂直场景。
核心组成
空间段(卫星星座)
- 低轨卫星(LEO):轨道高度500-2000公里,延迟低(20-50ms),需大规模组网,如星链计划4.2万颗卫星。
- 中轨卫星(MEO):轨道高度2000-36000公里,兼顾覆盖范围与延迟,如北斗导航卫星。
- 高轨卫星(GEO):处于地球静止轨道(36000公里),覆盖固定区域,用于广域广播,如海事卫星。
地面段
- 信关站:连接卫星与地面核心网,负责协议转换与流量汇聚。
- 核心网:支持用户鉴权、计费、路由等功能。
用户段
终端设备:包括手持终端(手机直连卫星)、船载/机载终端、物联网传感器等,需集成相控阵天线或机械跟踪天线。
应用场景
- 偏远地区覆盖:为山区、海岛、地广人稀地区等难以部署光纤与蜂窝基站的地方提供互联网接入,如中国"鸿雁"星座覆盖"一带一路"区域,马斯克的星链覆盖全球。
- 航空与航海通信:飞机通过Ka频段卫星实现机舱内Wi-Fi,船舶通过低轨卫星传输航海数据。
- 应急通信:灾害后地面网络瘫痪时,卫星链路保障救援指挥与信息回传。
- 物联网广域连接:低轨卫星支持全球物联网设备接入,如智能电表、环境监测传感器。
关键技术
- 多轨协同与星间链路:低轨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链路(如1550nm波长)实现数据中继,减少对地面站依赖。多轨道卫星(LEO+MEO+GEO)混合组网,提升覆盖冗余与切换效率。
- 动态资源分配:基于AI的负载均衡算法,动态调整卫星波束覆盖与频谱资源。支持按需服务(如灾害救援时优先分配带宽)。
- 终端直连卫星:手机通过集成卫星通信模块(如华为Mate 60的北斗短报文)实现基础通话与短信。便携终端天线小型化(0.45米口径),支持Ka/Q/V频段高速接入。
原创不易,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