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写深度学习框架(神经网络的引入)

【 声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信箱:feixiaoxing @163.com】

最早读神经网络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单词有点夸大其词了。直觉上来说,这里的神经网络,更多的是区别于感知机本身。感知机多使用线性函数进行处理,而神经网络多采用阶跃、sigmoid或者是relu这样的函数来处理。只是后来因为处理图像,引入了cnn;又因为处理声音,引入了rnn。所以,如果从延续性来说,神经网络可以看成是感知机的一个衍生和拓展。

1、新的激励函数

前面说过,感知机主要是线性函数,即

y = k1 * x1 + k2 * x2 + ...

而神经网络则采用了非线性函数。比如阶跃函数,

y = (x > 0) ? 1:0

再比如sigmoid函数,

y = 1 / (1 + np.exp(-x))

还比如relu函数

y = max(0, x)

这里面每一个函数都不是很复杂,大家都可以用matplotlib画一下,应该有不少收获。

2、矩阵运算

在神经网络当中,矩阵的运算是少不了的。特别是矩阵的乘法,基本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运算。这里面numpy也提供了对应的操作接口,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当然大家如果是用c++开发,而不是采用python,那么可以直接使用eigen库来处理,效果也是一样的。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print('Data of A is as follows,')
A=np.array([1,2,3])
print(A.shape)
print(A)

print ('Data of B is as follows,')
B=np.array([[1,2], [3,4], [5,6]])
print(B.shape)
print(B)

print ('Matrix multiply1 is as follows,')
A=np.array([[1,2],[3,4]])
B=np.array([[5,6],[7,8]])
C=np.dot(A,B)
print(C)

print ('Matrix multiply2 is as follows,')
A=np.array([[1,2,3],[4,5,6]])
B=np.array([[1,2],[3,4],[5,6]])
C=np.dot(A,B)
print(C)

3、基本网络的构成

所谓的神经网络,就是输入和输出端之间,不是一个方程可以解决的。这当中,方程套了方程,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之间套了很多的子方程。如果换成神经网络的语言,就是在输入层、输出层之间有很多的隐藏层,即隐藏层1、隐藏层2、隐藏层n等等。我们通过矩阵和sigmoid函数,就可以把这些层都串起来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基础的神经网络。如果写成python代码,就是这样的形式,后一个网络层的输入,就是前一个网络层的输出,

复制代码
'''
full network
'''

def init_network():
    network = {}
    network['W1'] = np.array([[0.1,0.3,0.5], [0.2,0.4,0.6]])
    network['b1'] = np.array([0.1, 0.2, 0.3])
    network['W2'] = np.array([[0.1,0.4], [0.2,0.5],[0.3, 0.6]])
    network['b2'] = np.array([0.1, 0.2])
    network['W3'] = np.array([[0.1,0.3], [0.2,0.4]])
    network['b3'] = np.array([0.1, 0.2])
    return network


def forward(network, x):
    W1,W2,W3 = network['W1'], network['W2'], network['W3']
    b1,b2,b3 = network['b1'], network['b2'], network['b3']
    a1 = np.dot(x, W1)+b1
    z1 = sigmoid(a1)
    a2 = np.dot(z1, W2)+b2
    z2 = sigmoid(a2)
    a3 = np.dot(z2, W3)+b3
    y = identify_function(a3)
    return y

print('network result is as follows,')
network=init_network()
x=np.array([1.0, 0.5])
y=forward(network, x)
print(y)

对应的神经网络形式,其实就是这样的,

4、调整最后的输出层

输出的结果,我们一般都习惯用softmax转一下再进行处理。首先,对入参做一个exp处理。接着,计算每一个入参对数据之和的百分比,最后输出整个百分比即可。这样看上去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数据很大的话,exp得到的结果就更大,所以一般会做一个减法,再重复上面的运算。

复制代码
def softmax(a):
    c=np.max(a)
    exp_a = np.exp(a-c)
    sum_exp_a = np.sum(exp_a)
    y = exp_a/sum_exp_a
    return y
相关推荐
LeonDL1682 小时前
【通用视觉框架】基于C#+VisionPro开发的视觉框架软件,全套源码,开箱即用
人工智能·c#·visionpro·通用视觉框架·机器视觉框架·视觉框架软件·机器视觉软件
无风听海2 小时前
神经网络之向量空间的正交坐标系的数量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盼小辉丶2 小时前
语义分割详解与实现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keras
newxtc2 小时前
【锦州通APP注册_登录安全-无验证方式导致安全隐患】
人工智能·selenium·测试工具·安全·政务
Acrelhuang3 小时前
小小电能表,如何撬动家庭能源革命?
java·大数据·开发语言·人工智能·物联网
终端域名3 小时前
先进核技术:未来能源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先进核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叶子2024223 小时前
判断题: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指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这句话为什么错误
大数据·人工智能·能源
放羊郎3 小时前
基于ROS2的语义格栅地图导航
人工智能·slam·建图·激光slam
盼小辉丶3 小时前
Transformer实战(24)——通过数据增强提升Transformer模型性能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